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淳安新闻 > 外媒看淳安
48个字十六条祖训,造就当地淳朴民风
发布时间:2018-04-11 09:05:10


青山绿水环抱中的下姜村,如今被称作“梦开始的地方”。


姜品楚,下姜村老年食堂负责人。

文化篇

48个字十六条祖训,造就当地淳朴民风

如今,不少村民把家风家训,挂在厅堂最显眼处

杭报集团报道组

文/记者程海波赵芳洲殷军领

摄/记者程海波陈中秋张之冰

视频/蔡怀光

“敬祖宗,孝父母;友兄弟,教子孙;睦家族,和邻里;慎交友,择婚姻;扶节操,恤孤弱;禁溺女,宜禁之;勤生理,戒赌博;急赋税,杜奢华。”这是淳安县枫树岭镇下姜村的“48字祖训”,写在《雅墅姜氏宗谱》第2本第50页上。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之江新语》“文化是灵魂”中写到的,“一定社会的文化环境,对生活在其中的人们产生着同化作用,进而化作维系社会、民族的生生不息的巨大力量。”数百年来,这个古名“雅墅峡涧”的偏僻小山村,村民们一直用敬畏之心遵循这48个字十六条祖训,造就了当地淳朴的民风。

建村之初就被先祖们赋予绿水青山美好期许的下姜村,数百年传承的文化基因和秉性,终于在这个新世纪之初散发出迷人芬芳。对美好生活的不懈追求,使传统乡风文明迸发出强劲内生动力,短短十余年时间,走上了由贫困村到“绿富美”乡村蝶变之路,为新时代乡村振兴树立了现实标杆。

今日下姜之美,源自乡风文明的滋养。

自立之道以勤劳为本

三月的一场春雨,让冬眠的大地重新充满生机,却不小心打湿了姜光照贴在院门上的春联。

春联是年前县文联组织书法家到村里来送服务时,姜光照请书法老师按照自己事先拟的内容写的,虽然对仗不够工整,但这十八个字恰恰就是他对这些年下姜变化的深刻体会:“十九盛会开真暖人心,下姜百姓乐深得民意。”

“读的书不多,却偏偏喜欢一些文化的东西。”姜光照看了一眼已经移到走廊上的春联笑着说,这大概和小时候父亲时常跟他讲解宗谱有关。如今,从太爷爷手上传下来的《雅墅姜氏宗谱》,就被他悉心保管着。

今年54岁的姜光照从15岁开始和泥水砖石打交道,而后做了十多年的老旧物件生意,然后又干起了老本行,并且随着村里的“大势”,兼顾开起了民宿。不管干的是哪一行,他始终把宗谱上祖宗立下的十六条家训作为自己为人处世的准则,下姜人勤劳致富的精神传承在他身上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用他的话来说,这种传承是钻到了骨子里,变成了秉性。

“从我记事开始,家里的日子就很苦,有一次好不容易家里吃了顿白米饭,我一口气整整吃了四大碗,很大的那种青边碗。”姜光照用手比划了一下碗口的大小,也露出了那只粗糙得不忍目睹、布满裂纹的右手。虽说现在好歹算个“小包工头”,日子也够得上小康了,可姜光照还是改不了粗活累活都自己动手干的习惯,“经常接触水泥、砂石,手就变成这样了,我几十年总结出一个体会,只要你认认真真、堂堂正正地去做事情,人家就相信你,所以我现在的活是一个接着一个的。”

姜光照如今开的玉光民宿,原先是村两委的老办公楼,靠东头那间大屋子是曾经的会议室。2006年5月25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第三次来到下姜村,就在这间会议室里与村党员干部及村民代表座谈,作为村民代表参加的姜光照至今对当时的场景记忆犹新,“总书记告诫我们,要艰苦奋斗,乡村发展村民自身要努力,当时我听了就觉得总书记说的这番话很接地气,这不就是我们家训里要求我们做的嘛,这些年我们大家始终坚持勤劳致富,让今天的下姜变得越来越好了。”

采访那天,姜光照坐在这间屋子中,回忆着当年的一切,最后他的结束语是:“我感觉自己就像是坐在党的怀抱中,真的!”

