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市报如何打好“服务牌”
  发布时间:2009-07-10 14:20:53   
县市报如何打好“服务牌”  尽管人们对报纸属性的理解不尽相同,但有一点总是相同的,那就是报纸要有读者。一份报纸没有读者或读者很少就丧失了办报的意义。所以,从某种意义上理解,读者是办报人的衣食父母。慈溪日报为更多的读者服务,为读者服务更多,为读者服务更细,是她在为读者服务的道路上日益坚定的理念,也是多年来踏出的坚实的脚印。

    为更多的读者服务
    慈溪拥有百万常住人口,慈溪日报的潜在读者群是丰富的,关键看如何争取和开发读者。在这个过程中,始终离不开为读者服务理念。
    为读者服务,需要认真深入地研究“人”。人不但有生物属性,更有社会属性。人不但要生产、 生活,还要不断地进行自身的“生产”,即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素质。人不但有知情的需要,还有参与、表达、监督的需要,等等。只有对人的需求有充分的认知和把握,才能在为读者服务中有的放矢,做得更自觉、更主动。
    为读者服务,需要在变化发展中把握服务规律。时代在发展,读者的情况在变化。因此,办报不能固步自封,而是要对新情况、新形势及时作出反应,适应读者的需要,并且引领读者,这样才能不被时代淘汰,站在新的制高点上紧紧团结和吸引读者。慈溪日报在2004年由党委机关报转为区域性综合报后,确立了“党报品质、百姓口味、地方特色、世界视野”的办报宗旨,提出打造区域内“最具强势的主流媒体”的目标,将更多的读者纳入了自己的视线,在新的起点上开辟了为读者服务的路径。
    为读者服务,需要发挥县市报的优势,扬长避短,做有自己特色的东西。与地市报、省报相比,县市报有自己的优势。因为报纸的覆盖半径小,所以地域差异小,比较容易形成相同的价值认知。多年机关报的历史地位,在取得和开发本地新闻资源上有得天独厚的便利。采编人员大多生于斯、长于斯,情况熟悉,人脉关系广,与读者在心理和情感上更贴近。
    慈溪日报大力彰显地方特色,做强做大地方新闻。根据慈溪的人文历史资源,设置了“上林湖”、“七彩贝”副刊,“三北新语”、“海地笔谈”的言论专栏,以及“三北大地”的简讯集锦栏目。这些植根于地域文化之上的副刊和专栏,散发着浓厚的乡土气息,根深叶茂,历久而弥新,具有旺盛的生命力,成为颇受读者欢迎的传统名刊名栏目。根据当地个体私营经济发达的特点,推出对开4版的“民营经济”周刊,以开阔的视野、灵敏的触角,采写慈溪商人,展示慈溪企业,提供资讯服务,在服务特色经济中锻造自己的地域品牌。
    由于自身区位的局限和高端专业人才的缺乏,国内国际新闻一般来说难以与大报抗衡,因此把扩版的增量主要用于主攻慈溪新闻和具有慈溪特色的专副刊,其中慈溪新闻从原来的9.5版增至14.5版。2008年1月起,每周又增加了一张对开4版具有慈溪个性的周刊,逐步实现向日出对开12版发展。

