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热点专题
手机套餐能否再透明点?
发布时间:2016-10-14
手机套餐能否再透明点?

  记者  邵建来

  日前,千岛湖新闻网论坛网友“爱听不听”发帖建议,“通讯消费能否再透明点?”该网友称,手机号开通了一个套餐,每月七十多块,说是送通话多少、送免费短信多少、送流量多少,使用过程中并没有超出部分,每月缴存一百元,结果连着三个月,不到月底就被告知要欠费了。一了解,原来是在本人不知情的情况下开通了彩铃等三四项每月收费项目,难怪!要取消还得上营业厅!通讯消费能不能再透明点?另外开通服务和取消服务能不能对等?

  “套餐”层出不穷

  近些年来,各运营商为了抢地盘、促销售,不断推出新的资费套餐。畅听卡、动感地带、宽带绑定……各地的手机资费套餐种类名目繁多,让消费者眼花缭乱。

  日前,记者经过千岛湖镇新安大街某营业厅,只见大厅内宽带套餐宣传海报被放在醒目位置。消费者张先生就准备办理宽带业务,他说,一进营业厅,营业员便告知他,办理某类4G手机消费套餐,就可以享受一年的宽带免费使用……听营业员说得吸引人,张先生很快办理了该套餐。

  记者发现,“套餐”成为营业员推销的“主力”,而不需要绑定附加业务的“纯宽带”安装则很少被提及。

  “套餐”优惠遭质疑

  一些套餐的推出的确带来了资费的下降,但是纷繁复杂的计算和一些隐性收费项目往往使消费者产生被骗之感。

  “我究竟使用了哪些业务啊,这些业务是我什么时候订制的呢,还没搞清楚怎么回事,一个月手机就被扣了这么多钱啊!”日前,周先生面对记者不停抱怨,办理套餐时,工作人员没列出“套餐”业务清单让客户阅读,也没做具体的说明提醒。

  家住千岛花园的方先生也有抱怨,“订餐”容易退订难,他发现套餐不合适,去退订还得等到合约期满后才能办理,而且解释权在运营商,总之是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觉。

  遭遇类似“糊涂收费”的消费者不在少数。不少市民反映,“套餐”的一些收费项目计算复杂,而且往往不及时提醒,用户经常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很快就超出了不少钱。

  “套餐”资费应更加透明公开

  “透明消费”不仅是一个服务口号,更是一种服务态度。

  “这个套餐那个套餐都是运营商的销售手段,但是有的做法其实是侵害了消费者的权益,相关部门应该规范运营商的营销行为,从根源上解决问题。”网友“晒黑的鱼儿”说,国家信息产业部早就发出通知,要求各运营企业简化资费结构,减少资费方案的种类,明码标价,严禁各类虚假宣传和价格欺诈行为。

  说到底,还是要把这些要求落到实处,让消费者明明白白消费。 

 

千岛湖新闻网 责任编辑:叶青 范小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