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新闻与记者采访
  发布时间:2009-04-27 14:05:35   
社区新闻与记者采访  社区作为城市最基层的一级组织,是一座城市最小的准行政单位,也是新闻资源集中的地方。近年来,随着都市类报纸的日益兴盛,社区新闻也从新生事物逐渐成熟起来,方兴未艾。一些成功的报纸更是将社区新闻作为与读者拉近距离,扩大影响力的一个重要手段,当然这也是增加发行的一个重要手段。因此,在可以预见的时间里,社区新闻一直会是报纸内容的重要方面,前景十分广阔。本文将重点讨论社区新闻记者及其采访活动中的基本问题,力图展示社区新闻采访活动的特殊性。    

  开阔:社区新闻记者的视野要求   

  社区新闻包含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一般来说,社区新闻的写作题材包括以下几类:社区生活的紧要事情(许多社区都解决不了的问题甚至从某个角度反映了社会的弊端,比如公用设施维修困难,开发商与物业、业主委员会的矛盾等);社区生活的成功经验(各个社区的居民可以通过媒体平台进行经验交流);社区居民的感人事迹(弘扬先进道德风尚和先进文化,树立良好社会风气的典型事例);社区生活趣闻轶事(令人生气、发笑、吃惊或愤怒,凡是可以受到广泛阅读的均可成为社区新闻的报道内容)……    

  城市中的人都是生活在社区里面的,任何大的政策和制度的实施,其效果都会在生活在社区的居民身上体现出来。社区新闻非常琐碎,资源虽然多,记者采访时却经常会有无从下手的感觉。这就要求记者的视野必须开阔,善于将新闻写作与大的背景联系起来。这里举一个典型的例子作为参考。   

  曾经有一句话是说教育、医疗和住房已经成为如今压在百姓头上的“新三座大山”,其中医疗作为与市民生活密切相关的一个方面,有众多的新闻资源可以挖掘。在全民关注医改的大背景下,能与社区联系起来的此类新闻资源有哪些呢?只要视野放开,就不难发现社区医院是一个不错的切入点。社区医院作为设在市民家门口的“小医院”,其“方便、廉价”的特点理应成为市民看病的首选,但当前大多数社区医院门可罗雀,与大医院挂号处排起的长龙形成鲜明对比。为什么市民不信赖社区医院?社区医院所独有的治疗方便和低药价是否真正落到了实处?《扬子晚报》在2007年4月23日刊登了一篇《记者体验南京社区医院看病过程》,通过记者在南京三家社区医院的看病过程,试图探求这些社区医院受冷落的原因,反响非常强烈。这就是很好的新闻角度,既与当前的大背景相联系,又贴近百姓生活,自然会吸引众多的读者。

  可见,在社区新闻的写作中,记者拥有开阔的视野非常重要。只有关注时事背景,并从多角度将背景、政策与社区居民的生活联系起来,才能发现“琐碎”的社区事件背后的“意义”和“秩序”,才能采写出吸引读者的好新闻。    

  杂家:社区新闻记者的知识结构  

  知识面广是新闻记者的一种职业素质要求,而相较其他类别的记者,社区新闻记者的知识面应当更加广阔,力争成为一个真正的杂家。因为涉及到社区新闻的采访,你永远不会知道下一步将要碰到关于什么方面的问题。  

  比如,今天有社区居民反映,他家的房子被强制拆迁了,你就应当了解拆迁的正当程序是什么样的,这次拆迁是不是符合相关程序,该找哪些部门来了解情况。明天又有居民投诉说,小区出新没有征求他的意见,你又要明白小区出新的步骤是怎样的,是先出方案还是先征询意见。后天有人举报说,某个地方的下水管道漫溢,希望记者介入解决问题,此时你就必须知道漫溢的管道是归市政部门还是小区的物业管理公司负责。

  在笔者看来,社区新闻记者的知识结构应该包括:政策发布、部门职责、法律法规以及涉及居民生活的房产、金融,物业管理等方面。比如养老金和低保问题,就需要记者对这一方面的内容有所了解,养老金政策以及低保标准是不断变化的,记者需要及时了解并熟悉其代表的意义。甚至居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如房屋产权过户、下水管堵塞、遗产继承需要履行哪些程序等等,都需要记者具备相关的知识。

