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新闻需认真对待,民生新闻同样可以写得很精彩
  发布时间:2009-02-02 15:36:19   
民生新闻需认真对待,民生新闻同样可以写得很精彩

 

――浅析党报民生新闻的采写

 

 

[论文摘要]何为民生新闻?笔者认为,民生新闻应该是一种和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新闻。在新闻领域,民生新闻既是一种新闻形态,也是一种新闻态度,更是一种新闻立场。

虽然民生新闻的素材无处不在,但是也要注意选择其中最典型且具有可操作性的事件。只有找到最适合的新闻素材,采用最合适的报道形式,在报道力度上软硬恰当,既反映出了新闻事实,起到了舆论监督和引导的作用,又不逾越自己的本分,才能获得读者的喜爱,又保证了报道的良性发展。

民生新闻定位于民生,所以需要讲究互动,不但包括和读者的互动,也包括需要和相关部门多沟通,这样才能同时获得读者和相关部门的支持。此外,民生新闻是关系百姓生活的新闻,最容易出彩,也最容易做出深度报道。

 

[关键词]民生 选点 越位 部门协作 深度报道

 

 

 

民生新闻的存在,拉近了报纸和百姓之间的距离,受到了百姓的青睐,使其公信力和号召力得到了进一步加强。所以,办好民生新闻不但有必要,而且其意义很重大。

笔者认为,党报中的民生新闻,应该与其他性质的报纸区别开来。和其他报纸相比,党报在民生新闻的制作中,从素材的选择、采写的力度、其服务性的把握上,都应该有所区别。党报的民生新闻,不应该只是被动地反映新闻事实,而应主动地构建。

 

 民生新闻的报道选点

1)哪一些民生新闻可以做?

民生新闻,都是以平民为视角,以民生为题材,以民本为取向,对老百姓的日常生活给予关注,其报道代表着老百姓的态度、视野、情怀等。所以,正因为此,民生新闻的选材很广泛。

笔者认为,在百姓心目中,最关注5大民生问题。分别是:就业、教育、分配、社保、稳定。

5大问题,基本涉及到了百姓的方方面面,和他们的切身利益相挂钩。所以,做好这些方面的民生新闻,不但最容易让老百姓产生共鸣,同时还能够起到很好的舆论引导作用。

拿我县来说,就业方面问题包括了企业的用工、下岗职工再就业、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高校毕业生就业等等问题;教育问题包括了孩子的择校、学费的缴纳、老师的素质、农村留守儿童等等问题;分配和社保问题包括了企业工资调整、社会保障机制完善、对特殊困难群众的救助等等问题;稳定问题包括了治安问题,排难解纷、综合治理,以及争取社会治安状况的根本好转和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等方面。

2)最常见民情新闻素材的来源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所以保证素材的稳定供给很重要。笔者的经验是,民生新闻不但可以“从百姓生活中提取”,也可以“自上而下挖掘”。

所谓“从百姓生活中提取”,就是在日常生活中多接触、采访百姓、和同事交流,或是利用热线电话、千岛湖论坛等渠道,以此获取百姓信息,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从中提取出有价值的新闻线索。比如,去年笔者在采访缪苏平救起3条人命过程中,听到了许多人对他的不同看法,心有所悟,随后采访了缪苏平的同事、同乡、亲戚,写出了《好品质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形成的――众人眼中的救人英雄缪苏平》一稿。再比如,现在的《有事找我》栏目、《报网互动》栏目等等的采写,都是从百姓生活中提取。

所谓“自上而下挖掘”,就是从相关部门的新动向、新政策、新文件中发掘出民生新闻。比如,从今年以来,经济形势日趋严峻,许多企业都面临了贷款的难题。1021,我县出台了《关于促进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工作的若干意见》,记者了解到消息后,第一时间写了一片题为《中小企业贷款难能缓解吗?》的记者观察,从“千岛湖镇部分老板谈论中小企业贷款难”、“非法贷款和民间贷款机构不断增多”、“政府出面规范并促进担保行业发展的意义大”三个方面入手,用民生化的视角解读了政策背后“净化贷款行业的环境,遏制各种非法贷款,规范企业贷款的作用,同时也会减少中小企业和个人的贷款融资难度和风险”的作用,达到了把“部门政策新闻”做成“民生新闻的”目的,提升了宣传效果。

