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淳安新闻 > 本网时评
龙山夜话:从32小时手术说起
发布时间:2014-06-27 08:15:29
龙山夜话:从32小时手术说起

■方俊勇

  近日,有媒体报道了一则新闻: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神经外科的3名医生,历时32小时为患者切除肿瘤,手术成功后,所有医生累倒后躺在地上,但是心情愉快之下,依然打出了“V”形手势。

  看了这则新闻,笔者心有所感。近年来,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不少医院出现了医患关系紧张的状况,医闹、医疗纠纷、患者家属殴打医生护士等事件屡屡发生,让人大叹世风日下。而这则“以生命拯救生命”新闻的出现,却让人们看到了现实世界的一抹温暖。

  连续32个小时的超长手术,这是一项极其艰难的工作。对于医生来说,手术时间越长,就意味着神经绷紧的时间越长,身上承受的压力越大。从新闻看,这位病人被判定患有脑动脉瘤和脑干附近血管母细胞瘤,而在业界,这两类肿瘤的切除都被认为是神经外科最难的手术。对于医生来说,他们不仅面临严峻的“技艺”考验,而且由于此类手术随时可能出现大出血而导致患者死亡,因此他们需要承受极大风险。

  幸运的是,这样高风险、高难度的手术最终成功完成了。可以想象,这样的手术做还是不做,对于患者和其家属来说,必然是一次艰难的抉择,而对于医生来说,又何尝不是这样呢?如果这样的手术中间出现了一丁点的差错,会带来怎样的后果?换位思考,笔者忍不住为这些医生捏了一把汗。

  世界上没有包治百病的医生。每一个医生的从业过程,都是一个成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也会有失误、有差错,并且在不断汲取经验教训的同时进步。从这个意义上说,医疗事故天然就是不可避免的。很多时候,医生也只能“尽人事,听天命”。

  笔者认为,对于医生来说,应该敬畏生命、痛患者所痛,而且必须先“尽人事”,此后才能谈“听天命”,不然难言具备基本的医德。而对于患者来说,生离死别固然让人痛彻心扉,但是对于那些努力拯救生命的“善人”,也应该抱有起码的尊重和理解。 

编辑王建才程就

掌上千岛湖

掌上千岛湖

微千岛湖

微千岛湖

淳安发布

淳安发布

千岛湖新闻三分钟语音版

千岛湖新闻
三分钟语音版

千岛GO购

千岛GO购

媒美购

媒美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