代代相传育和谐乡风

村委会旁的一栋普通平房,走进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写着“求通”的中堂字,这是党总支副书记姜银祥的家,他说,这就是他家的家风,通则顺,顺则通,凡事就是求和谐、通顺。在下姜村,不少村民都把自家的家风家训,挂在厅堂中最显眼的地方。

“下姜村是有文化底蕴的,不仅有古代的‘雅墅八景’,有祖上传下来的家训,还有很多口口相传到现在的名人典故。”曾当了30多年村支书,还干过两年村文化员的他,故事信手拈来。“村口的忆德亭有块复制明代的石碑,就是描述当年下姜村余氏先祖余显文及其后代不畏艰辛,一代接一代兴修水利,把300亩旱地改造成粮田的事迹,可以说就是我们下姜版的‘愚公移山’。”

除了忆德亭,还有思源亭、映月廊等等,在下姜村,这些名人典故现在几乎都能找到相对应的“实物”,那是村民们为感恩留下的纪念。如今,感恩邻里、守望相助已成为下姜乡风文明和家风传承最重要的内容之一。

2008年汶川地震,生活还不富裕的下姜村民第一时间募集了一万多元捐款;2010年6月18日,一位村民的房子被特大洪水冲塌,在村民们的帮助下,这位原本生活困难的受灾村民不到半年时间就住进了新房;去年,一位村民不幸患上了重病,全村党员踊跃捐款7000余元……姜银祥摆了摆手,然后笑着补充了一句:“不说了,不说了,村民感恩相助的例子真的是多了去了。”

2017年6月,下姜民俗文化旅游节上,“下姜家宴”再次开席,25户农户合力烹制50桌下姜佳肴,让游人们大快朵颐。

“下姜家宴”源自于下姜村原先的一个特有习俗——“端碗”。早年,下姜村民的生活条件艰苦,平日里很少吃到肉,杀年猪就成了村民一件盛事,不过杀年猪有先有后,这时候,先杀年猪的这户人家,就在碗里装上萝卜和猪血,然后再在上面铺上几块肉,分头端去给邻里尝个鲜,共同分享丰收的喜悦,这就叫“端碗”。“实际上这就是邻里和睦团结的一种表现。”姜银祥颇为自豪地说:“这些年,下姜村民在创富致富的同时,山里人家那种与生俱来的淳朴、勤劳与热情依旧还在,祖上留下来的美德依旧没有丢。”

在村民自觉传承好家风的基础上,下姜村近年来又先后开展了党员亮家训用实际行动践行承诺、党员为孤寡老人“当一天保姆”、修编更易于牢记的漫画版村规民约、出台村民代表议事制度等一系列提升家风文明活动,并于去年一举摘下了“全国文明村”和“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两项全国桂冠。

“乡风文明是一种文化,下姜村这些年的发展,有一个重要的推动力量,那就是我们一直在传承的好家风。”人穷而不失志,富而不忘本。数百年来,代代相传的家风,成为支撑下姜人生生不息地从过去走到现在,努力实现乡村振兴的不竭的精神动力。

《下姜村及周边地区乡村振兴发展规划》

1.打造红色文化传承阵地

2.建设红色主题教育基地

3.打造红色旅游精品线路

4.实施红色文化品牌传播工程

红色传承,乡风文明。“红色下姜”品牌知名度不断提升,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的乡村干部培训学院,三年红色教育培训量达到1.5万人次,成为浙江乃至长三角地区重要的红色旅游目的地。“下姜精神”不断弘扬,文化礼堂功能彰显,农村文明程度进一步提升,下姜村成为全国文明村。

来源:都市快报


千岛湖新闻网 责任编辑:王鸿儒


掌上千岛湖

掌上千岛湖

微千岛湖

微千岛湖

淳安发布

淳安发布

千岛湖新闻三分钟语音版

千岛湖新闻
三分钟语音版

千岛GO购

千岛GO购

媒美购

媒美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