  随意:社区新闻采访中的交谈  

  采访是有学问的,如何与采访对象交谈更是一个很大的课题,有很强的技巧。在社区新闻的采访中,我们通常情况下是去找新闻,也就是“挖”新闻线索。社区中任何人都可以成为采访对象,记者在与他们进行交谈的时候,除了针对不同性格的人采取不同的方法外,最重要的就是要随意,做到“有么说么”,在天马行空的聊天中找到想要的东西。   

  其实有时候,记者不仅可以从采访人口中挖到新闻线索,就是普普通通的市民也可以为我们提供线索。作为社区新闻部的记者,注意与普通市民进行随意的交谈并从中挖掘有价值的新闻线索,不仅必须,而且非常重要。《为上幼儿园,排上三天三夜也心甘》,这是3月14号刊登在《现代快报》上的一篇新闻,说的是“南京市栖霞区最好的幼儿园”――第一实验幼儿园秋季班15日开始招生,但是名额有限,为了孩子能进入这个幼儿园,许多父母甚至是爷爷奶奶在报名的前三天就在幼儿园前排起了长长的队伍,孩子们则给为他们排队的爷爷奶奶们送来了面包充饥。这条新闻的线索不是靠市民报料,而是记者在与市民的闲聊中了解到的。原来几天前,记者在一家商店里无意中听到两位市民在闲聊,其中的一位市民告诉另外一位为了幼儿园报名,他的邻居今天一大早就抱着板凳去幼儿园前排队了,记者一算日期,竟然比报名时间提前了整整三天,于是上前和那位市民聊了起来,了解了基本的情况。记者后来赶到现场,经过细致的采访,做出了这篇时效性很强、效果也很好的稿子。    

  朋友:记者与被采访者的关系构建   

  “没有永远的朋友,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这句被许多人奉为经典的格言有其一定的道理,但是对于记者来说,尤其是社区新闻记者来说,寻找利益共同点有时候会非常困难。有些社区需要宣传,但毕竟是少数,另外牵涉到社区新闻也并不一定与居委会有关系,而是与普通居民密切相关。没有线索费,反而有可能见报后引起预料不到的难堪,这种情况下是很难找到双方利益共同点的。而解决的办法就是交朋友,通过与被采访人和其他居民交朋友来得到更多的线索。   

  交朋友的方法有很多种,可能帮助居民解决了一件事情就可以成为朋友,也可能经常交谈变得非常熟悉,成为了朋友。某些报社采取的做法是让社区新闻记者在社区扎根,建立固定的新闻点,既方便收集线索,也可以用最快的时间帮居民解决问题。这种做法的一个最大好处就是记者与居民的朋友关系融洽,而当你和居民成为朋友之后,采访就变得非常容易了。他们不仅会给你提供新闻线索,还会在采访中提供帮助。

  尽管客观是新闻的一个必不可少的要求,但是在新闻采访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掺杂记者的个人情感因素。作为参与者,当记者越被采访事件感动时,越要提醒自己防止出现感情的冲动。要想在新闻采访中做到不偏不倚,不妨多换几个位置来看待采访的事件,多听一些不同方面的意见,纠正因为自己的主观判断而可能产生的片面性。   

  而在社区新闻的采访中,记者更加要注意对情感的把握。社区新闻中,琐碎的事情比较多,牵涉到居民之间的各种纠纷,所以记者一定要注意把握自己的感情。“兼听则明,偏听则暗。”除了要从不同的采访人口中了解信息外,记者还要在采访中保持理智,尽量做到真实记录,不要武断地下结论,更不能代替法律和其他人的意见。

  综上所述,社区新闻作为与家庭联系密切的内容,正越来越引起都市类报纸的关注,而社区新闻因为其内容广阔与紧密联系政策背景的特点,要求记者必须有开阔的视野和广阔的知识面,必须习惯于在随意的交谈中挖掘新闻线索,并与被采访对象营造朋友式的关系。只有做到了这几点,才可能采写出优秀的社区新闻作品。    

  (作者单位为山东工人报)   来源:新华报业网

信息发布:王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