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睦州文苑 > 原创佳作 > 百姓故事
雕刻人生  
发布时间:2014-08-11 09:24:33

  在千岛湖镇南苑社区的一间柴间门口,一到天气晴好,老人王友新就颤颤悠悠地拿出他的“老家伙”,然后选上木料,开始叮叮当当地倒腾起来。

  王友新今年68岁,是个地地道道的“淳安产”木匠。但不知何故(后经医院诊断,属小脑神经受压迫),从48岁开始就无缘无故地跌倒。如今,王友新不仅讲话不利索,而且手脚也更不方便。虽如此,但一直爱着木匠手艺活的他,仍然一板一眼,精精细细地雕刻着他眼中的美好。

17岁入行

  17岁的花季,无论谁都是一个对未来充满希冀的年龄。王友新老师傅就是在这个时候传承了父亲的手艺,成为了一名木匠师。

  当初为什么会选择木匠这行?

  那时候我就想着能做出点小名气,况且有个好手艺不管走到哪,不管在什么年代都会很吃香。

  说到这儿,王友新老师傅明显羞赧起来。

  都说入行容易,干出色是难上难。可要成为一名出色的木匠师,并非一件容易的事。

  当初的农村木匠,那可是要“十八般武艺”都要会的,从选材,刨料,描图,打孔,雕刻,拼接,样样都要拿得起来。尤其在雕刻方面,如手艺不精,雕不出点好花样,人家不仅瞧不上你这个木匠师傅,甚至还没人叫你上工。而我当初也是觉得雕刻很有意思,一块木头能雕出那么神奇的花样,所以才专门好好地钻研了雕刻。

  王友新老师傅还说,雕刻是一件作品的精髓所在,雕刻的图案栩栩如生,如果木匠做得好,成为了一名好木匠,那自然会有人慕名而来,要你上门干活的自然就多。

  王友新老师傅从开始学艺以后,就投入了不少精力。日日勤思、苦练;时时创新、刻苦。甚至省吃俭用去买雕刻书,将雕刻书上的图案全部牢记于心。然后还从生活中去观察、思考,将美的图案运用到雕刻之中。

  “他做的八仙桌,在村里是数一数二的,我们家的家具都是找他做的。”这时请过王友新老师傅做过家具的一位老乡,忍不住地夸起他来。

  那个时候,王友新老师傅还将“雄狮”牌香烟盒上的狮子图案也雕刻在汉文桌(威坪方言,音译)上。在那些以传统花纹为主的汉文桌中,王友新老师傅还能结合狮、象图案,把八仙桌雕刻得更加精妙绝伦,惟妙惟肖。谁见了他的雕刻,都让人眼前一亮,村里人对他都啧啧称赞。

人生坎坷

  “文革”时期,在集体化时代,有些经常出门搞副业的家中,因吃的人多,做的人少,所以一年做到头还是个缺粮户。而王友新老师傅就放下木匠活,在家干起了生产队记工员这份活。但空下来后,因对雕刻的爱好,怎么也放不下那份活,所以时常在家里做些木匠活,练练手。

  到了1981年,农村土地实行包产到户,王友新老师傅便又开始重操旧业,回到了他所热爱的雕刻行业。

  从那以后,王友新老师傅时常挑着斧头、锯子、刨子、刻刀等工具,翻山越岭地去上门做工。每到一家,如遇上雕刻梅花、月季等传统新婚床的,那就要花上半个月的时间,虽然当时的工钱不高,每天只有两元左右,但能包吃包住。

  “有些时候,因人们喜欢我的雕刻手艺,所以每到一个村坊,还会做上几个月。现在想想,虽然那时候的日子艰苦,工资也不高,但有手艺肯定比没手艺的收入要好。在外做手艺还能经常吃上肉,感觉挺好的。”

  人们都说,男人要三十而立,所以我为改善家庭的生活环境,便来到排岭林场做木匠。谁知在一次锯板的时候,不小心锯断了拇指。

  没有了拇指,对雕刻的确要受到很大的影响。所以在困难重重面前,我依旧坚持着自己最初的梦想,用双手挑起一家六口人的生计,重操雕刻之业。

  正值壮年的王友新,本该是家中的顶梁柱,但生活并没有眷顾这个努力的木匠。一场变故,夺走了他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48岁的他因常年劳碌过度,导致小脑神经受压迫后,腿部肌肉也开始萎缩,因此失去了正常的行走能力,最后还连带影响了说话也不再顺畅。于是,从一个能撑起一个家的顶梁柱变成了需要他人来照料生活的人,全家人都陷入了痛苦之中……

