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业新媒体战略的碎片化思考
  发布时间:2010-12-01 15:19:29   
报业新媒体战略的碎片化思考

报业新媒体战略的碎片化思考
――关于“@青年时报”的十条微博

章丰

  微博等社会化媒体的迅猛发展,正在颠覆传统的传播格局。作为一张正在转型中的区域性都市报,青年时报有着自己的思考和实践,我们将其概括为“@青年时报”战略。

  按照“@青年时报”战略的部署,我们在新浪微博上开辟了官博,“以杭州为圆心,新闻为半径,说人话,办好事”(官博介绍语),在线提供突发新闻的滚动播报,当日热点话题的精彩推荐,以及生活服务、趣味休闲等综合信息。“@青年时报”上线半年,粉丝突破6万人。在“@青年时报”的带领下,我们陆续开通了健康、楼市、车市、时尚消费、装修、旅游、美食、大学生、牛通社、彩票、突发新闻、青年企业家协会、亲子、文娱、教育等15个行业微博,微博方阵粉丝量累计超过20万。“@青年时报”为核心的微博方阵,和新闻门户网站时报网(www.qnsb.com)、大学生社区青牛网(www.qnw.com.cn)形成紧密的互动。青年时报的员工几乎全部在新浪上开通了微博,新闻中心和广告中心甚至将其纳入了工作考核,截至今年8月底,粉丝上千的个人用户近30人。

  “@青年时报”战略的成效初显:在报网融合平台上,新闻的即时性、互动性、服务性得到较大提升;青年时报内容传播力和品牌的影响力显著提升;更重要的是,青年时报的员工,无论是采编还是经营人员,正越来越清醒而主动地投入到从传统报人到在线媒体人的转变中去,这一点,将是青年时报未来最核心的竞争力所在。

  回顾青年时报近一年来的新媒体实践,借“围脖体”做一番梳理,以期和同行讨教。

  #@青年时报的十条微博1 #『做一个在线的报人』

  传统报业新媒体战略的基础,是报人的数字化。报社员工不掌握在线工具的便利,不了解在线传播的规律,不思考在线运营的趋势,报业的新媒体战略就是一句空话。亲身体验是完成数字化改造的最好手段,人人动手,用心经营一个微博,比高喊一万句口号更管用。

  在时报,无论是采编人员还是经营人员,都把经营自己的微博当成自身提高新媒体素养的必由之路。以报社新闻中心的采编人员为例,每人都在新浪微博上用实名注册,并将之当做工作用具而非娱乐,逐步培养成了在新闻现场及时发回微博报道的习惯,突发新闻均及时、滚动播报;时政、消费、政法、特稿等线口记者,当日所采集的与本地相关的一切新闻,也都习惯地以现场新闻形式编发微博。

  同时,报社及时出台相应的管理制度,规定新闻记者以微博发布的新闻信息,必须参照日常新闻发布管理规定执行,做到准确、严谨、鲜活,不道听途说、不信谣传谣、不泄露机密、不介入过度敏感话题、不做不恰当的评论、不过度低俗娱乐,努力维护报社及自身形象。

  #@青年时报的十条微博2 #『微博应用的四个层次』

  一是获得新闻线索,通过关注对象的选取和组织;二是判断新闻价值,通过对话题互动和发展的观察;三是用作新闻素材,原汁原味还是精巧加工,存乎一心;四是传播和发展新闻,一则好新闻,会在微博上形成多次传播,并不断发酵,实现最大的传播价值。

  微博互动平台扩大了传统媒体的影响力。7月30日,青年时报独家报道了孙老伯“救人求表扬”的新闻,并把这个讨论命题搬上微博,即被全国网友转发3000多次,评论近2000条,其中不乏各界知名人士。同时,央视、新华社、北京电视台、东方卫视、南方都市报、新京报等众多媒体主动陆续联系我们,跟进报道,实现了宣传效应的最大化。

  #@青年时报的十条微博3 #『用户参与』

  用户参与是大众传媒和微众传媒的交集,包括发现和提供线索、策划和参与活动、独立或合作报道新闻、发表评论、发起和参与传播等。用户参与将挑战编辑人偏好,并触及专业传播的既得利益,而经营微博的体验,会让我们更容易放弃成见,转而享受用户参与带来的好处。

