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热点专题
不要让“非卖品”成为挡箭牌
发布时间:2016-07-22
不要让“非卖品”成为挡箭牌

  日前,笔者走进数家母婴用品店,发现店里有许多全外文的进口商品,而且无一例外都贴了“非卖品”的中文标签。但是,这类“非卖品”又是对外销售的。笔者询问店家原由,对方表示,是相关部门让他们这么做的。

  带着疑问,笔者查询了相关法律法规。其中,国家《产品质量法》明确规定,国外进口商品必须要有中文标注的厂名、厂址以及商品名称的中文标识,否则涉嫌假冒伪劣或走私。由此看来,那些打着“非卖品”旗号实则销售的行为,其实也是违法的。“非卖品”的出现,究竟是店家误会了相关部门的意图,还是相关部门疏于职守、听之任之,笔者不得而知。

  现在越来越多的市民迷信进口商品,这也极大带动了进口商品市场,延伸了不少代购者。但其实,进口商品并非百分百安全。近日,又有国家质检总局公布了3月份查获的150批次不合格进境食品与化妆品名单,其中不合格食品146批次,分别来自台湾地区、印尼、日本等25个国家或地区。

  所以,笔者希望消费者不要盲目相信海外商品,商家能够诚信经营,职能部门也能够真正担负起自己的责任,不要让“非卖品”成为非法经营的挡箭牌。(王筱倩钱璇)


  千岛湖新闻网 责任编辑:方志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