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睦州文苑 > 原创佳作 > 随笔
篦子
发布时间:2018-02-23 13:46:46

  “格格王——”鸡窝里那只花团锦绣的鸡公叫过第三遍,天就蒙蒙亮了。七十多岁的奶奶第一个起床,起床后拉尿拉屎,拉完了就坐在堂前木凳上,把头发撒开来,尺把长的头发,先拿亮梳(木梳)梳起来,从头顶朝头发梢梳,一下,一下,又一下,不紧不慢,不慌不忙地梳,像小脚妇女逛街。满头头发梳顺啦,再从亮梳盒里拿出篦子,还是一下,一下,又一下,不紧不慢,不慌不忙地梳。亮梳是梳顺头发,篦子用来篦头皮,篦虱子。

  虱子这东西是叫人头痛的寄生虫。过去头上有虱,身上有虱。一个冬天痒、痒、痒!

  千万不要小看这小东西,它可是上了《本草纲目》的。如“人虱”:“咸,平,微毒。治脚指肉刺及鸡眼,先挑破,以虱傅之,根自出。”不知道李时珍是怎么知道的?

  文人也写虱子,但不是歌颂而是责骂。

  【元】杨维桢骂虱赋(并序):“杨子自铁崖山中客钱塘,初宿市舍,胁未暖席,有物噍身,若芒刺然……胡尔恶之兼毓,为吾人之毒荼!饱膏血之毒嘴,资肥腯之臭躯。吾将上告司造,殄尔类,非无辜也。”

  周作人《看云集》中有一篇《虱子》,开头就引了罗素的一段话,有一句说:“虱子被称为神的明珠,爬满这些东西是一个圣人的必不可少的记号。”后面周公说:“虱子在中国文化历史上的位置也并不低,不过这似乎只是名流的装饰,关于古圣先贤还没有文献上的证明罢了。”读书读到周作人这样的文章,有些不是滋味。

  对于篦子民间也有一比:匪过如梳,兵过如篦,官过如剃。匪过来掠夺,就像梳子一样梳理了一遍把家里财物都掠走,但是梳子齿与齿之间间隔大,仍有漏过的;篦子齿很细,形容兵丁过来掠夺,是明打明地,时间充裕,细细地搜刮,掠夺得比匪还要狠,不像匪,至少还怕官府过来只好匆忙地掠过就走。后面还有半句是“官过如剃”,这句不用解释了吧,官员过来搜刮,像剃头一样寸草不生了。三句话都是以头发借喻,十分形象。

  过去,女子家都有个镜妆盒,是嫁老公那阵从娘姆家里带过来的。镜妆盒里有亮梳、篦子、小剪刀、系头绳。

  篦子是用竹子制成的梳头用具,中间有梁儿,两侧有密齿。齿比梳子更细更密,一扎长左右,中间有条暗红的脊。细细的齿,密密尖尖地排着,像鲨鱼的牙齿,不小心往身上扎一下会见鲜血。

  与传统配套使用的梳子相比,篦子的梳头功能主要是刮头皮屑和藏在头发里的虱子。

  篦子的制作是典型的手工艺活,工艺细致复杂,工序繁多,据说要经过108道“手脚”。这之中又分为三个大环节:做齿子、做梁子、做档子。

  过去时代卫生条件差,生活方式落后,人们的衣服裤里和头发中常生虱子,轻轻地篦头,篦下虱子也起到按摩头皮、舒筋活络的作用。篦子自古是闺中之物,从来都被看成是儿女亲情、男女私情的象征物。旧时,贫苦的农村青年普遍把篦子作为定情物送给相好,以此寄托真挚的爱情。

  篦子女人用的多,男人较少用。女人一头秀发是一种美,男人不要秀发,剃个“毛芋头”(光头)生不了虱子。

  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篦子的实用功能逐渐丧失,倒是它的制作工艺和精致外观引起人们的艺术审美兴趣和收藏爱好,老人们则睹物思昔,引起怀旧情绪。渐渐地,篦子成了一些地方的旅游工艺纪念品了。  (王丰)


千岛湖新闻网 编辑:徐丽 徐满萍

掌上千岛湖

掌上千岛湖

微千岛湖

微千岛湖

淳安发布

淳安发布

千岛湖新闻三分钟语音版

千岛湖新闻
三分钟语音版

千岛GO购

千岛GO购

媒美购

媒美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