  在新闻实际操作中,微博用户不但为我们提供了大量鲜活的一手现场新闻线索,并积极成为新闻报道的参与者、合作者、甚至独自担起报道任务。

  7月20日,杭城突然出现雷电天气;7月21日,杭州一辆151路电车发生自燃。在这两起突发事件中,时报人的微博运用使得读者的参与度极高。

  比如狂风暴雨来临的时候,@青年时报、@杭州新闻现场都及时开出话题,吸引读者参与。@青年时报率先开出“微互动”话题:“一个闪电一声惊雷,杭州突降暴雨,如果你发现雨中好玩的或突发的新闻,请速@青年时报一下,我们一起来做一个暴雨杭州的互动”;@杭州新闻现场差不多同时开出话题“暴雨中的黄昏”:“黄昏,电闪雷鸣,暴雨突袭杭州。市民报料说城北出现冰雹,最大的有花生米大。你在杭州的哪个角落?你看到了什么?一起来说说吧。”两个话题给了博友一个表达的口子。许多博友因此加了@青年时报、@杭州新闻现场的关注,成了时报的报料人。

  第二天青年时报头版刊发的雷电新闻图片就是9岁小朋友祝久拍摄的。公交车自燃事件的图片也是读者提供,并且当天下午就有博友给@青年时报发了视频。两天时间,我们赢得了许多博友和报料人。

  #@青年时报的十条微博4 #『更负责任地发言』

  微博的传播机制,最接近口口相传的人际传播本质。传统媒体(媒体人)要格外珍惜自己在微博上的话语权,因为不可更改,不可撤销(现在原帖删了,好像可以消灭转贴引用了,也就是泼出去的水可以收回了);因为不敢矫情,无法卖弄。

  #@青年时报的十条微博5 #『人人都要营销』

  微博让青年时报收获了6万多人的关注,更成功的营销则发生在青年时报人身上:@夜班工人丙  @翟春阳 @时报翔哥 @翁菲 @林卿颖 @白开水77  @小麒lousky @喂马劈柴 @郑艳琼 @浙A219DF @西湖一粟 ……人人都是品牌,个个义务劳动,TA们,已经成为时报品牌营销的崭新亮点。

  #@青年时报的十条微博6 #『学习信息定制』

  传播的个性化,是新媒体的核心命题;一个有营养的微博,最终要靠定位准确的优质内容来支撑。传统媒体人经营微博,从选题、制作、传播到运营,可以学到信息定制的理念和技巧,很快,这将是我们在新媒体时代继续主流下去的救命锦囊。

  目前,青年时报新媒体部门正在筹划运作,准备推出“微博手机时报”。 微博定制手机报,对于那些想了解实时最新资讯、想了解微博最新资讯,但又不能上网或不愿支付高流量上网费的用户来说,有比较大的吸引力。

  #@青年时报的十条微博7 #『3D版社区』

  相比论坛会员,微博更加立体;相比博客,微博更显灵动。借助传播机制的能动性和发散性,微博是迄今网络上最接近于人的数字单元。如果说web2.0时代的论坛和博客会员构建了一个网络社区,那么微博平台则是一个3D版的城市社区,其内容和商业运营,极具潜力。

  在这方面,青年时报的营销人员看到了微博在商业营运方面的潜力。如杭州万象城购物中心与青年时报合作举办的“冰上传奇”摄影大赛,盛邀读者记录全世界562名选手冰上花开的一刻。时报除了在版面上征集读者作品,还在微博上举行与博友互动的活动,如“看图说话,赢滑冰券”、“冰纷万象潮人自拍”等。时报官博把现场摄影图片发到微博上,博友只要转发并给这张图片加一句富有创意的解说,或者博友自拍的比赛现场照片上传微博,均有机会获赠滑冰券。由于时报营销的微博粉丝定位准确,经过层层转发,影响力不断扩散,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微博营销,目前已经成为报社在商业运营方面的重要筹码。

  #@青年时报的十条微博8#『微博时代的本地化』

  真正有价值的本地新闻,是微博时代稀缺的信息种子,脖友的传播热情和能力都不会输给新华社;因此我们有必要省出一些关注全球全国热点的时间,更多研究和发掘本地,做第一手的贡献。依托本地热点集聚起来的粉丝,将给本地化的商业模式提供更有力的支撑。

  #@青年时报的十条微博9#『平台心态』

  唯有做平台,才能成为行业巨子。人无论出身,地不分南北,在微博上都可以搭建起丰富的应用,形成自己的流量、影响力乃至收入。传统媒体朝向一流的目标升级,也必须学习借鉴这种平台心态:吸引、服务和整合各类人才机构模式,在媒体平台上共同创新创业。

  #@青年时报的十条微博10#『团队建设的神器』

  团队建设的核心任务,一是沟通二是学习。集体上线织围脖,无意间大大增进了员工之间的信息交流和情感沟通;织围脖拓宽了每个人的专业视野,大量报社外的高人和热心博友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养分,通过内部不间断地讨论消化,更提升了学习的氛围和效果。

  (作者:青年时报社社长、总编辑)

千岛湖新闻网 信息发布:方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