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睦州文苑 > 原创佳作 > 百姓故事
一生“最恋”是砚台——记非物质文化遗产青溪龙砚传承人洪发军
发布时间:2016-04-18 14:39:25
一生“最恋”是砚台――记非物质文化遗产青溪龙砚传承人洪发军

  记者 方俊勇 文/摄

  刀锋过处,石屑飞扬。

  右手握刀,左手把控刀锋走向,专注的眼眸中,倒映着一方精致砚台。

  青溪龙砚――这一中国传统名砚,就在他粗糙的手中渐渐成型,仿佛久候的恋人,穿越450多年的斑驳光阴,款款走来。

  他叫洪发军,非物质文化遗产青溪龙砚的传承人,淳安石雕“第一人”。

  传 承

  “木雕、石雕、砖雕,统称为淳安的‘三雕’,早在南宋就颇负盛名。我最擅长的是石雕,尤其是制作青溪龙砚,现在几乎每天都在工作室创作新作品。说实话,单靠青溪龙砚难以谋生,之所以一直在坚持,原因很简单,一方面是自己喜欢,另一方面总觉得老手艺应传承下去。”这是洪发军对记者说的一番话。

  洪发军现在的工作室就在秀水街的淳安人家。他带着记者来到了这里,泡茶,聊天,拿自己的半生经历侃侃而谈。他说,能和青溪龙砚结缘,是一辈子的幸运。

  “我是左口乡塘边村人,1992年初中毕业,之后在老家待业了一年。后来亲戚在临岐镇开了一个雕刻厂,因为厂里的师傅忙不过来,需要招几个徒弟,所以就叫我去试一试。”

  雕刻,属冷门手艺。对于洪发军来说,曾经唯一的体验,便是小时候用萝卜和橡皮来刻章玩耍。他说:“我觉得雕刻挺有趣,而且和自己的内向性格般配,于是立即跑去厂里看了看。”洪发军说。

  没想到,这一看之下,他被震撼到了。“厂里木雕、石雕、砖雕应有尽有。特别是我在一个角落里,看到一件名为‘济公醉酒’的木雕作品,大气精致,又惟妙惟肖,让人大吃一惊!于是我当场答应下来。这手艺挺好,就学这个了。”

  半个月后,洪发军来到厂里拜王贤武(老一辈工艺大师方光忠弟子)为师,开始学习淳安传统“三雕”。他对于青溪龙砚的传承,便是从此时开始。

  学 艺

  学艺,对于任何行业的任何人来说,都是一段难忘的经历。

  “学雕刻还是很辛苦的。我这一批学徒,一共有四五个,坚持到最后的只有我一个人。有的是没有学成,有的是学成但后来荒废了。”洪发军说,他当学徒那会儿,还是比较传统的。早上五六点钟就要起来为师傅烧水、泡茶,打扫卫生,之后便是拿起刻刀来练习,等放下的时候已是天黑了。

  雕刻,是一门技术活。右手握刀用暗劲前推,左手则要把握刀锋的走向,一旦双手配合不当或反应不及,一拉就是一个口子。“干我们这一行,每个雕刻工的左手都会有伤疤,算起来都是初学那会留下的。”洪发军张开自己的左手掌,虎口附近露出了几道明显的结痂印记。

  “我们是白天学习晚上休息。每天晚上的时候,其他学徒都会出去玩。我因为学得入迷,为了打下更扎实的基础,就把晚上时间用于学习画画。渐渐的,我刻刀越拿越稳,雕刻东西也越来越逼真。接触雕刻半年之后,我利用晚上的空余时间,用一段木头雕刻了人生中第一件作品――老寿星。”洪发军边说边露出了会心的笑容。他说,这一件作品得到了师傅的表扬,让他信心大增。

  多少年过去了,这件“老寿星”作品依然陈列在洪发军的家中。虽然用现在的眼光看来,这件作品还很不成熟,但是其纪念意义却无可替代。洪发军说,曾有不少亲戚向他讨要过这个作品,但一直没舍得给。

