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习记者 方婷婷
一年一度的“双十一”狂欢节即将来临,作为电商平台年度最热、最声势浩大的促销,无论是商家还是消费者都早已摩拳擦掌,热情高涨。各平台早已陆续启动“双十一”活动,并放出各种优惠。当然,在全民“双十一”的热潮下,消费者们仍要多长心眼,躲开陷阱,理性消费。
商家“备战”
据记者了解,为赶上“双十一”的利好快车,淳安当地的电商各出奇招,“严阵以待”。
纵观各商家,都在为此次活动进行着火热准备,期待借节日推广产品,同时也为广大消费者带来切实的福利。某旗舰店负责人表示,他们着重于预售与预热两方面活动。10月20号至31号主打预售活动,现预售备货已将近12万包。1号开始主打预热活动,即“双十一”当天热卖产品加购。针对今年“双十一”,该旗舰店贴心地推出了抢购攻略,对于10号之前预售下单支付金额前113名的消费者还另赠千岛湖畅游票、松达三件套礼盒或松达大礼包等特殊福利。此外,本地商家秋莲妈妈也表示,有计划在“双十一”当天推出优惠活动,以回馈广大消费者,目前正在商定过程中。
警惕“陷阱”
当然,在全民“双十一”的热潮与铺天盖地的优惠之下,也难免存在个别不易发现的“陷阱”,消费者如何警惕陷阱,理性消费也就尤为重要。从往年的“双十一”来看,也总有消费者疏忽大意,掉入陷阱的案例。
家住千岛湖的王女士就曾遇到过这样的问题:去年“双十一”,王女士看中节日的折扣,在电商平台网购了一只“名牌”包包,但收到货后王女士却发现,实物与卖家提供的信息有很大的不符。实物包包上的LOGO标识位置异常,并且包面上有两三处黑色的污渍,这让王女士怀疑自己买到了假货。在此之后,王女士立即就存在的问题与卖家进行了交涉,但卖家称宝贝信息中已标明“不保真”和“有略微瑕疵”,拒绝王女士的赔偿要求。王女士随后也在页面信息确认了商家的说法,只是该信息标注在页面最底端且字体比正常字号更小,这才疏忽大意没有看清。最后王女士愤愤难平,只得向平台申诉,但由于节日平台人力繁忙,足足历经半月余才将问题解决,双方和解共同承担损失。
除了类似于王女士遇到的质量问题与售后难题,还有其他方面也需要警惕。如一些价格优惠、定金与抵用券,消费者一定要看清使用条件限制;一些可能带有木马病毒的短信链接,借以秒杀、中奖、限时降价等字眼引诱消费者点击,随后非法获取个人信息或是盗走金钱。
权威“指南”
记者从市场监管局申诉举报指挥中心了解到,针对今年的“双十一”,市场监管局对全年被投诉举报较多的电商企业进行了约谈,并将网上投诉典型案件进行整理,进行公示预警,还将开展网商行为监察,主动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为“双十一”保驾护航。
此外,市场监管部门也为广大消费者提供了多条“指南”,提醒大家警惕陷阱。首先,理性消费,不要被便宜、优惠冲昏头脑,应当在不同网站或实体店做全面比较之后,选择正规的网络交易平台下单;其次,明晰商家对于优惠活动设置的前置条件,特殊物品考虑选择保价快递或是购买运费险,先验货后签收;另外,注意保留消费凭证,如聊天记录、购物记录等,以便出现纠纷,及时有效维权。
记者提醒,一旦发生消费纠纷可及时采取以下渠道维权:先跟店家直接协商,如果不能达成协议,建议向网购平台投诉,或拨打店家或平台所在地的12315(加区号)投诉,此外还可以登录全国12315互联网平台(http://www.12315.cn/)进行网上投诉。
千岛湖新闻网 编辑:刘波 于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