您当前的位置: 睦州文苑 > 原创佳作 > 散文
春 运
发布时间:2013-02-08 07:47:07

  有一首歌唱得好“有钱没钱回家过年……”,尤其在临近春节的时候,这首歌能抵达心灵,让人心头一热。的确,歌好听,情也真,只是谁也不曾想过,原来快乐无比的回家路,会在拥挤困顿的春运中,如此艰辛。

  百度搜索,即刻会跳出这样的解释:春运,即春节运输,是中国在农历春节前后发生的一种大规模的高交通运输压力的现象。以春节为中心,共40天左右,由国家经贸委统一发布,铁道部、交通部、民航总局按此进行专门运输安排的全国性交通运输高峰。

  资料还显示,自1954年起,中国铁道部就开始有春运的记录。但客流与现今相差甚远,就是在高峰期,客流量也只有90万人次。时间只为春节前后15天。

  客流量的俱增,是在80年代。改革开放的政策鼓励自主创业,于是大量的民工开始出外就业。但到了年关,即使路途再遥远、天气再寒冷、时间再紧迫,他们也会打好行装回家过年。民工潮的涌现,势必造成了人力大量流动,春运因此成为了社会热点和社会话题。如今,春运已到了花甲之年,可这个甩不掉的话题,还在不耐其烦地重复着,即沉重又深刻,数以亿计人的伤怀之情全在其中。

  记得,2008年的春运惊心动魄。一场罕见的大范围冰冻灾害,几乎毁掉了所有在外讨生活的人回家过年的期待。那一年的非常春运,真正算得上是“雪上加霜”。因为大雪封道,机场关闭、火车停运、客运站陷于瘫痪……浩浩荡荡的春运大军,被滞留在车站、码头和公路两旁。焦虑的眼神,眉头紧锁的面容,因拥挤而昏厥的旅客,因疲惫而站着睡觉的武警战士……这一幅幅画面和场景,就这样随着2008年的春运,深刻在人们的记忆里。

  也看过这样一个报道。一位为了回家过年的大学生,因为没买到车票,突发奇想,学《搭车到柏林》的主人公――搭车回家。从南京到乌鲁木齐,他一路向西。历时13天,行程3700多公里,搭了25辆顺风车,以免费搭车的方式完成了一次刺激而温馨的春运之旅。他的春运,算是一次壮举;他的行为或许带着年轻人寻求刺激的成分在里面。但无论如何,他还是在无数好心人的帮助下,带着这个世界的温情,回到了家乡。想必,那次春节,对他及他们全家都意味深长。

  据说,中国春运庞大的客流量,堪比多个国家的一国人口。它被称为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周期性的人类大迁徙。在40天的时间里,有30多亿人次的人口流动,占世界人口的1/2。如此惊人的客流量,让中国的春运举世闻名。它甚至被入选世界纪录协会,还创造了多项世界之最和中国之最。

  站在这样的高度看春运,却怎么也开心不起来。春运问题,一直是中国有待解决的大问题。每年,政府都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提前部署严阵以待。即便无法做到万无一失,也要尽善尽美。其实,面对如此规模之大的客流量,中国能从容面对,有条不紊地运作,已比任何一个国家都伟大。

  为此,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的春运会越来越完善,回家的路会越来越通畅。

千岛湖新闻网 编辑:徐爱梅 方耀

掌上千岛湖

掌上千岛湖

微千岛湖

微千岛湖

淳安发布

淳安发布

千岛湖新闻三分钟语音版

千岛湖新闻
三分钟语音版

千岛GO购

千岛GO购

媒美购

媒美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