  突如其来的变故,让这个原本幸福的家庭遭受了重大的打击。

  失去正常的行走能力,对一个人来说,意味着什么?王友新老师傅曾经是靠着这双腿上山去挑选好木材的,曾经也是靠着这双腿走出大山去谋生计的。而现如今,这双腿却成了身体的拖累,阴霾一直笼罩在这家人中。

  “那时候,我是走着走着就摔倒了。有时骑自行车,一开始还是好好的,谁知突然也会窜到田里去的。到最后,我的脚变得越来越使不上劲,就连走路也变得很困难……”

  回想起那段岁月,王友新老师傅似乎有些后怕。

重拾雕刻

  人生不尽如人意之事,十有八九。在接受了这个现实后,王友新老师傅的子女为方便照顾,将他接到了千岛湖镇上来居住。从那以后,残疾并没有让老木匠堕落,相反,却让王友新老师傅有更多的时间去钻研他所喜爱的雕刻。

  如今,王友新老师傅沉下心来就制作�印,有时还通过创新,将敲打式的�印加上铰链,做成翻盖式的,让妇人们特别钟爱。

  当记者看到各式各样的�印图案后,不禁好奇地问道:“这个�印上的图案都是您自己想的吗?”

  “是的。”王友新老师傅自豪地说道,“这个雕刻其实也算是个创作的过程,因为每次雕刻前,我都要在头脑里先构思好图案,然后把它画出来,最后才能进行雕刻,不然会出乱子的。”

  这些精品�印做出来是准备送给亲戚朋友的,还是拿去卖的呢?

  王友新老师傅说:“现在材料来源是个问题,因为雕刻的材料不是什么材料都能雕刻的。它是一种特殊材料,只有像樟木等这类材料才能雕刻的,如没有材料,就做不出那么多,所以也就不能卖了。但如果有材料,我还是会做一些拿去卖的。”

  像这种�印,一般要卖多少钱?

  这种�印,通常是25元一个,如去掉成本,其实也赚不了几个钱。

  也许,王友新老师傅并不是想通过这个来换取财富,对于他来说,雕刻这门手艺就是他最弥足珍贵的财富。

  常说上帝在关上一扇门的同时,必为你打开另一扇窗。而王友新老师傅虽然腿脚不便,但他仍然在用双手雕刻着对生活的热爱。

文化传承

  “如今,社会已发展了,许多事情都能用机器来替代,如雕刻这个行业,也能用机器雕刻,所以我这门手艺可能要失传了。”

  当记者问到是否想把手艺传承下去时,王友新老师傅却难掩心中的失落与无奈。

  是的,在讲求效率的今天,王友新老师傅担心机械化的发展会慢慢取代传统的手工艺术,因为快节奏的发展,让我们不得不重新去审视这些传统工艺的重要性,当我们用机器来取代人工时,虽然缩短了工作时间,但却将这些传统的手工工艺置于了无人传承的危机之中。

  这些创造器物的过程,所体现的是人类的智慧与情感,它们都是很有价值的,也是会让人们惊叹于这样的技艺所体现的文化内涵的。因为这是历史长河中最宝贵的财富,所以应该要得到传承与延续。

  如今,大家都在学习科学技术,社会上已经很少有人对这些传统的手工艺感兴趣。所以王友新老师傅的担忧不无道理。

  怀揣梦想而前行的人是美丽的。50余载的木匠生涯,王友新老师傅一直在雕刻着他的美丽人生,一直在带着他美好的梦想在前行,甚至在前行中品味人生的甘甜。

  但愿手工雕刻这门技术,一直陪伴王友新老师傅发扬光大。  (记者 徐丽 实习生 王琳 文/摄)

 

千岛湖新闻网 编辑:徐爱梅 徐满萍

掌上千岛湖

掌上千岛湖

微千岛湖

微千岛湖

淳安发布

淳安发布

千岛湖新闻三分钟语音版

千岛湖新闻
三分钟语音版

千岛GO购

千岛GO购

媒美购

媒美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