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睦州文苑 > 原创佳作 > 随笔
莲花茶  
发布时间:2013-08-27 14:21:21
莲花茶  

  新安江畔,有不少古意盈盈的村镇,各有千秋,比如龙门镇的祭祖习俗,比如新叶村的明清古建,再比如梅城的古老渔俗,像一朵朵开放在大江两岸的绚丽之花。这次去的建德大慈岩镇双泉村,也是新安江畔的一座古老村落。出发前,就听说那里的莲文化、诸葛文化、泉文化和畲族文化堪称四绝,尤以“全莲宴”而闻名大江南北。有幸吃得全莲宴后,朋友像发现新大陆似地说,这里的莲花茶,更好喝。

  初听此名,我想当然地以为是司空见惯的花茶,充其量是全莲宴的一脉余香罢了,可我终究错了,错在自己的孤陋寡闻。

  原来,双泉村的莲花茶,传承了古代莲花茶的精华所在。沈三白在《浮生六记》里深情款款地记述过芸娘制莲花茶的情节:“夏月荷花初开时,晚含而晓放。芸用小纱囊撮茶叶少许,置花心。明早取出,烹天泉水泡之,香韵尤绝。”芸娘是被林语堂誉为“中国最可爱的女人”,经她秘制的莲花茶在当代人的眼里,颇有小资情调。然而,这样的女子现在快绝迹了,因为我们身边大多是目不转睛地盯着房子、车子的女人了。如此对照一番,我倒不替这个时代悲哀,而是明白了沈三白为什么会用如此温情的文字回忆他们共度的时光。

  其实,莲花茶的首创并非芸娘,而是元代画家倪云林。

  倪云林的私房菜谱《云林堂饮食制度集》里,就已经出现了这一莲花熏茶之法,此外,明代顾元庆的《茶谱》、屠隆的《考�余事》,亦记其事:“于日未出时,将半含莲花拨开,放细茶一撮,纳满蕊中,以麻皮略絷,令其经宿。次早摘花,倾出茶叶,用建纸包茶焙干。再如前法,又将茶叶入别蕊中。如此者数次,取其焙干收用,不胜香美。”显然,这种制作方法更加复杂,费时费力。早上将茶放入花蕊,直到第二天再换一朵莲花,如此反复者三,这真得一个人耐着性子才能得到――不紧不慢、从容不迫,恰恰是古人生活的真谛。

  我来双泉村,是闲逛式游玩,时间宽裕,所以,莲花茶也喝得从容不迫,而且加深了我一个北人对莲的理解。莲的好处甚多,至少对人体的口、目、鼻都有美感。比如其状可观,这是目;其味可闻,这是鼻;其藕可并列盘餐,这是口;不能再说了,再说下去会让一个北人露馅的。不过,哪怕露馅出丑,我还得说说莲花茶的无限美感。我借宿的这户人家,为人淳朴。他家的莲花茶,与古之制法大同小异――所谓“小异”,就是将茶叶放入莲花花心后会包上保鲜膜,以防香气外泄――这一点古人大抵是做不到的。毕竟,保鲜膜是后来的事吧,不过古人一定也有他们的保鲜之法。早晨醒来,在一把老式藤椅上,喝着莲花茶,细细一闻,满杯的莲花之香,浓郁清新,让人竟生出恍若隔世之感,仿佛回到了过去,回到了张岱“吾辈纵舟,酣睡于十里荷花之中,香气拍人,清梦甚惬”的古代风雅里。

  也许,这是我喝得最风雅的茶。

  然而,在双泉村人的眼里,平常得像是喝了白开水。为什么?因为他们天天喝这样的茶。可见,真正的风雅不是故弄玄虚,而是落在具体的日常生活里。他们不会吟诗作画,不会吟风弄月,却在大地的某个角落风雅地活着。古人有“礼失求诸于野”的说法,其实风雅也是,真正的风雅恰恰深藏于民间乡野,深藏于我们看不见的偏远一隅。  (叶梓)

 

千岛湖新闻网 编辑:徐爱梅 徐满萍

掌上千岛湖

掌上千岛湖

微千岛湖

微千岛湖

淳安发布

淳安发布

千岛湖新闻三分钟语音版

千岛湖新闻
三分钟语音版

千岛GO购

千岛GO购

媒美购

媒美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