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化——新闻提高可读性的法宝
  发布时间:2009-02-02 15:31:34   
故事化――新闻提高可读性的法宝

[内容摘要]新闻的写作一定是倒金字塔式?新闻不能过多的使用描述?在这个多元化的社会,答案是否定的。群众的需求正在颠覆这种传统的新闻叙述模式,如今传媒界已形成了一股把新闻事实包装成跌宕起伏的故事来讲述的 “新闻故事化”潮流,记者在新闻采写中越来越多的运用这种方式,它给读者带来了全新的阅读快感,增强了新闻报道的客观性与可读性,也使新闻报道充满了趣味性和人情味。

 

[关键词]新闻故事化;可读性;“找故事”;细节;真实性

 

 

一、新闻故事化的成因

一直以来,新闻工作者长期探索着一个问题,那就是:新闻报道怎样才能吸引更多受众的眼球?因为受众的关注度越大,新闻的传播效果就越好,新闻报道的价值就越大。新闻报道的传播效果如何,这当然首先要取决于新闻的题材、内容、主题等诸多因素,但就其写作方法而言,新闻故事化无疑也是增强新闻感染力和吸引力的一个重要方面。

何谓新闻故事化,美国普利策新闻奖得主富兰克林是这样解释的:采用对话、描写和场景设置等,细致入微地展现事件中的情节和细节,实现事件中隐含的能够让人产生兴奋感、富有戏剧性的故事。

一般来说,我们所关注的“新闻故事化”是指一种“讲故事”式的新闻叙述方法,但它现在也已经从新闻生产的后期处理环节影响到新闻采集、报道策划等前端环节,甚至影响到一张报纸的编辑思想。

当今社会是个多元化的社会,人们的思想观念也是多元化的,读者不仅需要以往政治色彩浓厚的信息,也需要经济、文化、科技、教育等各个领域的信息。除此之外,人们还希望在紧张的工作之余从新闻中获取休闲娱乐的享受。因此,将新闻故事化,着重强调报道的细节化和情节性,在顾及受众阅读快感的同时更重视挖掘新闻的社会价值,深受读者欢迎。

 

二、新闻故事化的意义――为新闻报道提供了新思路

在新闻报道中使用故事化进行写作,“找故事”式的新闻采访思路为受众提供了别样的阅读乐趣。

(一)新闻故事化可以提高新闻报道的可读性

我们大家都知道,纸质媒体的缺憾显现在平面化和现场感不强,而故事化新闻写作引用了文学的表现手法,能使得平面化的新闻报道变得丰满,极大地丰富新闻报道的魅力。例如,在今年四川发生的大地震灾难中,各媒体都充分运用了故事化新闻写作的手法。对地震灾难的报道不只有干巴巴的死难人数、灾难动态等“硬新闻”,而是抓取灾难中各种惊心动魄的镜头,若干个动人心弦的新闻故事,如《打通生命线的先锋队》、《17岁男孩废墟下用指甲写遗书:爸妈 你们一定走好》、《小英雄王博:我只想救出学前班的弟弟妹妹》等一系列细节和人物报道,这些报道不仅使读者对地震有了全局的了解,也使他们通过具体细节、个体事例对这场灾难有了更直观的认识,也激起了读者悲天悯人的情怀。可见,将新闻进行故事化的写作更易引起读者的兴趣,拉近读者与新闻事件的距离,可以把平凡的题材变成深刻的话题,也通过极具人情味的文字增强了新闻报道的人本主义色彩。

(二)报道写作要“找故事”,新闻采编人员会更注重新闻性

当前,各大媒体在新闻的前期采访和后期编辑环节中逐渐体现了新闻的故事化。为了使报道更生动,更具吸引力,记者在寻找线索时会更注重重要性、贴近性、趣味性等新闻要素,着重挖掘普通人的日常生活故事和代表时代发展趋势的社会故事,也注重挖掘新闻背后源头化的问题,大大提升了新闻的内涵、拓展了新闻的影响力。当然,编辑在对新闻的整合、版面编排时也会更多地考虑要如何引起读者的兴趣,如何将生动的事实报道更好体现在报纸上。整个新闻报道的生产流程更注重新闻要素的完备,自然而然也会相应提高报道的质量。

