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当前的位置: 乡镇在线 > 石林镇 > 动态新闻
好生态引来各路“金凤凰”
发布时间:2014-10-16

好生态引来各路“金凤凰”

记者 牛瑞鹏

  千岛碧水,山影婆娑,丹桂飘香,安然村落……清晨的石林镇棠高村分外幽静,沿着湖边小路往村里走去,视力所及之处尽是一片绿水青山,村中楼房错落有致的分布在湖畔两侧,在晨曦的映衬之下,青山、楼房与湖中的倒影交相呼应,犹如一幅山水画,时时向人们展示着山水的诗意。

  天刚放亮,棠高村党支部书记何加富像往常一样沿着村路漫步,看着依旧整洁的村道,何加富分外满意。每天一早在河道边转转已成为何加富必不可少的生活习惯,一方面看看自己养的石斑鱼,另一方面也检查一下村里的卫生情况。“虽然保护生态已经成为村里人的共识,但每天一早来看看心里更踏实”,何加富说道。

  十几年前的棠高村却是另一番场景,村里的垃圾直接倒入湖中和河道中,村道上鸡鸭“随风起舞”,山林里随处见烧炭后的灰烬……河水变浑了,石斑鱼绝迹了,村民是环境污染者的同时也成了环境污染的受害者。“那时环境确实差,有时在考坑自然村开会,鸡都能飞到桌子上‘参与’一下,”何加富回忆起以前的环境,心情也变得沉重起来。棠高村党支部一班人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必须要改变!”

  “用材林一律不准烧炭……乱砍用材林者,每次罚款100元……”在棠高村村委门前,一块蓝色的告示分外抢眼,上面写着棠高村的村规民约,而前几条就是关于保护环境的。“以前村民烧炭就是在离自己最近的山林里随意砍伐,然后在山上烧好后运下来。在这些保护环境的村规民约出来后,村民需要去自己的山林里背柴下来,在特定的场所烧炭,这样增加了劳动量,很多村民不理解。”何加富对记者说。

  面对村民的不解,村干部挨家挨户去做工作,并在村集体经济薄弱的情况下,“几户一大桶,一户一小桶”地为村民发放垃圾桶。“保护环境”这一观念慢慢地在村民心中生根发芽,村民们自觉地成为村里环境的守护者。现在棠高村的山又变绿了,水又变清了,石斑鱼又回来了,成了远近闻名的“园林绿化村”。

  良好的生态环境为棠高村人民带来了宜居家园,也为棠高的发展铸就了“金窝”,不仅引来了“金凤凰”,还让一些在外打工的村民回到了村里。“我们选棠高村就是看中了这里生态优势”,竹源铁皮石斛宋经理对记者说。铁皮石斛的生长对环境要求很高,容不下半点污染,在铁皮石斛基地的选址过程中,宋经理一来棠高村就被这里的生态环境深深吸引,很快一个占地50亩的铁皮石斛种植基地就在棠高村落户。现在一部分村民到在家门口的铁皮石斛基地里“上班”,村集体也开始在企业的帮助下种植铁皮石斛,村里还开办了以铁皮石斛养生为主题的农家乐。“最近我们还在和一个做‘候鸟计划’的养老企业谈,相信我们这里的生态优势还是很明显的”,何加富说。

  秀美风光还推动了旅游产业的发展,棠高村的村民也开始从青山绿水中得利,看到家乡发展机会越来越好,以前在外漂泊打工的村民也陆续回到了村里,项根华就是其中一员。项根华在山东、江苏等地做了十几年面包,看到县里开农家乐的优惠政策后,他回到村里办起了农家乐,“节假日的生意特别好,十一的时候都满了,还有好多需要打地铺的。”项根华对记者说。棠高村的好生态环境让来游玩的游客越来越多,村民开农家乐的热情也高涨了起来,现在棠高村已经有了6家农家乐。

  好的生态环境让棠高村村民的致富路越来越宽,现在,村民们依托生态优势,紧抓全县景区化的发展机遇,渐渐地从耕田种地或外出务工转入办农家乐、做农业观光园。“把棠高村建设成为‘生态花园式休闲度假新农村’”,何加富对记者说出了他自己心中的“中国梦”,“这个梦想是以好的生态环境为基础的,好的生态为我们带来了发展机遇,发展后的我们也要更好地去保护生态。”

  

千岛湖新闻网 编辑:刘波 姜智荣

乡镇概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