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睦州文苑 > 民俗民艺 > 人文探究
淳遂古驿道上的茶亭及施茶文化
发布时间:2013-03-13 13:28:48
淳遂古驿道上的茶亭及施茶文化

  古诗人朱景玄《茶亭》诗云:“静得尘埃外,茶芳小华山,此亭真寂寞,世间少人闲。”作者说茶亭静处远离尘地之外,茶香弥漫小华山,每日幽寂安静,的确无烦忧,世间尘路熙熙攘攘,很少有人闲。

  淳遂境内峰壑万千,逶迤连绵,层峦迭翠,处处皆山岗,山山皆满茶。昔百姓依山傍水悉成村落。千百年来,人们为改变地理环境,淳遂两地的祠堂、绅士、贤达和官宦们都纷纷慷慨解囊,而勤劳、勇敢、淳朴的山民,他们发挥聪明才智,披荆斩棘,不畏艰险,在古驿道上修桥筑路,建造富有地方文化建筑的小品――茶亭,以积德行善、惠同乡里的义举。至今,亭中还保存着刻有捐款人姓名的功德碑的遗迹。事过境迁,虽经风雨沧桑,但雄风犹存。

  据县志记载,淳遂两县至民国期间,遗存的统称路亭(含茶亭)总共139座。建亭最早的可追溯至南北朝梁天监二年(503)的淳邑东十里的“昌亭”(即发昌亭),距今一千五百余年。遂邑,宋初建于邑北初龙水口的“宝石亭”,距今也有千余年了。按建造年代划分:两邑宋朝及以前建的10余座,明朝建的8座,清朝建的53座。可见,淳遂两邑的路亭(含茶亭)极大部分建于清朝及以后时期。这些建在古驿道上的路亭、茶亭,不仅方便山区人民,特别是省县际毗邻区人民一代又一代的生活生产,更重要的是促进山区的经济和文化的相互交流。

  亭,有路亭,常说的茶亭,还有园林亭。亭,按《释名・释宫室》解释:“亭,停也。亦人们停集也。”其亭名,按其功能、位置、环境而定。园林亭,官府为显耀其权势与地位,其建筑精雕细缕、华丽富贵,也显示古代巨匠惊人绝艳的建筑水平,是一个地方历史文化的标志物、一道亮丽的风景。园林亭,一般是有顶无墙的传统单体,风格各异,属于敞式的活泼而灵巧的古代历史文化建筑,所谓“安亭得景”,就是供人们驻足小憩、怀古、谈心,乐在亭中。亭的功能不仅仅如此,由于历代众多名儒、名臣、名人为亭取名、赋诗、释怀,因此极具有历史文化底蕴,所取的亭名十分典雅,富有诗情画意。淳邑的亭名,如“憩露亭”、“涧松亭”、“溪水风月亭”、“县城溪砥柱亭”、“环翠亭”等;遂邑的亭名,如“柳溪亭”、“毓秀亭”、“栖去亭”、“龙潜亭”、“嘉乐亭”、“漱玉亭”等。还有以数字取亭名的,显得十分风趣,如“二里亭”、“三里亭”、“四里亭”、“八角亭”、“九成茶亭”等。这些亭中还留有文人雅士的咏亭诗,更富有文化气息。北宋嘉佑二年(1057),建于淳邑南溪上的“南峰亭”,有进士方仲谋题诗:“水色岚光照曲栏,芳春时节称游观。莺花不分少年惜,尊酒莫辞今日欢。香逐好风来席上,景随佳旬落毫端。人间胜事今犹在,谁识相并回者难。”南宋淳邑人官至大理寺太卿的何梦桂诗云:“山泉洗耳澈琼莹,解听行碑说政事。君到汲泉聊一歃,此泉好的似君清。谁问清溪种柳树,年年送客短长亭。亭前系马人多少,独到君来眼倍青。”明代洪武初(1368),方君甫在淳邑北二十五里狮子山鹤迹石上建造的“鹤迹亭”(即“点易亭”),是由淳邑蜀阜人、明万历进士、湖广布政参事徐应簧有记。清代淳邑县令赵公鼎在邑十里召石渡建造的“憩露亭”,由闵圻申题诗:“踹溪波撼小舍山,西望新安去路弯。水势连天舟上去,旅人中道倦思还。新亭突兀迎仙客,古渡迷离忆旧天。憩露芳名应不朽,甘棠遗泽水潺缓。”清代淳邑县令张一魁建造的“虬松亭”,由赵汉宗凭远亭题诗:“莎景日日报平安,幽处依然绝往还。平野四周天一幅,有人踏雪看南山。”