在新浪网的专题报道中,有个专题内容是关于美国追捕萨达姆的报道,与以往不同,报道中所有整合的稿件不仅包括常规的动态消息,还有各种追捕过程中的传奇故事,如“萨达姆落网记:昔日居豪华宫殿今时污秽地窖被捉”、“参加行动军人透露详情 萨达姆是怎样被抓的”、“萨达姆藏身处示意图 美国如何逼萨达姆开口”,一系列惊险刺激的新闻故事无异于一场美国好莱坞大片的演绎。现场感如此强的新闻报道不仅使读者的视野大为拓宽,而且容易引起读者的兴趣,也更容易引起读者共鸣。

 

三、如何对新闻事实进行故事化的采写

笔者记起,清华大学国际传播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李希光先生曾说过,新闻就是找故事的艺术。他曾用3年多时间,将清华新闻学大篷车课堂开到了新疆楼兰古国、内蒙古额尔吉纳古城。他和他的学生们下矿井、上太行山、进孔庙、国子监、胡同、四合院、重走长征路,目的很明确,那就是找故事

那么,作为地方媒体的记者,又如何把新闻事实以跌宕起伏的故事来讲述呢?笔者从事新闻工作虽然只有两年的时间,但在采编实践中对如何运用故事化手法写新闻也作过一些尝试,下面结合自己的采写实践和学习到的新闻采写技巧,就此谈些看法,以求教老师。

(一)重视故事情节,能增强新闻的吸引力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群众都喜欢听故事,因为故事不仅有跌宕起伏的情节,还容易对事物的来龙去脉交待得清清楚楚。如果借用故事这种形式把发生在群众身边的新闻写得曲折生动,那么其生动性和吸引力必定大大增强。在今年6月份,笔者曾在《今日千岛湖》上写过一篇通讯《惜才如金强内功―――杭州千岛湖啤酒有限公司注重企业文化建设》,在稿件中就采写一位人物,运用了故事化的手法。在文章的开头部分是这样写的:“普通的工人能否成为杰出的人才?答案是肯定的。那么他们又是怎样一步步走上成才的道路,为企业、为社会奉献自己的聪明才智?去年年底,有一个好消息在千岛湖啤酒有限公司的员工中不断被传递:项发建被列为杭州市首席技师。”读了开头一段,就给读者一个悬念,读者惊讶于这位名叫项发建的同志从一名普通的工人成为一名首席技师,当前读者也很想知道他到底是如何成才的。于是,作品就顺着读者的思绪展开,从该同志进入千啤公司说起,介绍了他的成才经过。文中写道:“面对成绩,项发建感慨地说道:‘我有如今的成就,多亏了公司能给我机会去学习。记得那是2003年,我被公司送到武汉啤酒学校深造,在那里我拿到了德国酿造师的资格证书和全国啤酒酿造高级技师的资格证书。’”通过该同志的经历,以及他所说的话,引出了“千啤公司一直将选拨人才看作经营好企业的根本”这样一个概念,较好地表达了报道的主题。如果不抓住故事来写,则报道就没有信服力,也不能吸引住群众的目光。

(二)写出故事细节,能增强新闻的感染力

笔者一直都认为,故事为什么能打动人,最主要的是有细节,细节的细腻性具有很强的感染力。一些富有特征的细节,往往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比如,人们一提起《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就想到他抵着藤椅子止肝痛的细节。在报道新闻的过程中,写新闻如果能抓住细节,其效果就能大大增强。笔者曾写过一篇《洪灾中挺起不屈的脊梁――枫树岭镇干部群众抗洪抢险纪实》的纪实性新闻,因抓住了其中的一些细节,使文章增色不少。文章中叙述了我县在今年5月份遭受了暴雨袭击,枫树岭镇上江村遭受了50年未遇的暴雨袭击,镇、村广大党员干部面对暴雨,面对洪灾,始终战斗在抗洪救灾第一线的故事。在文章中,运用了新闻特写的方法,通过几个感人的细节,将人物形象凸现出来了,大大提升了新闻价值。例如,抓住了党员干部在与洪魔抗争中的一些细节:村民余水云的儿女不在身边,看到洪水进了家门,她已经完全绝望了。没想到,抢险队员们听到她的呼喊声,迅速进屋里把她抢救了出来;80岁的江干林住得是泥土房,他跟老伴两人在洪水冲进房屋时,仍然不停地抢救着米、衣物等,眼看房子快要倒了,他们还不肯从屋子里出来,情况十分危急。抢救人员江平海见状,不顾随时可能出现的危险,迅速冲进屋里,一把拉住他们就往外跑。刚跑出门没几步,只听“轰”的一声,房子倒塌了,转眼变成一座小山。看着此情此景,江干林好一阵没回过神来。他含泪对人说:“要不是他们来救我们,我的命就没了!”……这段细节的描写,把党员干部光辉的伟大形象展示出来了,在危险与困难面前,那种大无畏的精神被淋漓尽致地刻画出来。如果新闻里不抓住这些小细节,就淡然无味,也无法让人感动。

