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睦州文苑 > 摄影作品
山核桃
发布时间:2018-01-17 16:59:02

开杆前一天,王昌庚、徐月娥夫妇按传统习俗祭拜山神,祈求平安。

夜雨中,74岁的管国民等待从城里回来打山核桃的儿子。

一堆堆“金山”为山民们带来世代传承的财富。

从山核桃蒲到山核桃籽,每道工序几乎都是全家齐心参与。

48岁的徐新民从山核桃树上摔下,手臂骨折。

打山核桃是一项带有技巧的重体力活,还具有一定风险。

山民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都寄托在这一季的山核桃上。

凌晨4点,白露。山民打着灯,向山里进发。

  ◎汪黎明 摄影/文

  村边的山地里,插着一把把香烛,刚点上不久,腾起一缕缕青烟,在微凉的空气里慢慢直升。当地人说,这是打山核桃开杆前的仪式,祭山神。

  2017年9月7日,农历白露。一年中的第十五个节气,对于大山里的老百姓而言,收获正当其时。若不是村落里随地可见的一地碎红纸,以及空气弥漫着浓烈的烟花炮竹气味儿,真让人以为,又到逢年过节时。

  这里是王阜乡,坐落于浙江省杭州市淳安县西北部,是一个以盛产山核桃闻名的地方,距离千岛湖镇有60多公里。在熟知王阜乡的他人眼中,这个乡的山核桃和麻绣很有特色。和大多数“空心化”乡村一样,村中以留守老人居多,但在这一天,天南地北的王阜外出务工人员,都会携妻带儿归来,一家老少团聚——打山核桃。

  山魂

  年过七旬的大爷和老伴儿娴熟的拿起一把刚点上的香,面向大山深处,俯首敬拜。他们依旧身着麻衣、布鞋,头戴麻巾。年复一年地把仪式传承下去,穿着依旧延续着老祖宗留下的手艺,“祭完山神了,就可以开杆了。”

  数百年前,王阜乡的乡民们凭借着特殊的地理气候,就开始种植山核桃树,祖祖辈辈靠着这一山一树一果丰收度年。大山里的人,对大自然有着敬畏之心,相信万物皆有魂,白露这天,所有人都在祈祷有丰收之年,保家人平安。

  一路走来,祭拜的人们眼睛里都透着丝丝信仰和虔诚。祭山神,已在这个大山里深深扎根——山核桃里有“山魂”。

  山民

  “到了,到了”,戴着草帽的老管站在村口,看到一辆白车低声呢喃了一句,这时已在雨中等待归来的儿子一家一个小时。

  有些青年,和老管儿子一样,早早外出工作。但到打山核桃的时节,那些原本在外地务工的后生们,都会纷纷回到家中,成家的也会带着妻子子女,一一归来,村子空前热闹起来。人缘好的人家,亲朋好友会从四面八方赶来帮忙。帮着家里打山核桃,已成为乡村里的一个传统,多少年父子传承,让王阜成为十里八乡闻名的“山核桃之乡”。

  沿着崎岖的山路,男人都拉着板车,女人在旁扶着。来回几十里的艰辛道路,有家人陪伴也显得格外短暂。每一条通往山核桃树的道路,留下了大大小小的脚印。

  “家里还有好几棵树没打好……”因打山核桃爬上树失足坠落的小徐望着医院窗外,此时此刻,他更担心年迈的老父亲打山核桃会不会也受伤。

  丰收的背后,每年因为打山核桃负伤,甚至发生不幸的例子不在少数。一颗小小的山核桃,负载着山民们的汗水,泪水,甚至血水。

  12岁的芳芳,背着麻袋,用小手将打下的山核桃一颗颗装进袋中。山核桃外层的蒲壳已将她的双手染成褐色。捡山核桃的“娃娃们”,已沉浸在丰收的喜悦中,银铃般的笑声回荡在山中。

