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表彰岗位练兵技术比武获奖者的决定
  发布时间:2011-09-29 09:14:27   

各科室:

  为进一步深化作风建设,推动采编人员业务水平有新提升,千岛湖传媒中心于2011年6月25日组织全体采编人员举行了岗位练兵技术比武现场写作竞赛活动,共收到参赛作品23件。经桐庐县信息传媒中心4位专家评选,共评出一等奖1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7名,优秀奖12名。

  为进一步激发广大采编人员爱岗敬业热情,推进采编工作走向新水平,经中心党组研究决定,对义永华等获得三等奖以上的11名同志予以通报表彰。获奖者名单如下:

  一等奖(1人)

  义永华

  二等奖(3人)

  鲁谊 邹楚环 王筱倩

  三等奖(7人)

  徐丽 刘波 周雅婷 王建才 程贤高 吴敏 程必停

  希望受表彰的同志再接再厉,努力工作,再创佳绩。其他同志要以他们为榜样,刻苦钻研,认真履职,努力提高业务水平,为传媒中心各项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二�一一年九月二十七日


  文章选登:

长龙卧波缀秀水 一桥飞渡铺坦途――写在上江埠大桥通车之际

(记者 义永华)

  她气势磅礴,如一条出水蛟龙腾空而起;她高大巍峨,如一座钢铁巨人雄居在千岛湖之上。

  站在桥头远望,即将开通的上江埠大桥在千岛湖秀美的山水之间,展示出天人合一的雄姿,笔直的1号桥和S型的2号桥,给人一种独特的曲线美。

  作为环湖公路最后一段,6.69公里长的上江埠大桥的建成通车,它将使千岛湖109公里环湖公路真正连成环线,对提高千岛湖环湖公路网质量及服务水平和提升淳安地区公路网等级具有十分重要意义。同时,将促成千岛湖南部区域的三镇两乡融入环湖交通圈,为加快实现城乡统筹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发挥积极作用。

  这是一座圆梦桥,圆了50年的环湖梦。

  “上江埠大桥要通车啦!”这喜讯像长了翅膀似的在淳安百姓中飞速传递。淳安人盼了几十年的梦想成将成现实,喜讯所到之处,群众欢呼雀跃,掩饰不住内心的激动。

  50年前,千岛湖形成后,库区交通基础设施几乎丧失殆尽,淳安县仅留下12公里断头路,“出门就划船,隔湖能讲话,握手要半天”,库区几乎与世隔绝,淳安百姓饱受出行之苦。

  50年了,淳安人民因湖而阻,生活处处不便:进城难、上学难、看病难、办事难……环湖通车,这成了几代人魂牵梦萦的一个美丽的梦想。

  50年后“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美丽的梦实现了。

  “2000年淳安环湖公路通车了,2005年9月千岛湖大桥通车了,但只有上江埠大桥的建成通车才真正圆了淳安人民50年的环湖梦!”作为老交通人的张炳发说。

  “我们每天做梦都期盼着大桥开通,如今这个梦实现了!”王昌利站在桥头,望着湖面上将要通车的上江埠大桥,脸上也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自从上江埠大桥开建后,一有时间,他就会走进驻扎在许源林场的项目部询问工程进展情况,或是到湖边转转,看看建桥工人作业的场景。

  “大桥通车圆了近在咫尺却远在天涯的互通之梦,车子只需五分钟,便可抵达彼岸。”在许源林场工作了26个年头的刘永昌说,以后可以每天往返与家和单位了。

  “这是几十年、几代人盼望已久的梦想,现在梦想成真,是党和政府圆了我们的梦啊!” 60岁的向新期发至肺腑地说。

  这是一座便民桥,方便了咱老百姓的出行。

  淳安老百姓依靠轮渡出行的落后交通方式将成为历史。

  10万群众出门,再也不用依靠摆渡,或绕道建德,到达彼岸。这一绕,起码要多花两个小时。

  在外求学、工作的人,再也不用担心年三十因赶不上轮渡,而不能回家与亲人团圆了。

  “到排岭开会、办事方便了。”“再也没有等轮渡的煎熬了。”“随时都可以回老家了。”……的确,上江埠大桥的建成将大大拉近湖两岸的距离,以前开车过轮渡2个小时的旅途,现在半个小时就可到达目的地了。

  “我到许源林场工作了26年,也整整盼了26年了,今后到厂里上班再也不用每周早起赶轮渡了,这是党和政府为老百姓办了一件实事。”刘永昌说,亲眼见证了上江埠大桥建设一天一个样,一天一变化。3年时间里,大桥建成了,现在,桥通了、路畅了,生活方便了,咱老百姓的心里也敞亮了!