(三)注重讲究构思,能增强新闻的趣味性

一般的故事十分重视构思,精巧的构思,常常引人入胜,增添故事的趣味性。同样,如果运用故事化手法写新闻,也可以用精巧的构思来吸引受众,增强新闻的趣味性。之前笔者看过一则新闻,印象十分深刻。内容是农村计划生育的题材,说的是一名村民赵某自觉实行计划生育的事。对于这个农村中的好人好事,并无独特之处,怎样才能吸引人呢?那篇新闻的记者就借鉴故事的写法,在构思上动起了脑筋,采用欲擒故纵的手法谋篇布局。事情的起因是赵某因避孕失败怀了二胎,消息传到村妇女张主任耳朵里,她马上赶去她家,想开通开通她的思想,动员她尽快采取补救措施。可是一到她家,铁将军把门。邻居说他们夫妻们一早就骑自行车外出了,又问她公婆,都说不知道。此时,张主任脑海里顿时生了个大问号:莫非他们为了生二胎,有意躲了起来。于是,张主任又来到赵某娘家和亲戚家寻找,都说没来过。此时,读者的心也跟着吊了起来:她到底去哪儿了?

张主任急忙返回村里,和村干部一同商量,决定兵分两路:一路继续寻找;一路去医院联系补救措施事宜。当张主任一组来到医院时,他们惊呆了。只见赵某头裹扎头布,坐上丈夫的自行车正准备回家。此时,赵某笑笑说:回家吧,我已经措施了。读到这里,大家一颗悬着的心才放了下来。这种欲擒故纵式的构思很富有戏剧性,它的结果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大大增强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如果把赵某自觉实行计划生育的结果放在开头介绍,读者就觉得这篇新闻索然无味。因此,构思也是新闻写作不可忽视的一个环节,精巧的构思对作品或是对受众都往往起到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

(四)坚持真实性原则,能防止新闻故事低俗化

将故事化手法运用在新闻写作过程中,使新闻报道呈现出了勃勃生机。然而,新闻故事化手法突出强调趣味性,注重新闻事件的细节,重在技巧的运用,有时会忽略新闻的时效性以及新闻的来源,这对新闻的真实性无疑构成一种潜在的威胁。

平时所讲的故事是属文学作品范畴,故事情节允许虚构,允许艺术加工;而新闻故事化则是采取故事化的手法写新闻,属新闻范畴,必须完全真实。因此,记者在运用故事化手法写新闻时,要有较强的新闻意识,遵循新闻真实性的原则,在追求审美效果的同时,不能忽略新闻报道的基本要求,对于其中的人、事必须完全真实,只是在写作手法上借用讲故事的形式,要使作品更像新闻,而不是文学。

同时,还需要注意的是,要防止新闻故事的低俗化。因为,在写故事时,为了增强吸引力,往往在情节上添油加醋,但如果记者在新闻写作时也片面追求情节的生动性,以玩噱头来吸引受众,这就很容易陷入了低俗化的泥潭,将直接影响舆论导向的正确性和媒体的公信度,作为一线的记者在写作时应引起高度警觉。

 

 

 

参考文献:

[1]童兵.理论新闻传播学导论[M].人大版.2000.p107

[2]平凡. 新闻故事的写作技巧[J].新闻采编.2006(01) .

[3] 邵肖梅.用新闻故事开掘人性[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社科版).2005(02).

[4] 王邦寿.新闻故事特色谈[J].新闻前哨.2005(08)

[5] 辛文.“新闻故事化”[J].新闻与写作.2006(09)

[6]楼时伟.《新闻故事》: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N].中华新闻报.2007

[7] 张桂霞.用“新闻故事”创新导语写作[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