3)民生新闻素材的取舍

现有的民生新闻素材为什么要取舍呢?笔者认为,一是因为人的精力毕竟有限,记者不可能把每一个新闻事实都做成新闻。二是许多民生新闻素材存在着雷同现象,我们需要选出具有典型性的新闻事实。三是有部分新闻素材虽然好,但是在某一段时间内,不适合做成民生新闻。

对于如何取舍,笔者认为,民生新闻素材首先要具有一定典型性,其次要具有可操作性。比如,对于许多市民反映的噪声问题,很具典型性,笔者就做过《记者观察》、《呼声与建议》、《言论稿》、《有事找我》等栏目新闻。再比如,家教问题,由于大家很关注,同时采用记者角度来报道又有可能受到各方面的压力,笔者经过考虑就做成了《报网互动》稿,既反映了事实,又减轻了自身压力,同时还为下次做相关报道留下了余地。

4)民生新闻应该注意核实情况

部分民生新闻在报道之前应该首先核实事件的真实情况,以免出现新闻报道和新闻事实不相符的情况。

比如,在做《当生活遇到艰难时》百姓叙事报道中,当事人遭遇生活艰难的背后有生病、赌博等等多种原因,同时当事人和村里许多百姓的关系也不太好。由于事前没有核实到位,最后百姓叙事栏目报道中漏掉了其赌博这一因素,致使该村部分群众来信批评。

另外,民生新闻在报道过程中,核实情况这一环节还存在许多难题。比如,经常有部分乡镇的村民来访,就某事要求记者为他们帮忙,虽然事情不大,但是因为涉及到村里的许多事情,很是复杂,记者在不了解内情的状况下,豁然采访,很容易偏信一面之词。而且,记者在任务比较重的情况下,也不可能为了一件事,专门下乡做所谓的调查。从这方面来说,就需要我们多和乡镇联络员联系,沟通情况。

 

 

 民生新闻的报道力度

 

做菜需要讲究火候,民生报道也需要讲究力度。笔者认为,民生新闻报道,需要尽量把真实的情况反映出来,同时也要考虑稳定需求和报纸本身发展,找准其中的一个平衡点。

1)掌握好民生新闻报道的强度

经过三年的实践,笔者的经验是不同的民生新闻题材要有不同的报道方法。

有的事件不报道不行,但是稍大篇幅报道却又不适合,需要根据情况发展而定。比如毒奶事件后,由于相关部门还没有表态,对于读者频频来电,笔者选取了“目前需要喝奶的孩子该怎么办”这个点,在《有事找我》栏目中进行了浅度报道。随后,等我县相关部门纷纷采取动作,事件处理逐渐明朗,新闻部记者做了迅猛而有力的连续报道,专刊部也做了《你点我访》报道。笔者认为,在这个事件报道中,不同时间的报道强度不同,正是充分考虑到了报道之后带来的影响。

另外,许多民生新闻是重墨渲染,还是轻描淡写,是单篇报道,还是采用系列报道等等,都应该有讲究。比如,《给小区安全提个醒》一稿在一家山水屡屡遭遇治安事件的报道中,笔者采取了单刀直入、追根到底的方式,对小区打劫事件进行了分析,点出了“小区安全监控设备不完善”和“居民互助意识淡薄”两个主要原因。比如,针对百姓反映最大的噪声问题(该问题也是最难解决的),记者就采取了经常性报道的方式。

2)同类监督性民生新闻不能短时间内太集中

今年下半年的8月份,来自热线电话、千岛湖论坛和读者来信中反映公交车问题的特别多。《有事找我》栏目连续刊登了几条和公交车相关的报道,比如反映公交车迟到、公交车数量少、公交车值班室人员不理游客等。虽然和事实之间不存在任何出入,但是由于这类报道过于频繁,火力过于集中,很快就受到了相关部门的压力,长运公司请求记者对公交多进行正面的报道,致使监督性新闻报道出现反弹。

再比如,噪音方面的投诉很多。由于相关部门的自身问题,帮忙记者投诉过去的问题很难得到解决,同时百姓的呼声又很高。比如,在已经对噪声进行了大量报道的基础上,继续采取连续性同类报道,肯定会有负面影响。经过思考,笔者把积压的十几个关于噪声的线索专门提取出来,写成了《记者观察》,既反映出了百姓的强烈呼声,同时保持了民生栏目的可持续性发展。

