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新办[2005]20号 浙ICP备05073341号 广告经营许可证:杭工商淳广许2004001号
淳安县千岛湖传媒中心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网络广告 0571-64831301
杭州网・千岛湖网 网络支持: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迈山,界于屏峰岩之前,龙山之后,云蒸雾腾,起伏连绵,横贯于原淳安县城之西北,为贺城第二道屏嶂。其山生长着满山遍野的麻栗树和青冈柴,每年秋天层层叠叠的红叶,灿如云霞,令人想起了“霜叶红于二月花”的诗句。墓地在今千岛湖红叶湾水域。
在迈山北麓,有一条由东北向西南流向的小溪,叫长溪(俗称长坑)。这长溪在下游拐了一个湾,直向西流至小金山旁注入新安江。在长溪的中游左侧有一块占地百亩的汉代古墓群,这就是方氏迈山汉墓。墓后为青翠的山峦,墓前是潺潺的流水。《河南方氏宗谱》对该墓群的环境是这样描叙的:“重峦叠嶂,超特诸山,蜿蜒磅礴,四面势如拱揖。君子谓方氏宗枋鼎盛,支党岳立者,谅以祖考积庆,坟墓降休所致。”
墓主系西汉末年方氏南迁淳安之始祖太傅兼太史令方望夫妇,西汉司马长史丹阳太守方统夫妇,西汉云麾将军河西太守方雄夫妇。建墓者即是方望曾孙方雄之子方储兄弟三人。他们三人亲自负土成坟以表孝心,并在墓的上方亲手植有千松万柏,墓的四周种上枫杨、古樟、楮树等高大乔木。墓前约有4000平米的长方形的拜堂。拜堂前有一条宽一丈二尺,长百步,用青石板铺成的甬道,甬道两旁依次立有面目狰狞、腰佩长剑威风凛凛的石人两尊,有威猛传神的石狮两对,有肥壮风啸的石马两匹,有温顺咩咩的石羊。拜堂口是站立着的文官形象的傧相。整个墓群外观宏伟森严,再加上枫杨、古樟,树体高大,苍劲古朴,遮阳避日。
忆往事,心潮逐浪,思绪万千。方氏本帝皇贵胄,周、秦、汉代,名公巨卿,代不乏人。方氏很早南迁淳安避址,是政治动乱所致。公元九年(新莽始建元年),官僚士族出身,时任司马长史的方�因其父方望讨王莽失败被害,为避全家杀身之祸,南迁歙之东乡,即今浙江淳安。从此,他们籍中原文化的优势,同淳安的故居民一道,融洽、改造了山越文化,共同开辟和创造了五代十国、隋唐、宋元的经济繁荣、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献名邦――新淳安文化。
方氏之所以选择淳安为新家,是因为高山环峙、千峰盘亘的淳安给予人强烈的安全、安稳感。淳安的山是万山环绕,封闭排他,犹如城垒;淳安的水是奔腾开放,它西起徽歙,东达大海,南贯金衢,北接运河。山的闭塞性终于由水的开放性来补充,而水的开放性却要依靠山的环绕性来翼护。我们既从淳安人的刚直、守信、俭朴中看到了山的性格;同样我们也从水的开放中看到了淳安人的大方、涵容、机敏如水一般的品质。一句话,淳安人兼涵山之静、水之动,山与水既对立又统一,这就构成了淳安的历史和文化。
