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睦州文苑 > 原创佳作 > 散文
写在《移民移民》出版之际
发布时间:2014-09-29 16:32:17
写在《移民移民》出版之际

                   汪伟跃

    长篇小说《移民移民》讲述的是新安江水库移民的故事,洋洋洒洒33.6万字,对于只能用业余时间创作的我来说,无异于鸿篇巨制。正因此,从2009年9月至2013年5月,长达四年半时间,除去工作日和必须的加班,节假日少不了的迎来送往,几乎在所有的业余时间里,我都伏身在电脑前敲击键盘。小说改到尾声时,正逢江西省委宣传部和省文联征集优秀文艺作品,《移民移民》喜获入选,现已由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

    手捧墨香醉人装帧精美的新书,我不由地翻出那个封存不久的采访包,从里面掏出两本笔记本、两盒录像带和一叠剪辑的纸质文字资料。面对这些来之不易的创作素材,我仿佛又看到了一张张熟悉的面孔:有白发的垂暮老者,也有正值中年的汉子,这些人中有的已于不久前作古,那个潸然抹泪的老妪的脸现在还常常浮现在我眼前。他们不仅为我的创作提供了原材料,那份渴盼我早日把小说写出来的情绪,也是我努力创作的动力。我对他们承诺,我会挤时间写,小说出版后在第一时间把书送给他们。现在我如愿了。

    如果可能,我愿把《移民移民》给每个新安江水库移民都送上一本,我想他们是乐意接受并愿意读它的,尽管他们阅读时可能常常以泪洗面,我仍然有信心他们会读完它��小说能给他们带来些许慰藉。

    这部小说从2009年9月开始创作,但创作这部小说的念头在三十九年前就萌生了。那时我刚高中毕业,在生产队劳动。不管干着什么农活,嘴巴是闲不住的,父老乡亲常以讲述故乡��浙江淳安的往事为乐,那种思乡的情感催人泪下。当时我在劳作之余沉浸在《红日》、《上海的早晨》、《烈火金刚》等小说的阅读中,每当阅读到激动人心处时,我就掩卷沉思:要是能把父老乡亲的思乡之情和离乡后不屈不挠创造新生活的精神写成一部小说那该多好。但那时想归想,由于各方面的条件都不成熟,这个念头就一直作为念头深藏在我的心里。不过,自从我开始小说和散文创作后,有关新安江水库移民的内容就不断出现在我的作品中。

    许多年来,在我完成了一些计划中的和偶然遇上的移民采访后,近些年我又收集到了一些有关新安江水库移民的史料,加上我已完成了长篇小说《幸福》的创作,我认为移民题材长篇小说创作的条件已经成熟,我开始了《移民移民》创作前的实质性准备工作,其时已是2009年。

    然而,另一部长篇小说的创作欲望也在时时噬啮着我,我陷入了进不能退不舍的两难境地。在一个诗会上,我向时任江西省文联主席、作协主席的刘华先生披露了我那时的心态,刘主席沉吟俄顷,建议我先把移民题材的作品搞出来。我心里有底了,打开电脑,敲出了“献给新安江水库移民”的第一行文字。

接下来就是写。我给自己提了个要求,重要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都要准确,有些甚至用真地名,这无疑增加了考证的难度,但我没放松对自己的要求。我把稿子给移民亲历者阅读,请他们提意见,既得到了他们的帮助,又获得了他们的首肯,我也因此增加了写好这部小说的信心。

    为了增强作品的艺术性可读性,也为使自己少走创作弯路,我两次把稿子送给刘华主席,得到了他的热情赐教。不仅如此,他还在各种不同场合关注《移民移民》的创作进度,给了我莫大的鼓舞和激励。

    创作是艰难的,是移民的奉献精神激励着我。同时,江西省文联、作协和抚州市文联、作协的关注,尤其在我创作遇到困难时,省文联刘华主席和市文联甘少华主席的鼓励鞭策,给了我勇气和智慧。当然,不少移民长辈无私地给我提供移民信息,淳安县移民局赠我《新安江大移民》文献,也给我的创作带来了便利。付梓之时,出版社的责任编辑胡兰兰老师为作品中的一些细节又进行了不厌其烦的论正修改。真诚地感谢他们。如果说《移民移民》的创作是成功的,功劳归他们,我只是个执笔者。

    《移民移民》和大家见面了,我相信,移民亲历者读了,在热泪盈眶的同时更会生出一股豪迈之气。他们的后代读了,亦会唏嘘连连思绪万千,对前辈生出崇敬之情。所有的读者都会为作品中呈现的民族精神而自豪。当然,囿于笔者的学识见识,加之是业余创作,在时间和精力上都显不足,作品的瑕�在所难免,恳请读者批评指正。

    接下来,我还要做一件事,就是把《移民移民》这本书和砖头绑在一起,然后包上千万层防水膜,再把它放进新安江水库。轻轻地放,不激起一丝涟漪,让它慢慢地沉睡在新安江水库的最深处。
            
《移民移民》故事梗概:

    上世纪五十年代末,为了建设我国第一座大型水电站――新安江水电站,浙江省淳安、遂安两县三十万人迁移。二十四岁的公社半脱产干部共产党员任秉春,带领乡亲后靠迁移建设新家园。但安置地人口众多土地瘠薄,又遇天灾人祸,移民和安置地群众生活陷入窘境,矛盾频发。部分移民返回库区,许多移民的命运发生剧烈变化,有的甚至付出身家性命的代价。1969年秋天,十万新安江水库移民迁往江西。任秉春带三十六户移民迁至赣东河州地区敬义县。不同的地域文化,使移民与安置地人又有了新的交锋。但江西肥沃的土地给移民建设新生活创造了条件,新安江移民和江西老表在共同的生产生活中相互包融,一切都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

 

千岛湖新闻网 责任编辑:叶青 范小青

掌上千岛湖

掌上千岛湖

微千岛湖

微千岛湖

淳安发布

淳安发布

千岛湖新闻三分钟语音版

千岛湖新闻
三分钟语音版

千岛GO购

千岛GO购

媒美购

媒美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