笔者认为,在做民生新闻特别是在做监督性民生新闻时,一段时间内,对一个地区、一个行业的监督不要过于集中,否则,虽然这几篇报道是写痛快了,但是相关领导和记者都会感到压力太大,以后这方面再做相关报道就很难了,甚至导致出现反弹。

3)全面准确,防止偏颇

由于民生报道大部分涉及到监督性新闻报道,因此,需要全面准确、防止偏颇。特别是部分新闻报道中,由于记者毕竟不是专业人士,不能彻底弄清楚事件的每一个细节,不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所以在在权威部门没有结论之前,最好做到不发议论,不作评判,不下结论。如果权威部门有结论的,要准确引用,交待来源。

在许多敏感的民生新闻采访报道中,只需要把所见所闻和所了解到确切的信息写给读者看就行了,读者的眼睛是雪亮的。具体来说,就是多说“点”,少说“面”;多具体,少抽象;多描述(记录),少判断(推断);单刀直入,不及其余;细节求真,数字求准。

4)注意保存采访记录和相关证据

在民生新闻采访中,要注意保存所有相关证明。因为一点事实差错就可能引起严重后果的,所以记者在调查采访中,需要求素材提供者提供相关的证明,比如反映村里的情况,需要村委会的盖章,投诉问题,需要有相关证明或证明人。

这既基于保证事件真实性的考虑,也是为了使记者避免遭遇反悔、刁难等情况做考虑。

 

  民生新闻的服务性和越位

 

1)民生新闻要突出党报的服务性

民生新闻具有服务性,特别是对党报来说,更应如此。办好服务性民生新闻,会拉近报纸和读者之间的距离,让他们切实感受到,他们遇到的问题我们在关注,他们的感受我们理解,从而提升整张报纸的亲和力。

目前,《今日千岛湖》的服务性民生新闻栏目主要是《有事找我》、《你点我访》两个。这两个栏目所反映的事情都不大,但是在民生版面中的地位却不低,是读者心中最喜欢的栏目之一,如果缺少了这两个栏目,那民生版面的服务性就很难体现出来。

2)民生新闻要防止越位

民生新闻在突出服务性的同时,也要注意防止越位。

什么是越位?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就是在帮忙和你点我访类新闻采访中,记者借助报纸的力量,在整个新闻报道中,由一个传播沟通者的角色变成了一个当事人甚至是执法者的角色。

笔者认为,在民生报道中新闻媒体不能充当其他部门。因为,不断强化自身越位帮忙角色,其结果是很容易让普通百姓把媒体误当成万能的政府机构,不管遇到什么事情,都可以通过媒体来解决,以致出现老百姓有事找媒体,帮忙找记者的不好现象。

比如,《连心桥》栏目名称改成《有事找我》栏目后,热线电话数量有了很大增长。由于记者帮忙给几位读者解决了几个油烟问题和噪声问题,随后在这两个方面的帮忙电话响个不停,成了噪声和油烟的专门投诉电话,导致记者疲于应付。笔者认为,对于帮忙记者来说,重要的是给读者提供一个可以解决的途径,并且在有困难的情况下帮助读者去沟通。可是,对许多读者来说,他们需要的只是由记者出面,借助记者的特殊身份,解决他们的问题。如果帮忙记者在采写新闻中,亲自为读者办好一个个他们反映的问题,那报社就成为了环保局、劳动局、公安局、城管办、工商局、卫生局等等。

另外,由于记者自身经验不足,同时老百姓反映的问题往往都比较复杂,短时间内很难判断谁对谁错,特别是涉及到类似法律问题时更是难辨是非,这时记者往往只能凭借自身印象或者道德标准去判断对错。这时一旦媒体介入,当事一方由于惧怕媒体不恰当公开曝光的威慑,往往才会答应解决问题的,从而在无形中损害了另外一方的公平。

所以,笔者认为,党报的服务性民生新闻报道中,帮忙记者要找准“新闻传播者”的定位,在帮忙类新闻中,记者不但应该是一个沟通者,同时更应该是一个冷静的旁观者。帮忙记者的重心应该放在给读者提供解决问题的思路,而不是越位帮忙。

