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睦州文苑 > 原创佳作 > 随笔
走过琅坑源
发布时间:2013-04-26 10:53:37
走过琅坑源

  春暖花开的三月,笔者有幸陪同一些高层作家、摄影家去临岐瑶山踏春采风。

  一路上,金黄的油菜花扑面清香,青翠的山头偶有红的杜鹃探出头颅,轻鸣春天的音符。瑶山的云溪廊桥、芭蕉仙洞,铺展着历史的缩影,抒写着有神仙的谱系,让人乐不思蜀。

  向导鲁村长说,琅坑源村吸引人的地方是家家户户门口的桥,桥多得叫你数也数不过来。瑶山乡政府门前照壁上的摄影作品就是真实的表述:青山夹持中,一排排高低错落的民居依在村中间的小溪两边,农居门前的桥,一座接一座,还有大红灯笼挂在桥头。黑瓦,白墙,红灯笼,一幅好美的画。这是我对琅坑源村最初的印象。

  琅坑源村为什么有这么多的桥呢?自我认为,或许是村中有溪滩,靠南边的农家出入,必须要过桥才能到达北边村的大路,如是门口没有桥,就得淌溪水了。

  经考究,琅坑源村的桥是有精神层面的。如:“三元桥”,位于琅坑源村西北面,此桥始建于清代,系单孔石桥,由石块垒砌而成,长9.5米,宽3.5米。据记载,该桥旁曾建有“三元庙”(陈、胡、方三元帅之庙),康熙十二年春,有一巨石将庙宇冲毁,而三元神像却立于桥上,且金身不坏,于是桥名便由此而得。如今,当年的巨石,还扎根在桥下,溪中清清流水还是吻着它,如同千年情不移。

  那座回澜桥,在琅坑源村的东南面。建于明代,也是单孔石拱桥。有记载说:回澜桥边曾建有显应王总管神庙,明万历三十五年夏发洪水,水势凶猛扑村而来,在此紧要时刻,总管神庙内显应王显圣,喝令洪水在该桥边回澜打转,避免了整个村庄被洪水所淹,所以此桥就称“回澜桥”。

  走过了桥,再到琅坑源村的方氏祠堂。该祠堂建于明朝,坐北朝南,砖木构建,整幢建筑有门楼、戏台、天井和正堂四部分组成。横梁、牛腿斗拱上有精美的雕刻和彩绘,门前还有大青石抱鼓一对。正堂内的四柱石墩上还有颇见功力的石雕“暗八仙”。祠堂的大门上还有一“双龙戏珠”图,图的下方是现代人写的“秋官第”三字。

  为了弄明白“秋官”的意思,我拼命地了解后得知:《周礼》分设天、地、春、夏、秋、冬六官。秋官以大司寇为长官,掌刑狱,所属有士师、司刺、司厉、大行人、小行人等官。北周依《周礼》置六官,设秋官府,以大司寇卿为主官,正七命,所属有司宪、刑部、布宪、蕃部、宾部五中大夫,掌朝、司隶等下大夫,以及各大夫所属官员。又唐光宅元年(684),曾改刑部为秋官,刑部尚书为秋官尚书。神龙元年(705),复原名。后以秋官为刑部的通称。

  而《古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在周朝时设有六官,以司寇(西周主管刑法狱讼的官)为“秋官”。《周礼・秋官・序官》:‘乃立秋官司寇,使帅其属而掌邦禁,以佐王刑邦国。”唐武后以刑部为“秋官”,后世多习称刑部为“秋官”。原来,琅坑源村在古代因出过一位刑部官员,所以如此。

  此行后觉得,琅坑源村不大,却美不胜收。村中那些历史的厚重感,让我多了一些人生的思考和回味。

千岛湖新闻网 编辑:徐爱梅 方耀

掌上千岛湖

掌上千岛湖

微千岛湖

微千岛湖

淳安发布

淳安发布

千岛湖新闻三分钟语音版

千岛湖新闻
三分钟语音版

千岛GO购

千岛GO购

媒美购

媒美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