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句话叫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为了实现这一目的,许多家长都会通过各种各样的手段,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甚至领先一步。
前不久,网友“月神西宁”在千岛湖论坛上发表题为《小学入学前的“抢跑”学习,该不该提倡》的帖子,引发了众人的议论。
原帖:暑假来了,现在“幼升小”的培训班满天飞,大家谈谈小学入学前的“抢跑”学习,该不该提倡。
网友观点一:学前的第一任务是玩
“不提倡,孩子的童年就应该好好玩!”这是网友“梅飞羽舞”在论坛说的话,也是绝大多数网友的一致看法。
网友“樱花梦”表示,今年高考的作文就有关于儿童思想过早成熟的说法。他说:“这样的变化是不予提倡的,应该留给孩子们充足的玩乐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在童真的世界里多停留一些时间,让他们将来还能有许多童年的美好回忆!”网友“正义的人”也表示,孩童玩得开心是最主要的。
“子成龙、女成凤。这也许就是中国式育儿宝典吧?应试教育害死人,夺去了多少儿童的天真和童趣。”网友“钓鱼迷”这样说。网友“一酸”表示,“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是培训机构赚钱的口号,不管别人信不信,反正他是这么认为的。他说:“人生是一场长跑,靠抢跑取得暂时的优势有用吗?”
网友“千岛碧水”表示,他家的小孩就没有 “抢跑”学习,上学后顺其自然是优秀生,暑假也从不补课。他说:“让小孩自己安排时间做作业,看电视,和同学玩,都能安排得井井有条,现在是学习和玩两不误。”
网友观点二:孩子“抢跑”有原因
在论坛上,也有一些网友表示,孩子“抢跑”现象既然存在,就有其原因。
网友“千岛laker”说:“这不就是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的事么?”在他看来,孩子“抢跑”,这是两厢情愿的事。家长期待孩子可以在学业上领先一步,不输在起跑线上。而相关的培训机构则可以趁机取得一定的经济收益。
此外,许多网友还提到了导致“抢跑”的另一个客观原因――孩子没人带。
其实,他们说孩子没人带,主要意思还是孩子的父母没有时间教育,而长辈在教育小孩方面又缺乏精力、知识、手段。从这个角度说,让孩子“抢跑”,不过是为了给家庭省事,是解决家庭教育缺位的一种“替代”方式。
“不是‘抢跑’的问题,而是小孩在家谁来带的问题。父母上班,老人会教什么东西?”网友“龙川天翔”这样问。网友“月神西宁”也表示,很多原因是双职工家庭,没人带孩子。她说:“有的老人普通话都说不标准,实在是教不了孩子什么。”
网友观点三:“抢跑”不利长远发展
虽然许多家长都知道,孩子“抢跑”并没有太大作用,但是事实上,现实生活中,依然有许多家长热衷帮助孩子“抢跑”,而且这一举动,从学前就开始,一直延伸到小学、初中、高中等每一个阶段。
“幼儿园开展各种游戏活动,促进幼儿动手、动脑,比简单地识字、算题要科学得多,而学习知识的任务应该是从小学才开始的。”网友“轻舞菲扬”在论坛上这样说。实事上,她说的是有一定事实依据的。
以德国为例,自诺贝尔奖设立以来,德国人(含移民德裔)获得的诺贝尔奖人数将近总数的一半。换句话说,8200万的德国人分享了一半的诺贝尔奖,而全球另外60多亿人口只获得了剩下的一半。对此,许多人认为德国孩子学得早,可是事实却截然相反。因为德国《基本法》(即宪法)第七条第六款明确规定,禁止设立先修学校(Vorschule)。欧洲的许多国家也规定,严格禁止教授幼儿园期间的孩子学习写作、阅读、计算等。在他们看来,学业“抢跑”虽然能使学前教育和基础教育很扎实,但却扼杀了孩子的想象力和思考能力,使孩子丧失了未来发展空间。
记者认为,孩子教育应该着眼长远,学前“抢跑”确实不可取。作为家长,不应该将小孩“扔”给长辈或他人,不闻不问。特别是在学前时间,家长更应该多抽空陪陪孩子,让孩子充分享受童年时光。此外,教育重在引导,家长不应该拔苗助长,而应该在激发孩子学习兴趣上多下工夫,帮助孩子实现可持续的长远发展。(记者 方俊勇)
千岛湖新闻网 编辑:程贤高 方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