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热点专题
县公安局110指挥中心:防范骗子的“心理攻势”
发布时间:2011-12-09
县公安局110指挥中心:防范骗子的“心理攻势”

  上周(11月29日―12月5日),县公安局110指挥中心共接到报警2096起,其中刑事案件25起,治安案件70起,交通事故报警125起,求助类报警35起,无效报警1707起。

  “贵用户取款卡刚刚在×××刷卡消费×××元,已授权通过,如有疑问请拨打×××查询。”近日,这样一则“刷卡消费”的短信让不少人“着了道”。回拨电话,他会冒充银行工作人员告诉你有人可能窃取了你的账户,随后借“转移到一个安全账户”为由,把你的存款“忽悠”到骗子兜里。中奖短信,捡钱骗局……行骗招数不断翻新,上当的人也层出不穷。为什么骗子的伎俩可以屡屡奏效呢?这其中有着什么样的心理原因?

五大心态易被忽悠

  贪婪 这是许多受骗者共同的心理特征,许多骗子会抛出一些小利益作诱饵,如果爱贪些小便宜,希望不劳而获,梦想一夜暴富,就有可能受骗。

  侥幸 已经觉出情况可疑,平时的经验也觉得可能会上当受骗,但总有一些人觉得这种事不会“摊”到自己身上,有一种“万一是真的呢”想法,轻易尝试从而上当。

  轻信 善良并不是错,但要学会保护自己。轻信他人是许多老年人、孩子易受骗的原因,他们往往警惕性比较差。对于骗子的伪装,不能冷静理智地做出分析,往往信以为真。

  犹豫 这种人平时做事往往优柔寡断,别人这么一说就觉得这样有理,那么一说又觉得那样也对,这种情况最容易被骗子利用。

  从众 很多人都有一种“从众”心态,独自一人处于某种环境中,可能会警惕性很高,不易上当。但如果还有其他人一起,就回觉得比较安全,别人怎么做,自己也会跟着怎么做。很多骗局中都会有“托儿”,他们的作用就是要利用人们的从众心理诱你受骗。

心理暗示诱人上钩

  很多受骗的人描述自己被骗经历时常常会说,我平时其实挺明白,可那会不知怎么了,就是迷迷糊糊相信人家,非这样不可,就像“中邪”了一样。警方解释,当骗子的第一步奏效时,谁其实都难免会将信将疑,而骗子会在这时利用种种手法进行引导,扩大你的信任,打消你的怀疑,绕过你的心理防线成功地操纵你的心理,这就是骗术的“魔力”所在。

  许多时候,骗术是一种心理暗示。所谓“心理暗示”是指通过语言动作,以一种含蓄的方式,对他人(或自己)的认知、情感、意志以及行为产生影响的心理活动过程。骗子施加骗术的时候是有意为之,而被骗者接受时却是无意识的。

如何加固心理防线

  骗子的花招让人防不胜防,为防止受骗,还应从加固自己的心理防线入手。首先确信一点,没有“天上掉馅饼”的事,不义之财万不可动心,以免贪小便宜吃了大亏。其次,遇事要保持冷静,碰到什么紧急情况,不要头脑一热就慌了手脚,给骗子可乘之机,而且即使问题是真的,手忙脚乱也没用,还要冷静地想办法去解决。还有就是听见什么,看到什么,要多想一想,三思而后行,其实许多骗局都是一层窗户纸,仔细推敲就会发现其中的漏洞,千万不要人云亦云,要有自己的主见。还需要提醒的就是,不管什么问题,一定要通过正规渠道解决,不要投机取巧,这样骗子就无从下手了。(通讯员 余世民)

千岛湖新闻网 编辑:叶青 方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