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热点专题
志愿小组来帮忙 街道面貌大变样 基层城管推行“微自治”效果好
发布时间:2017-01-26
志愿小组来帮忙 街道面貌大变样 基层城管推行“微自治”效果好   见习记者 何柳青

  走进临岐镇,街道的变化让人大吃一惊。一辆辆电动车,整齐地摆放在停车处,各条街道焕然一新。“以前街上到处都是乱停的机动车,看起来特别乱。”当地居民徐长福颇为感慨地告诉记者。

  这里的街道为何前后变化如此大呢?原来在两个月前,临岐城管中队建立了一个8人志愿小组,对镇上乱停放的机动车进行了劝导和治理。

  解决顽疾

  志愿小组来帮忙

  徐长福是临岐镇上的老居民,今年61岁,平日在家帮子女带小孩。作为志愿小组的一员,他感到很自豪。徐长福告诉记者,因为对镇上乱停车的现象感到不满,当城管工作人员找到他,希望他加入志愿小组一起治理街上乱停的机动车时,他二话不说就答应了。

  劝导居民将电瓶车停到指定的区域,将车主不在的机动车拖行到停车区,这是志愿小组的主要工作。尽管有时非常累,但徐长福仍旧干劲十足:“我们会把车停到最近的地方,这样车主回来后也不会找不到。看到街道变得整洁,大家觉得特别有成就感!”

  正因为志愿小组成员的努力,许多市民文明停车意识有所提高。徐长福表示,刚开始实施时,有的居民对劝阻行为还会有些不理解。经过两个多月努力,现在居民看到他们在整治乱停机动车,也会自觉将自己的电动车停放到专门的停车位。

  街面变样

  市民点赞“微自治”

  对于这支志愿小组,镇上居民赞不绝口。居民鲁女士说:“原来在周末和早上,镇上有的地方停车乱,有时连路都无法走,现在好了很多,这多亏了志愿小组的帮忙。”

  家住汽车站附近的童先生告诉记者,之前汽车站前的这段路由于机动车乱停放特别拥挤,常常堵车,现在一路畅通,堵车现象明显少了。

  临岐镇城建监察中队的余士刚介绍到,志愿小组由本地的居民组成,一共8人,平均年龄在57岁,大家每个星期不定时集中两次,每人负责一个街区,把乱停放的机动车拖行到停车处,平时小组成员也会自己上街巡查。“成立志愿小组的初衷是解决城管人力资源不足、难以长时间对机动车乱停进行治理的问题,从运行情况看,已经起到较好的协管作用。”

  意识提升

  “志愿小组”模式值得借鉴

  有了志愿小组后,临岐镇各街道面貌大变样,居民自身的思想和意识也发生了改变。

  来镇上买米的王先生说:“刚开始遇到劝阻时有些不理解,三轮车只停一小会怎会影响临岐镇的容貌呢?现在看着整洁的街面,自己也觉得应该要把车给停好喽。”家住镇上的方先生则表示,志愿小组的成员大家都认识,让他们来劝导,道理大家更听得进去。现在,该镇大部分居民都会有意识地将车停到规定的区域,偶有没停对地方的居民,也会配合工作,甚至主动帮助队员们停放其他未停放好的电瓶车。

  记者了解到,临岐是我县最早推行志愿小组的乡镇,这种近乎“微自治”的方式,充分调动村民参与管理的积极性,不但有效解决农村集镇乱停车和停车管理难的顽疾,同时也为基层城管更好开展工作打开了一扇新窗户,一定程度上值得借鉴和推广。

 

千岛湖新闻网 责任编辑:方俊勇 范小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