  学雕刻难入门,一般人需要学上六年。洪发军因为有悟性、肯努力,用了三年时间就出师了。让他感到遗憾的是,当自己出师后,师傅却离开了这一行。

  磨 砺

  出师之后,个人的选择余地很大,可洪发军却选择了最难的一条路――“独闯江湖”。他在千岛湖镇的老客运码头附近开了一家手工艺术品店。可是,仅仅开了两年,便关门了。

  难道是开店亏本了吗?洪发军说,这倒不是。“主要是这两年经历,使我发现自己对整个市场不是很了解,而且通过和高手的作品对比,也发现自己当时的水平远远不够。”

  对自身有了清醒认识后,洪发军做了一个决定:出门锻炼,边闯边学。

  “在这之后的六七年时间里,我一直保持了这样一种状态:一边到市场上去接一点活,维持基本生计,一边尽量多挤出一些时间,自我学习提高。这六七年里,我走南闯北,江西、安徽、福建……只要是雕刻市场比较大的省份都去过。”洪发军说。

  时间悄悄流逝,月儿一轮又一轮圆缺。洪发军如同一块干涸的海绵,全力吸取着身旁的“水分”。长期的实践中,他结识了不少同行,各种交流和碰撞,大大开阔了自己的眼界。他的基本功变得越来越扎实,从花花草草到飞鸟走兽,从中国古代雕刻到现代图案,渐渐融会贯通,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2004年,自觉技艺初成的洪发军返回了千岛湖。

  回到家乡后,洪发军在松城饭店附近开了一家雕刻店,产销各类雕刻作品,而淳安传统的青溪龙砚则成为他创作的主要作品之一。因为技艺水平高,他雕刻的青溪龙砚作品渐渐名声鹊起。

  “青溪龙砚是老祖宗留给淳安人的宝贵财富,我特别喜欢!”正因为喜欢,2011年洪发军带着七八方青溪龙砚参加了中国(浙江)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那一回,不少人都对他的青溪龙砚作品伸出了大拇指,这让他特别开心。

  淳 砚

  青溪龙砚如何制作,这是许多人感兴趣的内容。

  在秀水街的淳安人家内,洪发军向记者展示了他制作青溪龙砚的全过程:选料、制坯、设计、粗雕、精雕、抛光、上蜡……整个过程,不但讲究技巧,也特别讲究耐心。在他的手下,一块块冰冷的石头,也似乎渐渐有了自己的精气神。

  “精雕是制砚的关键环节,最能体现一个手艺人的水准。记得我师爷方光忠曾说,青溪龙砚有四百五十多年历史,不但制作砚台的石材很好,而且以前的雕刻艺人也非常厉害,技艺比他都好很多。所以我就想,一定要把本领学好,不能丢淳安艺术前辈的脸。”

  洪发军告诉记者,当年学艺的时候,有一次师傅觉得他雕刻的龙爪缺力度,不是很到位。“为了雕好龙爪,我就到处翻书查阅龙爪图案,或者去观摩高手的作品,甚至还从鹰爪的雕刻中得到了不少启发。”他说,现在因为水平提高,自己最擅长的便是雕刻龙。

  吱嘎……吱嘎……刻刀翻飞,一副印章图案出现在一方青溪龙砚的背面。“瞧!我手里的这方龙砚已制作好了。在砚台背面铭刻的,是‘淳砚堂’三个字。”洪发军说,端砚、歙砚的背后都刻有作者名字和年份,淳安的青溪龙砚却从来没有这个传统。他决定从今年做起,每方砚台背后都铭刻上“淳砚堂”的标识,打响自己的品牌。

  品牌不响,这是青溪龙砚近五十年来不争的事实。对此,洪发军连连叫屈。

  “青溪龙砚的石材大有名头!明代余遵生的《龙眼山记》就称,青溪龙砚砚石坚润,结构严密,扶之如肌,磨之有峰,呵气成雾,蓄墨不涸,发墨细腻。可以说,在砚台的材质上,青溪龙砚是顶尖的。”说完这句话,他当场就拿起一方砚台,对着磨墨处呵了一口气。果然,砚台的中间马上就出现了一片湿痕,久久不干涸。

