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储珊
对孩子们来说,过年最高兴的事儿那一定是收压岁钱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压岁钱不过是几毛钱或几块钱,那时候长辈给孩子压岁钱不在于多少,为的是图个吉利,祝愿孩子在新的一年健康、平安。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压岁钱的数额也直线飙升,动辄就成百上千,一个春节下来,有的孩子甚至能收到上万元压岁钱。那这么多的钱,孩子们又是如何处理的呢?
孩子:有的花有的存
“我也不知道多少,但是奶奶给了两个红包,都很厚的!”今年7岁的夏咚对钱还没什么概念,过年走亲戚收到红包后,都会第一时间主动“上交”给爸妈,也从来没有自己支配过红包。
对比而言,14岁的耿狄就更渴望财务自由。“我给了妈妈一部分,她会帮我存起来,自己留了2000块。”耿狄说,她已经计划好了,将用这笔钱请同学吃顿饭,购买一个新书包,再来一次短途旅行。“我想要全部自己负责保管,但是妈妈不同意,我也没有办法。”耿狄表示,等她再长大一些,她准备再争取争取。
“我想给外婆买件新衣服,带她去北京看看天安门。”毛毛今年已经念大三,他们家的传统是包到大学毕业。在收到6000多元红包后,毛毛计划带外婆去北京走走,“从小是外婆带大的,好吃好喝都紧着我,自己很节约,想好好报答她。”
父母:大部分花在孩子身上
徐美是两个孩子的妈妈,今年一共“进账”12000多元。最终,她给了大儿子1000元,剩下的都“占为己有”。“这里面有我支出的成本的,有包出去才有收回来啊。”不过,徐美表示,不让孩子做主的最大的原因是怕孩子乱花钱,形成大手大脚的不良消费习惯。
面对上万的压岁钱,家长王则名的做法是:召开家庭会议,商量出一个合理的消费方案。最终,他们决定拿压岁钱给孩子报2个兴趣班,剩下的钱帮孩子补贴学费和添置新的文具。
不过,采访中大部分家长表示,虽然孩子对红包的自主支配权不大,但红包最终都是花在孩子身上,有家长更是直接为孩子开了银行账户,将红包存成了教育基金,等孩子上大学再取出来。
千岛湖新闻网 编辑:刘波 于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