  淳遂两邑建造的茶亭,蕴含深厚的施茶文化,也很有地方特色。茶亭大多建于省际、县的乡、村的山间、林中、岭顶、山麓、山腰的古驿道上,建筑朴素简陋而实用,结构多为传统单体,随地设置,风格各异,与园林亭有所不同。亭子一般是有亭顶,里外砌墙,内留有方孔、扁孔、园孔和多边形孔不等,作为亭窗通气,通常亭内还筑若干个座位。置亭于路旁或路中,左右直通古驿道,供行人、商贾、官宦、书生等各路人歇脚、憩息,挡风避雨,同时在憩息中观赏周围景色,聊天。有的设茶点饮茶。明代遂邑知县马呈鼎任职时热心善举,爱惜子民,建造“易饮亭”,民众感谢不尽。清代遂邑城南人陈自新,好行其德,解人纷难,建茶亭、修桥、铺路,施舍雨具、茶汤数载。清代十二都(汾口一带)的余光文,建造“善缘亭”,施茶二十余载。每岁盛暑施茶,解行人之渴,令人钦佩。遂邑浯溪人鲍可振,建造“聪憩亭”于十五里外,广施茶汤。宏川人鲍祈年、孙士芹,在衢道畏岭(今安阳畏岭)的古驿道建造茶亭,设有茶铺施茶汤。更为赞叹的是建于与安徽省歙县交界、海拔1395米的白际山啸天龙的“九成茶亭”,为来往两省地的经商和行人歇脚、施茶汤。这也许是淳遂境内海拔最高的茶亭了。还有遂邑汪家桥汪逢致在清代同治癸酉年(1866年前后)捐资建造“流嘉亭”,每年的春夏秋三季煮茶,代行人解渴。由吴有珠建于淳邑北六十里的琅琊(今瑶山一带)的“既济亭”,亭中赐歇肩的凉茶、草鞋,使登亭路人怡然忘却疲倦,人人称道。

  茶亭的咏茶联也别有一番风韵,寓意深刻,蕴含着浓厚的茶文化气息。这些咏茶亭诗联大多出于民间的茶对联爱好者之手,富有情趣,值得欣赏,从中体会一番茶文化内涵。

  “君请息肩,老鹰坡上途犹远;客来解蹬洗马滩头水正清。”写出了对挑担赶路谋生的艰辛以及赶考书生骑马途经茶亭发出的感叹。清平源(富文一带)的“二虚亭”,由邵自南撰写一副亭联:“为名忙为利忙忙里偷闲且在凉亭坐坐;劳苦劳心苦中作乐权把笑话谈谈。”此亭联看似未直接提到茶,但义中含茶意。联中轻松而带苦涩,写出那些一年到头忙忙碌碌的众生的酸与甜、苦与乐。唐村风波村脚的亭联:“看来都是古式样,坐谈便有好文章。”还有一咏茶亭联:“山好好水好好,入亭一笑无烦恼;来匆匆去匆匆,饮茶几杯各西东。”“相逢共话尘间苦,暂憩还嫌日月忙。”此咏茶亭联通俗易懂,言简意深,叫人淡泊名利、陶冶情操。还有一副咏茶亭联:“四大皆空坐片刻无分尔我;两头是路吃一盏各自东西。”此亭联既写眼前又含佛道,可谓妙手佳作。“两脚不离大道吃紧关头,须要认清岔道;一亭俯瞰群山,占高地步自然赶上前人。”这副茶亭联写景寓理,言近皆远,它悬于茶亭,自有深意在焉。淳安威坪的长岭上有一座茶亭取名“风月亭”。清末有一位秀才在亭内题联:“清风拂座留人坐,明月当头照客行。”让行人想象得到长岭古驿道的繁忙。还有一位回乡探亲的在亭内歇息时感慨万千,但身边无笔墨,即用木炭在亭内墙上写下这样一首诗:“年边廿六下大雪,廿七返里过春节;脚下测温上千度,化尽穷途三尺雪。”

  显然,淳遂两邑极大部分古驿道上的茶亭,因新安江水库建成而湮没或是交通发展而使其功能消失,但却成就了岁月的辉煌史书和遗迹。如今,仍在满山遍野、浓绿蔽天中矗立的茶亭,却闻鸟声、风声、松涛声,锦绣一片。

千岛湖新闻网 编辑:叶青 方耀

掌上千岛湖

掌上千岛湖

微千岛湖

微千岛湖

淳安发布

淳安发布

千岛湖新闻三分钟语音版

千岛湖新闻
三分钟语音版

千岛GO购

千岛GO购

媒美购

媒美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