方�在迁淳之前曾任过丹阳太守,淳安乃古丹阳属地,所以他对淳安的地理环境非常熟悉。迁淳之后,其子方雄因对东汉刘秀政权的建立有功,于公元25年(建武元年)授尚书郎加云麾将军。方雄生三子,个个高官厚禄。公元80年(建初五年),方雄次子方储以举孝廉,对策天下第一成为淳安文化史上第一个荣获“辟荐”称号者。其兄弟三人以《孟氏易》自相讲授,故都以文学知名。方储精易学,是我国最早的著名易经学者之一。公元84年(元和六年)方储授太常卿(九卿之一,掌管宗庙礼仪)。不久,其兄方侪封关内侯,其弟授评事公。方储生三子,长方观之,任长城(今浙江长兴)县令,次子觌之,授关内侯,三子洪之,晋安县令。一时因公因私来访者甚多,方氏门庭若市。新安江上白帆点点,歙东古道车轮滚滚,闭塞的淳安成了中央和地方官吏、文人学士来往的宝地,成为全国知名的地方。公元93年(永元五年),方储因和帝郊祭一事,为当时尚书张林所谗自尽。死后和帝下旨“以圣人礼葬”。墓葬在原贺城内后街酱园内。这件事又引来了全国各地的文武官吏,文人学士、诗人、画家们前来凭吊拜谒。并在墓祠墙壁上留下了许多悼唁诗篇。淳安的知名度进一步得到扩大和开放。方氏家族也由此而闻名遐迩。此时社会上出现了一首民谣。
天子基,万年楼,
东水向西流,
正龙天子迈山头。
据《河南方氏宗谱》记载,尚书张林历来嫉妒方氏兄弟,向和帝奏曰:“江南有异气,在斗牛之分,丹阳东乡迈山是也。”并诏使本郡(丹阳郡)太守李孝忠,领民夫一千多人,凿山坏冢。这是方氏大墓第一次被毁坏的原因。
第二年,公元94年(永元六年),因北方的“薰胡犯塞”,和帝召拜方储弟方俨为云麾将军,方俨因兄储被害而不就,张林乘机上书曰: “方储兄弟文武俱优,屡召不至,必怀异志。”是年五月初五,方侪、方俨兄弟俩被逼得走投无路,兄弟俩同时举剑刺腋自杀,死于本县威坪湖畔,当时湖水一片赤红。后人为了纪念两位忠烈,将湖改名为血湖,至今沿用。淳安人每年五月初五除了吃粽子、鸭蛋之外,还蒸馒头包子,乃是为了纪念方氏兄弟。若干年之后,和帝又下旨为方侪、方俨兄弟平反雪诏,立庙祭祀。
三国时,吴王孙皓(264―265)又“遣人凿山坏邱垅”。其原因与前同。这是方氏大墓第二次遭破坏。
当历史的车轮滚到了李唐永徽四年,即公元653年,淳安梓洞口出了个女子陈硕真,借“天子基,万年楼”之名发动了农民起义,起义被统治者镇压之后,方氏大墓又遭到了第三次劫难。唐的统治者指令地方官带领民工凿山挖河,企图改变长溪的流向。到了北宋末年,即公元1120年(宣和二年),淳西帮源碣村的方腊,利用明教(又称吃菜魔尼教)发动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的农民起义。方腊同时也借用“天子基,万年楼”的古民谣为自信举义造舆论。《宋史》童贯传附方腊传有一段精采的描写:“初,唐永徽中,睦州女子陈硕真反,自称文佳黄帝,故其他相传有天子基,万年楼①,腊益得凭籍以自信。”方腊起义同样失败了,所谓天子基又一次遭到捣毁。只有那些绿叶扶疏、苍劲古朴的枫杨古樟,还在挺拔地生长在古墓的四周,它们都是历史的见证者。那繁茂的树枝,每当黄昏的时候,聚集着无数的小鸟,鸟儿们不仅奏出了动听的交响旋律,而且还在向人们悄悄地述说着当年的景象。
借用清成廷楫《游狮子口》水口狮象守门系方腊祖荣的诗来作本文的结尾,不知妥否?
狻猊张渴吻,下饮清溪水。
复有蹲象形,长鼻横江诶。
造物设此奇,聊以为戏耳。
上有假王坟,人云发祥此。
霸图究不成,徒贻先人耻。
是否灵气锺,砣砀五云起。
我来增长叹,荒烟吊蒿里。
人生有定分,天位安可似。
①注释:万年楼,传说在原威坪镇,威坪原名,万年乡,又称万年街。街上有万年楼。
千岛湖新闻网 编辑:叶青 方耀
最新播报
更多>>掌上千岛湖
微千岛湖
淳安发布
千岛湖新闻
三分钟语音版
千岛GO购
媒美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