  “桥开通了,不用火急火燎地赶轮渡了,到排岭办事再晚也能坐车赶回单位,”王昌利高兴地说。他告诉记者,以前到排岭办事情,如果10点钟的轮渡赶不上,只能等11点的轮渡,要是这班轮渡还排不上,起码要等2个多小时,夏天热、冬天冷,那滋味真不好受。有时没渡了,只好花2个小时从建德绕,等和绕都是费时间。

  “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出行方便了,如果可以,我都想骑着电瓶车去千岛湖镇呢!”在宁波上大学的姚潮龙得知上江埠大桥要通车了,特别高兴地说,终于盼来了上江埠大桥的开通。以前印象中最深刻的是坐轮渡,很费时间。一般来说,等轮渡的时间加上开船时间,总要超过四十多分钟,像我们学生,四十多分钟都可以凑成一节课了。现在桥通了,拉近了老家与千岛湖镇的距离,汽车可以“马不停蹄”、“一鼓作气”直达镇上。

  有人这样憧憬“大桥后时代”的生活:居住在里商、石林、安阳、大墅、枫树岭等乡镇,爱靓的姑娘可以在县城尽情地“淘”完时装、化妆品后,喝上一杯咖啡再悠然地回去;喜爱热闹的年轻小伙子,可以到县城的KTV唱唱歌,与朋友聚聚会……同样,居住在千岛湖镇的三口之家可到棠高村的农家乐,享受乡村的宁静与美丽,再吃上一顿原汁原味的农家菜,然后悠然踏上归程……

  这是一座致富桥,“点亮”了致富希望。

  老话说得好,“要想富先修桥和路”。

  “大桥开通了,我们茶农的日子更有奔头了。”

  “这是一个好的开端,我相信以后的生活比城里还好。”

  “现在我们种的水果、茶叶等农作物能赶早卖个好价钱!”

  “建房备料、运输木材方便多了,节省时间不算,运输成本都省了好多钱。”

  “本来是要办养殖场的,现在我改变注意办农家乐,桥通了,就不愁客源。”

  ……

  从这些话语中我们不难看出上江埠大桥已成为一座群众眼中的致富桥。

  “桥修通了,对于我们林场来说真是一件大好事,我们种的木材、干水果、要运输到城区,这下就方便了。”许源林场副场长王昌利说,大桥建成通车,将为林场节省近10万元的运输成本,时间还不算。他一直盼望着能修一座大桥直通对岸,这个愿望终于实现了。随着着游客的到来,林场的各种旅游休闲项目也都将开发起来。

  “林场每年有1000多方的杉木要通过轮渡运到外面,一趟的运费至少160元以上。”王昌利说,“林场里还有干水果、茶叶,以及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用的材料都要通过轮渡运输。像杨梅、枇杷这些都是季节性的东西,运输到外面,不仅要多付轮渡的费用,过一次轮渡要等1个小时,有时候还排不上去,时间耽搁了,这些算算也都是钱啊!”

  石林镇棠高村党总支部书记欧阳顺说,村里每年生产200立方的杉木材,20万斤的毛竹,这些运输都是从建德方向绕,需要2个小时,即使从轮渡过也要花1个多小时有时候还赶不上。大桥开通后,可以节省12000多元的运输费用。

  “桥开通后,开农家乐,发展茶园,我们家的生活会更上一层楼。”走进石林镇棠高村村民何震有富丽的家,他像是得知记者的来意,高兴地说,等桥正式通车后,跟他合作开农家乐的老板就要过来,1800多平方的农家乐就开始运作了。同时,把家里50亩的无公害茶园管里起来,预计一年就可给家里增加五六万元的收入。

  面对大桥的开通,石林镇棠高村的发展蓝图也出来了。该党总支部书记欧阳顺说,大桥开通后,村里将利用良好的生态资源,发动村民养殖母孵土鸡,开办特色农家乐,目前已经培训了15户人家。

一桥飞架西南,天堑变通途――淳安最大跨湖大桥上江埠大桥建设侧记

(记者 王筱倩)

  湖水波澜,桥行其上。

  经过4年的艰苦努力,淳安县最大的跨湖大桥――上江埠大桥将在4天后,即6月29日正式通车。至此,里商、安阳、大墅、枫树岭、石林等5个乡镇人民“天堑变通途”的梦想,跨越50年,终于成真。

  淳安西南,它以独特的姿态绵绵延伸,枕着涛声,载着辉煌。

  一座桥 一个梦

  上江埠大桥位于千岛湖镇西南部,全长1278米,设计速度60公里每小时。它的西岸,是经济最发达的千岛湖县城;它的北岸,是资源丰富但经济基础薄弱的里商、安阳、大墅、枫树岭、石林等5个乡镇。站在桥面上眺望,一边别墅成群、车水马龙;另一边青山起伏,炊烟袅袅。轮渡曾是两边人员交往和货物运输的唯一工具,这严重制约双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因此,建造上江埠大桥是大家梦寐以求的愿望。

