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睦州文苑 > 原创佳作 > 散文
深山里的诗篇
发布时间:2014-12-18 14:57:20
深山里的诗篇

  山核桃,在儿时的记忆中,它永远和锤子在一起,坚硬的外壳紧紧地包裹着人间美味,一锤下去,那淡雅的芳香四处飘逸,正如记忆的碎片,拼不完整却愈加浓烈。

  生在淳安可以说是一种福分,每年春节都能品尝这人间美味。山核桃虽然与荔枝有着一般大小的身躯,但在历史的长河中,名气却远没有荔枝大。“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妃子早已香消玉殒,但荔枝的名气随着诗句进入了国人的文化圈。到了宋代文豪苏东坡又写下,“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做岭南人。”如今荔枝已不是稀罕物,日啖荔枝三百颗也不需长做岭南人,身价远比不上山核桃。我曾翻阅过许多书籍,提到山核桃的实在少得可怜,在淳安的这些特产中,茶叶的上镜率是最高的,就连关于桔子和无核柿的诗篇也可觅得一二,只有山核桃的作品无处可得,这或许就是名气跟不上荔枝的原因吧。

  可以说,山核桃是淳朴的化身,它把古老的岁月凝进了纵横的内涵,也打就成了坚硬的外表,淳朴的品质便是它那让人满口留香的核肉。

  淳安栽培山核桃的历史悠久,据清顺治《淳安县志》记载,距今已有三百多年,淳安的山核桃具有壳薄肉厚、油脂蛋白质多、营养丰富等优点。山核桃由于对自然环境要求很高,在全世界只有中国浙江的临安,淳安,安吉,桐庐和安徽省的宁国,歙县,绩溪,旌德等县有分布。淳安主产地在以瑶山为首的淳北地区。有次从王阜过长岭到唐村,从岭脚到岭顶,路两边都栽着山核桃树,它们那挺拔的身姿,寄托了山农们致富的希望。从石隙间骄傲地生长,在海拔近千米的高山上汲取天地精华,演绎着山核桃传奇的一生,然后用美味和芳香谱写成最简洁、最动人的诗篇。

  清乾隆《淳安县志》载:“白露前后采取,烂去其皮取核,核中红盘结,色如丹,味微涩,颇有回精补肾之功焉。”参加工作后,办公室里有位瑶山乡的老同事,每年白露他都会请假回去打山核桃。我便渐渐地从他那里了解到,在瑶山白露打山核桃回家已经成为一种不成文的习俗。白露临近,也就是收获的季节到来了,山村中小学也会调整课时,家家户户提前晒腊肉,包粽子,备齐采集工具,女人们都到集镇上购买打果子期间所需的生活用品。开竿后,村村万人空巷,店家全部打烊,外出的游子们也会如期到家参与到打山核桃的队伍中来,小小的山核桃成为挥之不去的故乡情结。几百年的相传,白露已成了当地一项极具地方色彩有民俗文化,也是山核桃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是随着时代的变迁,这种文化在逐渐消退。

  采摘山核桃至今仍沿用古老而简单方式,那就是用细而长的竹竿,尽管山农想出很多好的办法,但只对种植在平地上的山核桃有效果,高山上的仍然需要爬到树上然后用细长的竹竿来敲打。竹竿不能太粗,也不能太短,粗了太重,短了打不到,因此白露前都要精心准备好竹竿。这种古老的采摘方式具有很大的危险性,每年都会有因采摘山核桃而失去生命的事发生,但对山农们来说,这些根本阻止不了他们对丰收的向往。

  “千锤百炼出深山,高山峻岭只等闲,粉身碎骨全不顾,要留美味在人间。”暂且把于谦这首诗改一改,来形容山核桃和那些采摘山核桃的山农们,是最贴切不过的了。

  随着现代化技术的利用,对深山的山核桃加工工艺也有了长足的进步。在淳安也出现了许多专门从事山核桃加工的企业,因为传统工艺已满足不了社会的需求。其中就有了手剥山核桃,不需要借助任何工具,也不再需要用坚硬的牙齿作工具,只要用手轻轻地一掰,四瓣核肉就轻轻地跳出,记忆中的铁锤已无用武之地。

  在网络经济的今天,山核桃已经在电商们的促销下走出了深山,作为产地之一的淳安有必要让那些享受美味的人们知道,这长中的诗篇出山的不易。  (江琦军)

 

千岛湖新闻网 编辑:徐爱梅 徐满萍

掌上千岛湖

掌上千岛湖

微千岛湖

微千岛湖

淳安发布

淳安发布

千岛湖新闻三分钟语音版

千岛湖新闻
三分钟语音版

千岛GO购

千岛GO购

媒美购

媒美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