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睦州文苑 > 原创佳作 > 散文
家乡的亭子
发布时间:2013-08-07 14:06:02
家乡的亭子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觚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这是一代奇人奇才李叔同写的一曲歌词。古代人送别,必须在亭子边才能显出悲切和依恋。古时,十里设一长亭,五里设一短亭,是给行路之人休憩和亲朋好友饯别而构建的。有记载为证:《唐宋白孔六帖》九《馆驿》“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这种亭的建筑设址,在家乡的每条大源、小沟、山岭都能见到。

  原淳安、遂安有三十六个都,每个都里又有大小不等的源,都中有亭,源中也有亭,且也是五里一短亭,十里一长亭。这些长亭短亭千百年来供家乡的祖辈们休憩、送别。我想,其间肯定有不少动人的故事,但流传下来的却很少。

  家乡的亭子,有的跨溪而筑,有的傍山临水而建,建筑在都中道路上的亭子,大多是两头开门,亭子中间两边墙上开出对称的圆窗,两头亭门、圆窗上都有当地名流提字,如“紫气东来”、“惠风和畅”、“清风”、“明月”等等。有的亭子还雕龙画凤,提诗赋词。每座亭内,靠墙一排石头砌的长椅,供人乘凉、躲雨、歇力用。夏天,外面烈日炎炎,而亭内凉风习习,担柴挑谷、行走的人放下重物,舒口气、歇上一会儿,就会热汗尽失,凉爽无限。冬日,亭外雪花飘飘,而亭内干燥无比,行人在亭内抖落雪花插袖取暖。

  而建在源道上的亭,大多傍山而筑,一面依山为墙,两面石头砌墙,亭内也有木头或石头做的长条椅,但比较简陋,不雕花绘栋,以实用为主。家乡有个叫“新坎源”的,就有五里亭、十里亭两座亭子,是农人们砍柴、割草、上苞芦山做活的驻脚地。建在山岭上的亭子,大多在山顶,爬山走路之人到了山顶,登高的困难已无,在亭子中好好歇歇力。

  《释名・释宫室》:“亭、停也,亦人所停集也。”古人给亭子的功能和作用说得很清楚不过了。亭子,对古文人雅士的作用是,登亭远眺,咏诗绘词,有一种清高自赏的内涵,而一些亭也因这些文人雅士扬名至今:浙江绍兴的“兰亭”是因为大书法家王羲之作《兰亭集序》而闻名遐迩;“醉翁亭”则是宋代大文豪欧阳修一篇寄情山水安民乐丰的文章而传世千古的。

  家乡的亭子,是普通劳动人民在劳动中小坐歇息,遮阳躲雨的场所,虽名如芥草,但朴若宝玉,润育荫庇了一代又一代的家乡父老。  (王丰)

 

千岛湖新闻网 编辑:徐爱梅 徐满萍

掌上千岛湖

掌上千岛湖

微千岛湖

微千岛湖

淳安发布

淳安发布

千岛湖新闻三分钟语音版

千岛湖新闻
三分钟语音版

千岛GO购

千岛GO购

媒美购

媒美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