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热点专题
扶贫不妨建立“亲民地图”
发布时间:2018-11-06

刘云海

在当前的农村扶贫工作中,很多地方都向有脱贫攻坚任务的村派驻驻村干部或工作队,这样的扶贫举措值得点赞。不过,在干部下乡下村之前,如果能有一张对农户信息“一网打尽”并精准定位的“亲民地图”,精准扶贫工作必将更快、更高、更强。

农村扶贫工作往往需要干部直接与村民群众面对面,也就需要知道群众住哪村、是哪组的、家里啥情况等等。而乡村地形一般比较复杂,人口也比较分散,这样的村情对干部无疑是一种考验,特别是对不熟悉当地情况的村外干部更是一个难点。在此情况下,为农村扶贫工作建立“亲民地图”显然十分有必要,可以有效解决干部“进了村”但“没入户”的问题,打通联系服务贫困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所谓“亲民地图”,就是一份详细记载着贫困村民姓名、出生年月、家庭状况等基本信息,绘有村民房屋、田地、山林、水库、学校等具体位置的资料信息图,这样的“亲民地图”不仅可以详细记录村里的情况,更能让下乡干部在绘制过程中全面了解了乡情村情和民情,使农村扶贫工作的渠道更顺畅。如此一来,干部下村时不用村干部带路也不用四处打听就能够对贫困农户精确定位,很快就能找到要走访的农户。

当然,“亲民地图”只不过是一块信息敲门砖,要真正开展好精准扶贫活动,还应当切实把贫困群众诉求放心上,将致富重任扛肩上,使矛盾化解抓手上,惟其如此,才能真正亲民,让扶贫工作开花结果、落地生根。

千岛湖新闻网  编辑:刘波 于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