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睦州文苑 > 原创佳作 > 随笔
滑溜溜的择子豆腐
发布时间:2013-08-27 14:25:47
滑溜溜的择子豆腐

  用择子做的豆腐,在家乡是一道很不错的美食。

  择子是一种野果,查资料后得知,它的学名叫石栎(lì),大约在十月的秋风吹来,梧桐树叶落下时成熟。熟了的择子呈椭圆形,尾部(屁股)上还带一个壳。

  那个时候,村里人会背上箩筐上山去采摘,然后放在晒坦中晒。等择子晒干后,便放到石臼里用木槌击打褪壳,接着再把脱了壳的择子放到石磨里磨成粉,之后便将它好好地储存起来,待做择子豆腐时好用。

  我母亲做择子豆腐,先是把择子粉倒进脸盆里,然后加水浸没,用棒子搅拌均匀。等择子粉完全沉淀后,在把上面的水倒掉,这样反复几次,干净的择子粉就可以用来做豆腐了。

  正式开始做择子豆腐,还得讲究技巧,要先把铁锅内的水烧开,放入干净的择子粉(要控制好比例),接着不停地用蹋锹快速搅动,不让其粘锅烧焦。等到择子浆慢慢变成浓稠透明的糊状,这时也就差不多了。最后把择子糊放到脸盆里,让其慢慢冷却后用刀划成小块,整道工序也就完成了。等吃时从脸盘里拿起一块,用辣椒炒,最后放点黄豆酱,的确很上口。如想吃清淡的是切成小块后放入锅中煮,然后配足佐料,也是一道好菜。

  儿时的我,只要看到晒坦里有大颗的择子晒着,都要约上同伴捡上几粒,然后在它的屁股上插上一根细竹丝,再用拇指和食指捏住用力一旋转,最后看谁旋转的时间长,决出胜负。

  据说择子这野果,在古代还有把它弄错的。如明・文震亨著的《长物志》关于“栗”文章说:“杜甫寓蜀,采栗自给,山家御穷,莫此为愈。出吴中诸山者小,风干,味更美;出吴兴者,从溪水中出,易坏,煨熟乃佳。”意思是说杜甫寓居四川时,靠采摘板栗养家糊口,山里人维持生计,没有比这更好的办法了。但文震亨却说栗子是杜甫在四川时作为养家糊口的食物。其实不然,杜甫一家用以充饥的并不是板栗,而是栎树所结橡栗――也就是家乡人所说的择子。所以杜甫自己也以《乾元中寓居同谷县作歌》为证:“有客有客字子美,白头乱发垂过耳。岁拾橡栗随狙公,天寒日暮山谷里。”

  《庄子・盗跖》有:“古者禽兽多而人少,于是民皆巢居以避之,昼食橡栗,暮栖木上,故名之曰有巢氏。”杜甫所捡的是橡栗(择子),而非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中对栗子分类中的“栗之大者为板栗,中心扁子为栗楔……”的板栗。

  可见文人墨客有时也有弄错的时候,不如家乡的长辈把“橡栗”叫做“择子”,既好记,又上口。  (王丰)

 

千岛湖新闻网 责任编辑:徐满萍

掌上千岛湖

掌上千岛湖

微千岛湖

微千岛湖

淳安发布

淳安发布

千岛湖新闻三分钟语音版

千岛湖新闻
三分钟语音版

千岛GO购

千岛GO购

媒美购

媒美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