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扣农民的心思策划报道
  发布时间:2009-04-17 15:12:20   
紧扣农民的心思策划报道 浙江台州市是全国柑橘主产区之一。2008年11月初,当地柑橘即将进入销售高峰期。在这个节骨眼上,台州日报推出“橘子又丰收,橘农咋增收”的系列报道,旨在引起橘农和有关部门的重视,未雨绸缪,及早应对,以免果贱伤农的现象重现。
    这组系列报道共20多篇,时间长达3个月,涵盖了采橘、卖橘直至柑橘加工的全过程。至今年2月初,台州市60多万吨柑橘已销出99.4%,价格与往年基本持平,优质橘子价格还比往年高出一成左右,橘农实现了丰产又增收的目标。
    系列报道之所以能产生如此良好的效果,主要是台州日报从“农民的心思”出发,把橘农所想所盼,甚至没有想到的事情都想到了,经过精心策划,媒体的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

    把身子沉下去,了解农民的心思
    台州的柑橘生产规模大,名气也大,是当地第一大水果产业。随着全国各地柑橘业的快速发展,市场竞争加剧,台州柑橘的优势不断削弱,卖橘难问题日益突出。
    在严峻的销售形势下,橘农在想什么、盼什么?台州日报在橘子成熟前夕,组织记者分赴各地,沉下身去,下田头、进农户,深入了解。
    在了解的过程中,记者的心情与橘农一样沉重。比如种了20多年柑橘的三门县农民张孝全反映,早橘丰收了,橘贩却减少了,橘价明显下跌,随之而来的是收入也下降了。在橘园里,张孝全心事重重。他说,2007年,他的橘子批发价1.7元一公斤,如今每公斤只有1.4元。如果照这样的态势发展下去,橘价可能还要跌。他所在的村有2400多人,家家户户都种橘子,总产量达到650万公斤。前几年,不少村民因为想卖个好价钱,惜售现象较为严重。结果,到了来年开春,橘子成堆成堆地烂掉,心疼得橘农“手脚发抖”。
    “是坐等橘贩上门收购呢,还是主动到外地找市场,趁早将橘子出手,让钱落袋为安?我实在拿不定主意。”张孝全的犹豫反映了多数橘农的心态。
    经过一段时间的连续采访,记者了解到,广大橘农希望能得到正确引导、各方帮助,使柑橘卖得快,价格卖得高。
    于是,台州日报以《橘贩少了、橘价跌了、收入降了――三门橘农张孝全遇到烦心事》为首篇,推出了“橘子又丰收,橘农咋增收”的系列报道。
    当时,离台州柑橘完全成熟期还有半个月。

    把感情融进去,做足“橘”字文章
    首篇报道不仅道出了橘农的烦心事,也指出了当时柑橘销售方面存在的普遍问题:产量大、市场饱和、罐头加工量锐减、出口下滑……所有这些,都成了压在橘农心里的一块石头。台州日报抢先一步,把柑橘文章做在前,将市场遇冷问题摆出来,为的是未雨绸缪,千方百计帮助橘农尽可能地抓住机遇,将黄橙橙的橘子变成“黄灿灿的金子”。因为橘子的销售周期,比粮食等农产品短得多。
    紧接着,台州日报又推出了《橘农的祈盼――面对橘市的不同心理期待》,反映临海市涌泉镇橘农陈再礼期望政府加强服务,多组织促销活动,搭建形式多样的信息渠道,对贩销大户、加工企业实行信贷扶持,千方百计让贩销大户走进来,把橘子运出去。
    两篇报道见报后,在台州各地引起强烈反响,各柑橘主产区纷纷组织橘农、贩销大户、村民代表、专业合作社,召开柑橘销售形势分析会,紧急商讨对策。类似于陈再礼这样的祈盼也被纳入紧急商讨之列。临海、黄岩等地还制定了“加快柑橘流通13条对策”和“柑橘促销措施”。
    尽管有关部门的对策有了,措施有了,但对于许多橘农、橘贩来说,面对接连不断的“利空”消息,仍然深感困惑,有些甚至手足无措,不知道如何正确应对,他们迫切需要专家支招。
    台州日报记者把心与橘农融在一起,想橘农所想,急橘农所急,力求做足“橘”字文章。记者先后走访了农业、林特部门及水果专家,采写了《台州柑橘为何出现卖难》、《台州柑橘优势在哪里》、《农林部门和水果专家为橘农释疑解难》、《如何破解“丰收的尴尬”》等报道。
    这些报道引起了政府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更受到了橘农的普遍好评。不少橘农还将刊有“橘子又丰产,橘农咋增收”的系列报道剪下来,随身携带。
    去年11月中旬,台州市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纷纷出台扶持柑橘销售政策,发布信息,加强服务,指导橘农主动应对。
    为了让橘农学有榜样,进一步树立信心,台州日报又派出记者,采访了大批贩销大户和市场中介人员,及时推出了《优质柑橘价高销路不愁》、《柑橘“出嫁”台州忙》、《橘农自律创品牌》、《政府搭桥引客商》等报道,正面宣传柑橘产供销方面的好典型。

    把担子挑起来,实现农民所盼
    客观上说,台州柑橘出现卖难的原因多种多样,除了受全国柑橘产量大幅增长影响以外,出口形势偏紧,柑橘等农产品频遭“绿色壁垒”也是一个很大原因。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要在短短的两三个月内,将全市60多万吨柑橘集中销售、加工、出口,难度显然很大。此外,主产区卖橘是个老大难问题,年年提,年年都没有有效的解决办法。
    因此,台州日报的策划报道还得继续。媒体要做的是,与有关部门和农业专家一起,引导橘农调整产业结构、提高产品品质、拉长产业链、延迟柑橘上市时间,从根本上解决柑橘卖难问题。不久,台州日报相继推出了《市场形势变了》、《调整产业结构正当时》等报道,并援引了黄岩区头陀镇柑橘种植大户邱金德的切身体会,以此表明:要想柑橘卖出去,卖出好价钱,关键是提升品质。
    但在怎样调整这个问题上,却引来了争论。记者经过深入采访,比较有多年柑橘种植经验的大户的看法和意见,并经许多专家的认同后,写出了《是“微调”还是“大调”》的剖析报道,提出了鲜明的观点:从全国来看,柑橘产量将逐年稳步上升,台州橘农要适应新形势,主动加快调整步伐和扩大调整规模。
    许多橘农看后,认为该文分析入情入理,符合台州柑橘产业发展趋势,遂加大了产业结构调整的决心。截至今年2月初,全市已对2万多亩柑橘进行了结构调整。开春后,更大规模的柑橘产业结构调整也将拉开,台州柑橘生产开始向区域化布局、专业化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企业化管理、社会化服务的方向发展。
    为了让橘农错开柑橘集中上市时间,台州日报推出了《大棚种植一举多得》、《错开上市高峰》等报道,引导橘农推广大棚种植技术。
    产业链不长,附加值不高,也是造成卖橘难至关重要的原因。黄罐集团是全国最大的橘罐生产基地,占到全球橘罐贸易量的20%。但持续动荡的世界经济形势严重波及柑橘加工出口,黄罐集团想压缩生产。台州日报得知情况后,立即组织记者采写了《拉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企业应与橘农风雨同舟》的报道。企业看后深有感触,纷纷改变原计划,挖掘潜力,开足马力生产。有些企业还作出郑重承诺:全部收购台州本地橘,不压价,及时付款。
  (作者单位:台州日报)
  责任编辑:章宏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