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睦州文苑 > 原创佳作 > 散文
鞋子往事
发布时间:2018-07-13 09:00:18

管祖谦

鞋子,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必备的一样生活用品。除了睡觉,每时每刻也离不开它。

说到鞋子,以前都是穿自己做的鞋子为主,因此,在农村里,是妇女就会做鞋子,鞋子做得好与坏,美不美,穿着合不合脚,全凭妇女的一双手。过去,农村里姑娘长到十三四岁,母亲就要教她做鞋子,人们说:不会做鞋子的女人是倒霉的。妇女在出嫁前,要坐在家里做鞋子,因为出嫁那天要有嫁妆鞋,嫁妆鞋要做四双,公公婆婆、丈夫和自己,每人一双,出嫁时放在鞋桶里与嫁妆一起挑到婆家去。鞋桶是妇女出嫁时必备的物件,扁圆形的,要有一对,是专门用来放鞋子和妇女存放做鞋用的布料。

小时候,我妈妈给我做的鞋是用破布垫成的底,是妈妈用麻线一针一针在油灯下纳成的。每年春笋长高以后,我就要到竹园里去捡回笋壳,把毛竹笋壳一张张铺开,压在石头底下晒干。妈妈在做鞋时,把笋壳剪成鞋垫的样子,中间再加一层破草席,四面用的旧布包边就成了一双鞋垫了。妈妈把鞋垫放在鞋底中间后再用麻线沿着鞋垫四周一圈一圈从外向内纳成鞋底。这种用笋壳鞋垫做成的鞋,穿着平坦,这是我小时候穿得最多的鞋子,这种鞋叫硬底鞋。那时候,破布、破旧衣物是舍不得丢掉的,因为做鞋子,鞋垫就要用这些破旧衣物。

上世纪七十年代后,农民生活有所好转,就开始讲究穿着打扮了,农村妇女开始流行自己做软底、方口布鞋了。方法是用一块长方形的好白布,然后四边用好的白布,在鞋底板上用米糊将布头一层一层粘上去,粘到一定厚度时,上面再粘一层长方形的好白布,妇女们称为鞋底面子。粘好的鞋底用火或在太阳底下晒干后,再用麻线一针一针纳成鞋底。做鞋时还要在鞋底上铺一层新棉花,盖一层盖底布后再把鞋帮缝制在鞋底上,方口白底布鞋,当时很流行。妇女们很聪明,新鞋做成后还要在鞋底四周涂上一层牙膏,这样穿着会很好看。后来有人用石膏涂,效果更好。这种鞋子,人们叫它方口软底布鞋,都是妇女们发明的。

过去,还有一种鞋子名叫“木塔”。因为以前没有雨鞋、凉鞋,男人就用樟木板或桕籽树板锯成鞋底模样,妇女做一双鞋帮,用钉子钉在木鞋底上,鞋底上盖一层厚麻布或细布就成。“木塔”没有后跟,下雨天外出时才穿,走起路来“吧嗒吧嗒”的响,老远就能听得见。这种“木塔”拖鞋,一般人家是没有的,只有富贵一点的人家才有。年轻时,我们几位年轻人,根据“木塔”拖鞋的制作方法,将樟树板锯成鞋底模样,钉上一根皮带或布带,在下雨天和六月天晚上穿,很凉快。到了七十年代后期,解放鞋又很吃香,平时也舍不得穿,只有走亲访友时才穿一穿。

硬底鞋、方口软底鞋、木板鞋,这些都是从前的往事,往事如烟。如今妇女不做鞋了,市场上的鞋子品种繁多,但是,我永远记得,我是穿着妈妈做的硬底鞋学走路,走向人生的。

千岛湖新闻网 编辑:徐丽 邹楚环

掌上千岛湖

掌上千岛湖

微千岛湖

微千岛湖

淳安发布

淳安发布

千岛湖新闻三分钟语音版

千岛湖新闻
三分钟语音版

千岛GO购

千岛GO购

媒美购

媒美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