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睦州文苑 > 原创佳作 > 散文
厚屏宗祠又添一彩——追忆抢救传统文化的徐的贵
发布时间:2015-01-12 09:22:26

  童禅福

  有浙西第一祠之称的厚屏徐氏宗祠自2010年初修缮之后,今日又添一彩。具有浓厚传统文化内涵的碑林在凤仪堂创立。在2014年1月6日,特地从杭州、安徽、千岛湖和威坪镇赶来的领导、村民、友人、记者及村上的人参加了碑林揭幕仪式,同时大家都对为厚屏宗祠重修及碑林创建作出特殊贡献的徐的贵先生表示敬意和哀悼。

  厚屏徐氏宗祠,堂号凤仪。相传是明朝钦赐翰林徐尊生捐资兴建,已经历了六百春秋,风雨沧桑,徐氏族人曾多次修缮。解放后,用于办学,十年动乱,雕梁壁画,雄狮牛腿,称作“四旧”破之,到了二十一世纪初,柱腐梁落,墙裂瓦碎,摇摇欲坠,有人主张十万元钱一卖了之。此事传到杭州从政的徐的贵耳中,他深深感到:“凤仪堂积累了厚屏人的传统文化,凤仪堂的忠孝文化源远流长。”于是他赶回厚屏,与一批老辈人共同呼唤:“凤仪堂只能修,不能卖。”但钱从何而来?又如何去唤起徐氏后人对凤仪堂的情感。徐的贵急了,他几次来到我工作室,要我相助。我说:“本人只是一个小文化人,何力助之。”他说:“你是省政府参事,此事可直接报送省委、省政府领导。”“全省各地破烂祠堂多多少少,省政府领导不可能来关注徐的贵你老家的宗祠呀。”我觉得此事不好办,故也就难下决心。2007年深秋的一天,徐的贵不知从哪里得到消息,一清早,他就和厚屏人开着车,来到我在千岛湖开会的住处,我无奈,就动员浙江省文史研究馆馆员汪逸芳一起来到厚屏。我和汪逸芳馆员翻阅了厚屏村的民国宗谱,听了厚屏老辈人的许多传说。回杭之后,我们就将《抢救方腊故里古建筑已迫在眉睫》的建议,通过省政府参事室,上报省委、省政府领导。很快,省市领导就作出批示,时任省委常委、副省长葛惠君批示说:“请省文物局会同杭州市、淳安县文物部门研究方腊故里古建筑抢救保护方案。”省委常委、杭州市委书记王国平也作出批示:“请市园林文物局会同淳安县有关部门对徐氏宗祠进行调查,并告我。”省市领导批示后,省、市、县、镇文物及园林部门都十分重视,并拨出二十万元专款。省、市、县、镇的重视,感动了厚屏村的干部群众,全村上下捐款十多万元,老人协会的长者们义务劳动,参加宗祠修缮,经历了四个多月的重新修建,终于将这座造型大方、门楼高大、积存着新安传统文化的古宗祠恢复了往日雄姿。如今,这座二井三厅,天井两厢,回廊相通,拱斗雕梁,雄狮起舞,金凤翻飞,壁画如生,古樟芳香,徽派典筑的凤仪堂已成了厚屏人的自豪。每当大家谈起坐落在厚屏村头的这座大型古建筑,都说:“多亏徐的贵的奔走。”

  宗祠修缮了,一件大事告成后,徐的贵在思忖,再建一座碑林,与宗祠配套,将大大增加凤仪堂的传统文化内涵。但再去走“政府支持、村民捐款”之路,恐怕也难了。他终于在2010年1月24日宗祠修缮竣工那天,把自己掏钱建造碑林的想法向村两委和盘托出,村两委对在外工作的厚屏后代独资建碑林当然欢迎,但只是由于村里资金短缺不能助建而感愧疚。村两委干部当即说:“的贵您为凤仪堂的忠孝文化传承如此努力,村里在场地等方面一定支持配合。”