    为读者服务更多
    读者阅读报纸,主要是要从报纸上得到指导、受到启发、获得知识或进行娱乐消遣。简单地说,就是解惑、解闷、解气。所谓解惑,就是了解国内外形势,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科学和社会知识,以开阔视野、指导人生;所谓解闷,就是通过看轻松愉悦幽默新奇的故事,或阅读副刊文艺作品等,娱乐消遣,陶冶性情;所谓解气,就是通过阅报,看到坏事被曝光、错误被纠正,体验到正义战胜邪恶的情感。
    为满足读者多方面的需求,慈溪日报在抓好常态出报的同时,组织战役性增刊,给读者以信息盛宴,这是服务读者的绝佳机会。如在2008年,杭州湾跨海大桥建成通车,出特刊48版;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和慈溪撤县设市20周年,出特刊48版;还有北京奥运会特刊以及中国慈溪家电博览会特刊等。这些特刊满足了读者对重大事件多方面的信息需求,在广为读者阅读之后,已被作为藏品收藏。
    内容与形式的创新。内容是报纸的根本,但形式也是不可忽视的。实现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有利于实现最佳传播。县市报在重视对报纸内容锻造的同时,从方便读者、愉悦读者上对形式进行探求。慈溪日报在2001年10月起,实现天天出彩报。对图片的处理日益得到重视,大图、组图、示意图和漫画等吸引读者眼球,引领读者进入读图时代。
    报内与报外的互动。为读者服务报内可大展拳脚,报外更是天地广阔。报内与报外良性互动,就能更好地整合资源,涓涓细流,汇成江河。2000年,慈溪日报开通免费读者热线电话,并推出“您关心的事”专栏,为读者排忧解难。后来在此基础上发展为新闻热线电话,将热心读者请上了版面,成为新闻当事人,对他们的报料进行核实采访,呈现给广大读者。编读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有效增强了报纸的亲和力。慈溪新闻网作为第四媒体出现后,慈溪日报与之联手,发挥各自优势,对新闻资源进行联动开发,实现报网互动双赢。管理体制改革后,慈溪日报策划组织了不少为读者广泛关注的大型赛事和大型活动。这类活动着眼于读者求知、求美、求乐的需求,创出了报外为服务读者的新天地。

    为读者服务更细
    随着以人为本方针的深入贯彻,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人们的需求日益呈现多样化、个性化的特点,对差异的尊重和满足,对个性的专供服务,形成了现代服务形态。这也给媒体的生存发展提出了新要求。媒体对读者的精准定位、分众化服务越来越提到议事日程。
    我们已经不可避免地处于厚报时代,它隐含的前提是:一期报纸许多版面,它是分别为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不同社会身份、不同兴趣爱好的读者打造的,也是分别为社会的不同侧面、不同生活水准的读者定做的,它不指望每一个读者能读完所有版面,只要喜欢其中的几个甚至一个版面就达到了目标。这种厚报,因为将读者细分,触到了形形式式的读者兴奋点,也就赚取了眼球,在发展“注意力经济”上胜人一筹。
    现代社会的快节奏也催生了读者快速阅读的快餐式文化消费方式。提高对读者阅读的便利性,也成为报纸贴近读者的重要考量。
    县市报融入并适应以上所述变化趋势自不待言。然而限于财力人力物力,同时需考虑发行量与广告量的动态平衡,大量扩版没有可能。必须立足当前,做好对新闻资源和读者资源的深度开发与综合利用。
    延伸拓展性服务。县市报作为区域主流媒体,承担着对当地党委政府重要会议、活动的报道任务。但因种种原因,这类报道与读者的要求存在距离。其实,一些会议活动中包含很多重要信息,不少都是读者渴望了解的。慈溪日报对会议活动报道的层级和规模进行规范,努力提高会议活动报道的有效信息量。同时,深度开发会议活动中的新闻资源,做好延伸拓展性报道、跟踪式报道,实现点与面、一般与典型、部署与贯彻的结合,使读者了解事物的整体和事件的全过程。
    对特定群体和特定层面的服务。这也是媒体分众化服务的一种实践。慈溪日报早年就开辟“学生园地”版面,刊发小学到高中的学生的习作,后来改为“小记者”专版,每周1版。报社组建了小记者团,制订加入条件和活动规则,加强培训,组织采访活动,对小记者的习作由经验丰富的老师进行点评与指导。至2008年底,小记者团已发展到近3000人,这也加快了慈溪日报进入家庭的步伐。在对特定层面的服务上,慈溪日报对原有版面进行整合重组,推出了健康、休闲、家居、网络、楼市、车市等专版,回应读者对现代生活方式的追求。
    适应快速阅读的服务。要使读者提高阅读效率和愉悦度,办报人就要做更多的工作。现代的版式、美观的编排,文字、言论、图片的组合,对庞杂新闻的解读式报道、分块式呈现,标题导读功能的提升,等等,既是办报人精细服务的理念体现,又是我们在实战中需要不断提高的技能。
    (作者:许钰染,慈溪日报社社长;毛国范,慈溪日报记者)
  责任编辑:金飞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