  洪发军介绍说,最正宗的青溪龙砚石材出自龙眼山。“龙眼山位于威坪镇和安徽省的交界附近,和歙砚的取石点处于同一山系。山上有一个自古传下来的取材洞,里面的石材特别好。因海拔高,山路难行,加上选石耗时,我每去一趟都要花上几天时间。”

  感 悟

  制砚多年,洪发军和青溪龙砚的感情日渐深厚。

  “青溪龙砚有四百五十多年的历史,无论石材品质还是工艺水平都属上乘,可流传至今,整个淳安一直坚持制作青溪龙砚的,却基本上只有我一个人了。”洪发军说,传承青溪龙砚这条路,他走得特别寂寞、孤独。

  “我也知道,雕刻这个行业来钱慢、创收难。说起来,光靠雕刻青溪龙砚,是养活不了家庭的。而且制砚的过程,要耐得住寂寞。淳安会制作青溪龙砚不止我一个人,但现在他们大多都脱离这一行了。”洪发军说,为了养家糊口,他平时还接一些异形加工和古建筑雕刻等方面的生意。因为手艺好,生意倒也不差。

  尽管如此,洪发军也曾多次冒出过放弃制青溪龙砚的念头。

  “2012年的时候,我还在街上开店。一名顾客在购买青溪龙砚时为了讨价还价,就说了不少诸如‘砚台质量不好’‘雕得不好看’之类的话,让我心中堵了很久。有时候自己想想感觉特别委屈!假如我外出打工,说不定收入比现在高,不需花费这么多精力,更不用受这个气。”念头归念头,洪发军最终还是因为热爱,从而选择了坚守。

  每个艺人对自己的作品都是有感情的。特别是每一件精品诞生后,不但意味着一场喜悦,也意味着一场酸涩。

  “每诞生一件满意的作品,我会花不少时间去欣赏,这是无与伦比的享受!可是,因为生存需要,这些作品最终还是会卖出去,这其中的甜和酸,很难用语言来形容。”洪发军举了一个例子,2011年他创作了一方名为“双龙戏珠”的青溪龙砚,自己特别满意,时时放在手里把玩。可是后来因为很缺钱,还是忍痛卖出去了。

  “东西虽然卖出去了,但我心中却一直不舍,平日里总觉得失去了什么。”如此失落,不如再制一方吧。可是,经过洪发军此后费心制作了几方替代品,但是却始终没有雕刻出第一次拥有的那种神韵。这件事,让他一直遗憾至今。

  “手艺人的创作需要灵感迸发。而且随着时间推移,每个人的灵感在不断转移,加之精力有限,一件满意的作品对于自己来说,一辈子或许只能做出一次。”洪发军很是感慨。

  尾 声

  洪发军今年41岁。作为一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年纪似乎还很年轻。但是他却告诉记者,他已经开始培养下一代青溪龙砚的“传承人”了。

  欣喜的是,他的徒弟曾有四五个。

  无奈的是,真正坚持下来的目前只有一个。

  对于传承,他这样说:“青溪龙砚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是老祖宗留给淳安的宝贵的财富。我特别希望今后有更多的人来把这门技艺传下去,也愿意继续收徒弟授艺。但是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还得靠个人。徒弟今后能达到什么程度,最终还得看个人。”

  人物简介:

  洪发军,1976年出生,号青溪砚人,秀水街淳安人家的主人,非物质文化遗产“青溪龙砚”项目代表性传承人。17岁师承王贤务(老一辈工艺大师方光忠弟子),学习淳安“三雕”技艺,以青溪龙砚雕刻见长。

  近年来,洪发军的多件青溪龙砚作品在全国各大博览会上获奖。其中,2011年作品“青溪龙砚”荣获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暨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金奖,“双龙戏珠”砚获中国(浙江)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优秀奖;2012年,他雕刻的“海瑞徒步上任”砚和“九九归一”砚都获得了吴越天工艺术奖。

 

千岛湖新闻网 编辑:刘波 徐满萍

掌上千岛湖

掌上千岛湖

微千岛湖

微千岛湖

淳安发布

淳安发布

千岛湖新闻三分钟语音版

千岛湖新闻
三分钟语音版

千岛GO购

千岛GO购

媒美购

媒美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