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睦州文苑 > 原创佳作 > 随笔
俗语里的往事
发布时间:2016-04-05 12:55:18
俗语里的往事

  老家有句俗语,叫“小孩盼过年,大人盼种田”。儿时常听长辈们念叨,却不甚了了。如今想起,才觉得这句承载了千百年人世沧桑的乡音里,珍藏着许多令人感叹的故事。

  说“小孩盼过年”,很直观、好理解。小时候生活苦,平常节衣缩食,只有过年才能穿新衣、吃美食、放鞭炮、收红包、接客人、走亲戚,而且年三十至初二即使说错话做错事,大人们都不打骂孩子,只会好好跟你讲道理,还有十天半月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这对孩子们来说,盼过年、年年过,过了还想过,也就不足为奇了。

  而“大人盼种田”,更需从当时的实情出发去领会,否则还真有点让人费解。那时候,因为我们的国家经历了太长期的农耕社会,生产力低下导致物资匮乏、民生清苦,但传统的过年习俗日益兴盛,很多人家生活本来就拮据,过年的一大笔开销对他们来说不啻是道望而生畏的门槛,所以春节又被称作“年关”。为了让自己的孩子过上一个不比别人差的开心欢乐年,大人们即便举债也要竭尽全力地置办年货。等到春节过完了,仓廪里也渐渐空了,乡亲们又开始下田劳作,期盼着能够风调雨顺、六畜兴旺、五谷丰登,用自己一年的辛苦换来下一个春节合家的喜庆与欢乐。这,或许就是“大人盼种田”的本意吧。

  记事时,正值新中国成立后百姓生活趋于安定之际。一九五四至一九五七年的乡村,就像一幅工笔重彩、淡雅清新的杨柳青年画,宁静祥和、莺飞燕舞,农民们在自己土地上收获的粮食再也不用交租,日子如芝麻开花节节高。那些年春节餐桌上的饭菜很丰盛,过年不仅小孩穿新衣,大人也有份。唯一不变的是他们平时仍很节俭,“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舍不得吃、舍不得穿,备灾备荒是他们的老习惯。好在农村里历来有“亲帮亲邻帮邻”的传统,每到春耕时节,邻里间都会搭帮插秧种田,主人家则会尽力筹办好酒好菜,像伺候工匠般地款待来帮工的亲邻。如果你是一个好劳力,十天半月转下来,累是累点,“口福”却绝不比过年走亲戚做客差。我想,这也许是“大人盼种田”的另外一种含义。

  可是到了一九五八年,开始进入了“三年困难时期”,“吃六两”、“吃四两”(每人每天的用粮定量),连苞芦蒲、葵花叶都拿来磨成粉充饥。“三年困难”中,父母亲吃糠咽菜,把仅有的一点点口粮省给正在长身体的我们。有一天我偷偷在竹篮里拿出一个乌勒渣做的�,与小堂哥两人坐在大门口分着吃,只咬了一口就卡在喉咙头齐齐呕吐起来,才知道父母亲是何等地爱我们。六一、六二年,父母起早落夜开荒种地,披星戴月插秧耘田,辛勤的汗水终于换来了家人不再挨饿,过年不愁吃穿。是他们,在特殊年代用特有方式使我醒悟,没有“大人盼种田”,哪来“小孩盼过年”。   (余象武)

 

千岛湖新闻网 编辑:刘波 徐满萍

掌上千岛湖

掌上千岛湖

微千岛湖

微千岛湖

淳安发布

淳安发布

千岛湖新闻三分钟语音版

千岛湖新闻
三分钟语音版

千岛GO购

千岛GO购

媒美购

媒美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