  长者,中年,青少年,幼年都是每一颗山核桃背后的人物。时代在变迁,而大山里的人们依旧不忘初心,做着每一代人相同的事情——山核桃里亦有“山民”。

  山货

  农谚有云“白露、白露、核桃撑破肚”,所以到白露时节,山核桃就已成熟,可收获。它们悬挂在陡峭的深山里,生长在高树之上,三季生长,一季丰收,山民们打落、收集、加工再到食客的嘴中,经历了“长途跋涉”。

  大自然的产物有许多,唯有这小小的山核桃,颗颗饱含着从大山里带出来的故事。吃到嘴中的是芳香美味,留在心中的是颗颗不易。山核桃——大自然的馈赠,注入着“山魂”,来之“山民”,亦为“山货”。

  ■ 相关评论

  山水背后的时空

  ◎陈庆港

  世间所有美好事物的背后,都一定存在一个与之相匹配的隐秘故事,只不过有时我们知道,有时我们不知道,或不必知道。譬如每次驱车于风光旖旎的千岛湖湖畔公路,总会想到万顷碧波下端座于黑暗水底的那座古城,想到古城里的一座座庄重的牌楼,森严的祠堂,纵横交错的石板长街,长街尽头的码头,还有熙攘的行人、招展的酒旗,以及向晚炊烟,鸡鸣牛哞。甚至还想如若古城不淹没,眼前的景致也会胜过此时。我知道这想法很大程度是基于一切都已不可逆转的事实,就如摄影,因快门留住的全是回不去的瞬间,所以才常常倍感这一瞬远珍贵于你仍然拥有的每一刻。

  在千岛湖边,汪黎明曾指着一处宽阔的水面对我说,那儿就是贺城(水下古城)。他凝望那片水域时的内心情状,也许我永远不会明白,就像他在看他父亲留下的那些照片时。汪黎明的父亲是贺城最早的摄影师,因为他的照片,在这座古城沉没许多年后,我仍能看见古城的面貌、古城人的喜怒哀乐。

  其实汪黎明现在正和他父亲做着相同的一件事。我在他的照片里看到了久久湮没于千岛湖天光山色背后的这方水土上的人的日常生活。山核桃本是山里人引以自况的一种普通植物,但由于它的果实营养丰富、风味独特,如今逐渐成为价格不菲的高档坚果。山核桃好吃,却很少人知道种植与收获它的辛苦,我看过汪黎明有关山核桃的上千张照片,他拍摄山核桃许多年,当然不仅仅是要告诉我们这一美味背后所饱藏的苦楚。在这些照片里,我看到山核桃的种植与采集,它既是山民们延续千百年的维生手段,也是传统留存于他们生活中的有关生命和历史的一场虔诚而古老的仪式。谁也不知道这场虔诚而古老的仪式,会在什么时候悄然结束。假如说如今的山核桃已成另一片令人迷恋的舌尖上的千岛湖美景,那么千岛湖山民与山核桃相关的生活则就是沉于这片美景之下的另一座“古城”,汪黎明用他的这些照片,让我们看见了这座“古城”的面貌,看见了这座即将消失之城里的人们的喜怒哀乐。

  本版转载自2018年1月5日《中国摄影报》视界


  汪黎明 出生在浙江淳安千岛湖畔的一个摄影世家。现在<<今日千岛湖>>报任图片总监,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百余幅作品在国际国内各类大展大赛中获奖。《欢腾的渔场》获58届新加坡国际影展金牌、《渔场盛会》获第35届台北国际摄影沙龙台北市长特别金奖和香港第66届国际影展铜奖;《千岛春晓》获中国摄影报摄影大赛银奖;《开心美人鱼》获中国摄影杂志“休闲在杭州”摄影大赛银奖;《净湖》(组照)参加2016首届“郎静山杯”中国新画意摄影双年展;《魅力花海 活力畅行》入展“第26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览”。


千岛湖新闻网 编辑:徐丽 徐满萍

掌上千岛湖

掌上千岛湖

微千岛湖

微千岛湖

淳安发布

淳安发布

千岛湖新闻三分钟语音版

千岛湖新闻
三分钟语音版

千岛GO购

千岛GO购

媒美购

媒美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