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睦州文苑 > 原创佳作 > 散文
被遗忘的两位遂安籍进士
发布时间:2013-11-11 09:11:07
被遗忘的两位遂安籍进士

  □严成建

  翻阅《淳安富春严氏宗谱》卷27,有南宋吏部尚书江万里写的《宋太府卿兼吏部侍郎重实公传》,介绍了一个叫严孟明的人,隆兴元年,即公元1163年登进士第。查《民国遂安县志》,没有提到这个人。查煮石山人《遂阳尘缘》中的遂安历代进士表,也没有严孟明其人。

  严氏家族在历史上不如詹氏家族和毛氏家族那么显赫,但是民国遂安县志是在县城的严公祠编修的,而当时严家还有官宦,颇有势力,似乎严氏祖上的进士应该不会遗漏。但是由于严家没有人参加修县志,只是提供宗祠作为场所,且县志修于1930年,而严氏宗谱的完成要到十几年之后,所以修县志的人没有看到相关材料,按煮石山人告知我的,他们对古代的人物志只是在旧志基础上加以补充。再加上,由于宋代本来就没有县志保留下来,所以遗漏一些人物,也是可以理解的。

  我把江万里原文摘录,原书标点有误的地方,我径改:“公讳孟明,字重实。少入太学,登隆兴元年进士第。试中教官,调临安府教授,继为浙东府司干官,乐平县丞。侍御史葛�、监察御史王蔺荐为详定一司敕令所删定官……行之六年,公私交病,追还禁锢,民不聊生。上条具驿奏除其弊,诏从之。宁宗继位,拜府卿兼吏部郎。庆元初卒。”按:庆元元年为1195年,也就是说,严孟明比卒于淳熙十六年即1189年的遂安籍詹仪之死得稍晚,那么他们应该是同时代人。关于两广的盐政,詹仪之就是因为这个问题而被人参劾的。

  第二位,严承进。

  同上书,卷32,《唐故祭酒五经博士严公墓志》,詹铨吉撰。詹铨吉是康熙48年遂安籍进士,严承进则是遂安严氏七派中的进派始祖,唐五代时人。文章写于雍正七年,当是应严家之请,根据严家的家史所撰,也是表扬乡贤的意思。对严家来说,则是借重詹铨吉的名望。这种事情,在古今都很平常。

  墓志记载,墓主“举唐明宗朝进士,显于时,后致仕,携家属归隐于燕源严家坞。”“生而英敏绝伦,学富五车,声名籍籍,一时为朝野所推仰,第进士,举博学宏词,转国子祭酒。”

  唐明宗是五代的后唐皇帝,公元926年到933年在位,李唐是没有明宗的。五代都只是占据中原,管不到江浙,而遂安当时属于吴越国。但是吴越钱氏一直奉行事大的国策,直到宋代把土地全部献出。在这个情况之下,吴越人到中原去参加科举,是被允许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吴越人仕于中朝,还有利于吴越和中朝的亲和关系。据说严承进当的是国子祭酒,这个官位不高,但是地位重要。国子监是最高学府,祭酒是主持人,当国子祭酒,意味着中原统治者承认,这个吴越国人的文化素养,足以为中原人的师表了。从李唐后期开始,中原长期战乱,人口减少,文化凋丧,反而是偏安一隅的吴越国人,保留一方文化净土,也可以理解。严承进干了什么,没有记载,想来也不必高估,反正是象征意义大于实际价值吧。

  煮石山人的《遂阳尘缘》进士表,也没有严承进的名字。

  据詹铨吉所述,严氏进派还出过几个品官,原文说是“簪缨不绝,科第相承……有六校尉,三主簿,二县令……”(原书标点有误,笔者径改)从宋元到明清,入仕主要靠科举,这十一位官员,当基本上从文武举人或进士出身,但是《民国遂安县志》也好,《遂阳尘缘》举人进士表也好,都缺少记载。《遂阳尘缘》举人表中载有明代的两位严姓举人:严时理和严化民,另外的,都似乎已经湮没在历史长河里。光绪朝的举人严奋占,当然为詹铨吉所不及见。

  如此看来,似乎严家的科第成绩不容小视,在遂安也是望族。不过,说句心里话,凡是家谱一类的文字,都是要作为野史来看待,不可不信,又不可全信的。家谱必然要自我表扬,攀附名人,这几乎是任何一部家谱都不可避免,这必然要带来虚构。家谱的价值,是离当代越近,可信度越高,因为旁观者俱在,可以作为证人。要造假,只好造古代的人,反正其他宗族的祖宗也死了,无人可以对质。除非这部家谱是史上经常不定期地修的,代代下传,那么也可信。如果是某个时代,一下子修了几百年的家谱资料,那么他们自己也面临资料欠缺的困难,造假的动机就强。在我们现实当中,稍微上了点年纪的人,对亲身经历的传说变历史的现象也不会陌生。

  严氏宗谱有没有这样的情况呢?也很难说。即使是对自己的祖宗,我也不能够一味唱赞歌,而毫无怀疑精神。翻开宗谱第四册文苑传,找不出这么多“官人”――必须要有十一个以上。不过,校尉、主簿、县令一类,地位不高,估计没有作假的价值,而且明代的严时理是明白地摆在那里,做过淇县的知县的。

  因此,还是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对历史资料,抱着存疑的态度,存真。 

 

千岛湖新闻网 责任编辑:叶青 范小青

掌上千岛湖

掌上千岛湖

微千岛湖

微千岛湖

淳安发布

淳安发布

千岛湖新闻三分钟语音版

千岛湖新闻
三分钟语音版

千岛GO购

千岛GO购

媒美购

媒美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