  时隔不久,徐的贵体检,查出自己已患上重病,他觉得在世上逗留的时间不长了,但说出的话一定要办好,他也就把建碑林的事抓得更紧了,他还在傻想,村上建大型碑林,不仅淳安前无此例,就是在杭州、浙江也很少见到,要建就建浙江一流的。他拖着刚开过刀的身躯,跑下沙,到余杭,寻找最好的碑文石料,最后在桐庐县凯章石雕工艺有限公司找到他满意的花岗黑石。特别让他下功夫的是碑林方案,他请教了有关文史专家,征求了有关领导的意见,很快,杭州市碑林专家设计的方案拿出来了,碑林方案中,有《徐氏宗祠重修记》、《徐金才等领导题词》、《徐尊生公像》、《徐尊生其人》和《徐尊生地理志序》等八项内容,碑林共有十六块碑文,每块碑石高124公分,宽62公分,面积达到0.7684平方米,碑林方案要求雕刻精细,建成浙江独一无二的村级碑林。

  碑林中的碑文,徐的贵也是下了大功夫的,几乎每篇碑文都渗透着他的心血,为写好《徐尊生其人》的碑文,他曾走访了北京图书馆、中华书局、浙江省档案馆、浙江省图书馆、淳安档案馆、淳安县文史馆,考证了大量的历史资料,最终确立了徐尊生是厚屏的村上太祖,并梳理出了徐尊生的生平,确认尊生太祖为翰林应奉。徐的贵最后在北京治病期间完成了《徐尊生其人》的碑文一稿。

  对《碑林后记》的碑文稿,徐的贵曾反复进行修改,2014年8月28日,他从医院回到自己工作的省律师协会,再次将碑文改好,打印出来,又到各个办公室转了一圈。尔后请他侄女徐满仙将碑文送到我工作室,晚上,徐的贵又亲自打来电话,请求我对碑文一字一句斟酌一下,我看到碑文中有这样一段话:“碑林不仅是一个村文化传承的标志,也是一处地域文化的象征,我们建碑林之目的,就是要让厚屏子孙后代积极保护好、建设好、修缮好、管理好凤仪堂每一件古迹,发扬传承厚屏村忠孝传统,礼仪道德,传承文化。让厚屏村子孙广泛享受徐氏宗祠嘉惠,让她给我们村的兴起,给每个村民,给子孙后代带来吉祥、如意、好运。”

  徐的贵的《碑林后记》完稿了,他觉得自己的终身寄托也说清楚了,他也觉得建碑林这件事的后续工作已经无能为力了。此时,他的心也放宽了,精神也松驰了下来。第二天,病情突然加重,8月31日傍晚,徐的贵侄儿徐保华给我打来电话说:“我叔不行了,他请求再见你一面。”我马上放下碗筷赶到医院,见他眼睛已闭上,气一直往外吐,他女儿徐淑慧连声叫着:“爸爸,童伯伯来看你了。”徐的贵的眼睛慢慢睁开了,我嘴对着他的耳朵说:“碑林的事,稿子全看了,特别是《碑林后记》,写得非常好,我一定协助好,把此事办妥。二是我一定写一篇稿子,请求宋士和总编,争取在《今日千岛湖》上发一下,让凤仪堂的忠孝文化更加发扬光大。”他点了点头,脸上露出了笑容。9月1日下午一时许,徐保华给我打来电话说:“叔叔已经走了……”

  徐的贵与共和国同年同月同日诞生,65周岁还差一个月,就匆匆告别人间。他1969年参军,1982年转业就一直在浙江省司法厅工作,他曾说:“我虽然是一个厚屏游子,但厚屏的事我总惦记着。”为修村里的公益性墓地,他从民政部门争取了三万元资金。他为厚屏凤仪堂的修缮和修建碑林各种费用投资超过三十万元。厚屏人为失去这位爱乡之子而悲伤,我也为失去一位好友而悲痛。出差在四川的原浙江省军区副司令、浙江省政府参事徐金才,听到徐的贵逝世的噩耗,这位徐的贵的淳安威坪七都老乡、老同学、老战友,想起了徐的贵为人的一幕幕,他在返杭的路途上,深情地写下了一首七律悲诗:

  蜀返越中惊噩情,

  的贵无奈别人间。

  同望明月守海疆,

  黄海之滨结谊晶。

  归田参政皆为民,

  伸张正义求公平。

  仁兄今去楼亦空,

  留得英名显人品。

  最后的这句“留得英名显人品”,正是徐的贵一生的追求。

 

千岛湖新闻网 责任编辑:叶青 范小青

掌上千岛湖

掌上千岛湖

微千岛湖

微千岛湖

淳安发布

淳安发布

千岛湖新闻三分钟语音版

千岛湖新闻
三分钟语音版

千岛GO购

千岛GO购

媒美购

媒美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