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热点专题
呼声与建议:暑期“探亲”别让孩子再无奈了
发布时间:2014-07-22
呼声与建议:暑期“探亲”别让孩子再无奈了

  暑假到了,留守儿童纷纷背起行囊,在家人或朋友的护送下,踏上了梦寐以求的探亲之路,奔向翘首企盼的父母温暖的怀抱。他们或惊喜或好奇或温馨或怨忧,但在我看来,他们的探亲之旅,实为无奈之举。一是旅途交通安全隐患多;二是打工地方居住条件差;三是父母上班孩子谁监管等等诸多安全、生活、学习问题,让人不敢多想。

  外出务工人员居多,留守儿童比例超高,是我县少年儿童生活状况的一大特点。这些孩子父母长年在外务工,只能由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其他亲戚朋友作为临时监护人照管孩子的一切。监管类型不外乎以下几种:

  一是监护力低,只管吃饱的“放养型”。这部分儿童主要是在那些生活条件差、监护人监护能力低的家庭,监护人年老体弱、文化低、见识少、负担重。他们天天忙于农活,为孩子做的只是煮饭洗衣,许多孩子还要帮家里做家务事,或下地干活。至于如何教育孩子,根本无从谈起。孩子心里想的什么、需要什么、有什么感受,一概不知。孩子本应得到温暖、关爱的童年只能在简单放养中慢慢“早熟”。

  二是隔代教育,只顾给予的“溺爱型”。留守儿童大多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看着。他们更心痛孩子,宁愿自己吃苦受累,不吃不喝,也要让孩子玩好、吃好,对于生活细节不会指导或误导,出现了问题往往是包庇、怂恿。渐渐地,孩子养成了娇气任性、自私怕苦的坏习惯。他们大多性格内向孤僻、自卑不合群、脆弱冲动、脾气暴躁。

  三是寄居他家,无法监管的“放纵型”。被寄养在亲戚或朋友家中的留守儿童,总有一种寄人篱下的感觉,他们束手束脚,看起来胆小怕事,很本份,但一旦离开了亲戚,就无法无天了,一些胆子大的孩子,还跟亲戚顶撞,亲戚稍微说重了,就怀恨在心或是逃离出走,亲戚无可奈何而不敢管教。

  留守儿童成了最容易受伤害的人群,由于父爱母爱的缺失,他们无法享受到正常的亲情关爱,生活中的烦恼无法向亲人倾诉,成长中的困惑无法得到父母的正确引导和鼓励,久而久之,无助感、失落感和自卑感、被遗弃感逐渐形成,严重影响他们心理的健康成长。短暂的假期相聚,迫于如住房等生存条件的限制,父母和孩子无法尽享本该属于他们的天伦之乐。因此,呼吁全社会拿出切实可行的举措,大力发展农村经济,留住青壮年人群,从根本上帮助解决留守儿童问题;呼吁当事人家庭父母尽可能减少外出务工,至少留一人在家安心陪伴孩子平稳度过青少年期,以短暂的清贫换取孩子健康快乐的童年,使这些最容易受伤害的人群真正成为最开心、最幸福的人。

  (程米花)

 

千岛湖新闻网 责任编辑:叶青 范小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