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搜索》中,高圆圆扮演的女主角因未给老人让座,经媒体曝光并被网友人肉搜索后,被指责道德低下,但没有人知道她在公交车上正因自己身患绝症而不知所措。在现实生活中,像这样公交车上关于老人的风波还有很多。近日,网友“樱花梦”就在千岛湖论坛上发了一个题为“这样的老人,还是需要同情的弱者吗?”的帖子,引发大家的热议。
原帖:昨日见论坛里有《千岛湖的和谐》公交让座风波一贴,说了一位老人的强势导致一位中年男性病人刚走出医院却又重新走进医院,让我对让座美德稍稍打了个疑问;今日早公交,又亲眼目睹了一幕公交上车风波:时值上班早高峰,公交车上有些拥挤,但并非拥挤不堪,到一站点停靠后,因为人多,一位60余岁的老人便从下车门处上了车,恰巧被公交司机看到,因为车内噪声大,就对着后门喊话:“跟你们说很多次了,不要从后门上车,不好这样的!”这原本是正常合理意见,却招来了这位老人的连续破口大骂……直到整个车厢只剩下老人的大骂声,我看到了很多眼神和表情中透露出的对老人蛮横的不认可,好在公交司机并未继续和他口水战下去,不然还真怕会发生行为上的冲突。曾经为让座写作一文,赞扬和倡议让座美德,可此时的我疑惑了:我是否还能为同情这样的老人感到快乐?我是否还能理直气壮地让座美德拍手叫好?
网友观点一:老人举动应该反思
“作为我们应该多劝告一下家中的老人,遵守公共秩序,改变不文明的恶习陋习!如:不要从后门上车、不要在车内吐痰……”网友“排岭一路”在跟帖中这样说。他的话,道出了许多人的心声。
在论坛上,绝大多数网友表示,公交车是一个公共场所,无论是老人还是其他人,都应该保持基本的礼貌素质,无论什么样的情况,都不适合在上面破口大骂。
网友“六月的雨”说:“按照规定,公交车都是‘前门上客,后门下客’。老人从后门上车,是违反规定在先,面对司机的提醒,更不应该破口大骂。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老人都是有子女的,倘若这名司机是自己的子女,你还骂得出口吗?”
另外,网友“孤独小子”也认为,大家不能向老人学习,不然坐公交前上后下的秩序大乱,请你到大城市里去坐坐公交吧,不被人骂死才怪呢。
网友观点一:老人也要提高素质
这样的老人很可恶,但他还是弱者。网友“李子”说:“10月13日是全国第一个老年节。尊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美德,也是我们需要弘扬的。不可否认,生活中的确有些老人素质不高,倚老卖老,不遵守社会公德。但是,我们要看到,这部分老人,多数是文化很少或者没有文化,所以法制意识和道德意识要差一点。而且这种习性根深蒂固,不是短时期能够改变的。等到我们的下一代变老人了,相信这些陋习要少很多,因为社会在发展,人的素质也会在不断提高。”
网友“吉米”认为上述说法很有道理,他说:“为什么我们中国人的素质差在国际上都有名,我认为是有几代人在该教育的时候却没得到教育所造成的。有许多老人在上下班高峰的时候挤公交不是有什么急事,而是赶到批发市场去买便宜几分钱的辣椒大蒜,却要终日劳累的人让座,唉……”
网友“twt001”对教育缺失进行了更加细致的解读,他认为:“我们反思一下此类事为什么多发生在老年人身上,除去因年纪渐大而精神上的变化外,还有其成长环境与生活年代的印痕,在公民意识缺失的年代里,他们觉得能占点便宜是一点;吐口痰、扔个垃圾不算什么;打人也是家常便饭;外乡人就是用来欺负的;倚老卖老等等在我们看来是不可取的社会行为,在他们看来也许是正常的行动,甚至是自我保护的一种方式。这是他们原先生活的时代社会环境造就的,如果,我们因此而单纯谴责他,这其实是社会与历史对他们的另一种伤害。如果把此类人比作落水者,我们上岸了,并不意味着有权力鄙视与嘲笑他们,伸出手也许是更好的选择。”
网友观点三:公交车管理要加强
长期以来,公交车上关于老人的风波这么多,这其中不乏因为老人这个群体的特殊性,但也有网友认为,公交车自身也要加强管理,采取一些措施,避免这类情况发生。
网友“一路走过”说:“从后门上车,不好这样的,我同意,但公交司机做法欠妥。我在七路车上看到有这样的公交司机,喉咙叫得哄哄响,叫人不舒服。但有一个七路的公交司机做得很好:人太多,前门上不去,大家都是赶时间上班,离了这一班车就迟到了。公交司机也很体谅地说,托前门口的人帮助甩卡、投币,再从后门上。希望公交司机都向这位司机学习。希望大家都要体谅一下。”
对如何减少高峰时期的人流量,网友“sjq2004”建议公交公司在早高峰时间段对持老年证的老人不实行优惠,减少公交压力。网友“樱花梦”也非常赞同,表示时间应该设定在上下班高峰期,即早上7:20 - 8:20,下午4:30 - 5:30,这样应该可以有效缓解公交拥挤现象。 (记者 王筱倩)
千岛湖新闻网 责任编辑:叶青 范小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