3)巧用栏目和笔名,可以增强民生新闻的监督作用,减少记者的压力

一些敏感性较轻,同时又有必要报道的民生新闻可以采取《报网互动》、《呼声与建议》等形式报道(比如教师从事家教问题上采用《报网互动》栏目来报道)。同时,还可以合理采用笔名,从而减轻记者所承受的压力。

 

  民生新闻采写要多和相关部门沟通

 

1)新闻生产过程中要尽量争取得到相关部门的配合

许多民生新闻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反映民生,引起大家的重视,最终解决问题。正因为如此,在民生新闻采写中,记者要尽量争取得到相关部门的配合。因为在涉及到具体问题时,记者的知识、经验、力量都很有限,需要部门提供帮助。

2)报道见报之后,要相互沟通。

“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记者常年接触到各种各样的民生事件,在报道中都是一家之言,难免偏颇,甚至失真。这就需要记者在民生新闻见报之后,要与新闻事件涉及到的各方交流看法,沟通意见。有失误的地方要及时沟通,取得相关部门的谅解,毕竟以后的民生新闻采写中,还是要打交道的。

3)部门不配合,则报道形式需要注意

在三年的工作中,笔者曾多次遇到民生新闻报道相关部门不配合的情况。

相关部门不配合,这也是有很多原因的。有的是相关部门他们自己也管不了,或者解决掉一个(一般都是看在记者面子上),但是解决不掉全部。有的是相关部门懒得管理,怕做事情(有的单位工作人员甚至表示,如果帮忙把这个事情解决掉了,那以后他们的电话会给更多的人打爆的,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遇到这种情况,笔者的经验是,要灵活地采用合适的报道形式。可以通过言论来剖析问题,可以通过网友的话来反映问题,甚至可以通过《呼声和建议》来表达大家的心声,从而起到报道新闻事实、引导舆论方向的作用。

 

  民生新闻与深度报道

 

1)民生新闻不等于是民生板块的新闻

笔者认为,民生新闻不等于是民生版面的新闻。

从目前《今日千岛湖》的布局情况来看,三版开设了《记者观察》、《有事找我》、《你点我访》、《报网互动》等栏目,四版也有《百姓叙事》栏目,使这两个版面的民生新闻相对集中,但是民生新闻不等于三四版的新闻。

从大的方面来说,事事皆关民生。民生方面的新闻并不只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有可能是政策性的东西,也有可能是许多产业方面的问题(这也为民生新闻写出深度报道提供了有利条件)。所以,拿《今日千岛湖》这张报纸来说,从一版到四版都是民生新闻的阵地。

2)民生新闻中易诞生深度报道

深度报道是所有新闻报道中的“重型武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了一张报纸的深度。对于常做民生新闻的记者而言,应该感到欣喜,因为民生新闻的素材中,往往有许多有价值的素材,能够诞生出许多深度报道。民生记者做深度报道,有一定的优势。

今年3月初,笔者在做民生新闻中获悉今年全县茶叶的生产与去年大不一样,突出的表现就在茶叶产得晚、青叶价格低,这使笔者当时就萌生了做一个茶叶深度报道的想法。到了4月,专刊部程贤高副主任从里商乡采访回来时带来了当地茶农叹息茶叶太多的消息,并且在如何采写茶叶深度报道方式上给予了指导。随后,记者来到了县茶叶市场、县农业局和我县茶叶大乡里商乡、宋村乡进行了采访,从民生视角入手,采用层层递进方式,把“为什么茶农叹茶多”的问题一步一步深化,最后得出了茶叶产业已经面临新问题的结论,并对“如何让茶农在茶叶市场繁荣的今天真正受益”这一民生问题进行了探讨,实现了自我深度报道的突破,得到了许多读者的肯定。

    此外,笔者后来所写的有关蚕桑、千汾线、山核桃等方面的深度报道几乎都和百姓的生活增收息息相关,都是老百姓关注的民生热点。可以说,民生新闻和百姓生活关系密切,由于切中热点,不但百姓很爱看,事件值得深度分析,而且还具有极高的新闻价值,是做深度报道的“天然”素材。

 

 

  

参考文献:

1、桂运东,《服务工作大局,强调社会效果――从随州日报的实践看如何改进和加强舆论监督》,中国新闻研究中心,20051111

2赖浩锋,《解读电视民生新闻三内核》,博客中国,2005318

3、徐一化,《党报民生新闻探析》,中国新闻研究中心,2006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