  “50年前,新安江大坝还没建造,我到现在的千岛湖镇主城区,是几座山的距离。千岛湖形成后,两者之间多了一道无法跨越的湖面,变得遥不可及,要想过去,或者坐船,或者绕道建德,走2个小时的车程。”里商乡里阳村83岁村民商江东说。

  只有一桥跨湖,承西启南,才能全盘皆活。

  2007年12月26日,上江埠大桥及接线工程举行开工典礼,正式动工兴建。这意味着人民群众长期以来跨湖的梦想将终于照进现实,它对开发南部资源,实施城乡统筹发展,融入千岛湖经济圈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同时,它对形成千岛湖县城1小时交通圈,满足群众出行要求,也具有重大意义。

  很美 很环保

  大桥工程进入最后扫尾阶段。一路上,只见少数工人在沿着两侧的紧急停车道画着黄色安全线,再往前,一些工人正在对桥梁的伸缩缝紧张地施工着。上江埠大桥主体工程已经完工,正在进行“SO5标”软装潢。

  “桥梁两边的人行道,要全部装上花岗岩,提高档次;夜景照明灯和景观灯一步到位,附近建有观景平台;桥梁色彩涂装以水晶蓝和水晶白为主,充满炫丽的现代气息。我们不仅把上江埠大桥当做一件精品工程在打造,更把其当作一件艺术品来创造。”上江埠大桥工程总指挥徐晋军对大桥的描述不禁让人怦然心动。

  这样一座美轮美奂的大桥,映在碧波荡漾的湖面上,该是怎样的一幅美景。千岛湖作为国家少有的一类水体保护地,大桥施工对环保的要求也很高。

  不仅在疏浚、抛石、吹填等施工过程中,工人采取有效举措,减少湖水混浊污染对水体造成的影响。而且打桩中产生的大量泥沙,也由全封闭的运泥船装走,填埋到库弯。徐晋军说:“我在很多地方建过大桥,往往是工程结束后,附近水域污染了好几遍。但这次因为千岛湖水资源的稀有,我们专门邀请环保局在附近水域开展水质监测,结果显示,上江埠大桥附近水体未受影响,保持一类的良好状态。”

  进度、安全、质量一个都不能少

  6月23日,在上江埠大桥施工现场,塔吊林立,马达轰鸣。20辆载重50吨左右的大型车辆来回穿梭24个小时,旁边的工作人员不停观测、记录各类数据,进行大桥荷载实验。这标志着大桥主体工程又迈出了关键性一步,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上江埠大桥建设历时四年,期间经历过百年一遇洪水、原材料供应紧张等不利环境,但总体进展顺利。这和建设者运筹关键线路,决胜重要节点的进度管理密不可分。在上江埠大桥的建设中,现场指挥部始终抓住中塔、锚碇施工、缆索架设、钢箱梁安装、钢桥面铺装这一关键线路,对线路上的重要节点超前谋划,确保重要节点工程按期完工。期间,创造了桥梁打桩深度全国第一,装机世界之最。

  除了保证工程进度,该工程从开工的第一天起,就把建设的质量、安全排在首要位置。项目指挥部成立安全领导小组,层层签订安全生产责任状,先后制定完善10项安全生产管理制度,30项安全专项方案,9项安全技术防护措施,开发了信息化管理集成系统软件,累计投入500余万元,从组织、制度、措施、资金等方面建立起了有效的安全保障体系。同时,制定11项应急预案,并进行了高空作业水上救生、施工现场火灾事故救援等十余次应急演练。

  2010年春节,连续几天的强降雨天气造成桥梁施工平台被淹,建设者提前发现险情,放弃回家过节,启动应急预案,将影响降低到最小限度。为确保后续施工,指挥部要求施工单位加大人员及物资投入,按原计划抓紧施工影响较小的作业面,根据水位上涨情况迅速调整上江埠大桥工程下部结构施工技术方案,以此推进大桥建设。

  “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桥因湖而生气势,湖因桥而添活力。2011年6月29日,在千岛湖西南一隅,贯通的是桥,更是淳安城乡统筹发展的康庄大道!

大桥架起腾飞路――写在上江埠大桥及接线工程通车之际

(记者 鲁谊)

  6月24日,在顺利“承受”了20辆装载四五十吨的大卡车,连续24小时的往返行驶的重压后,上江埠大桥桥梁荷载试验成功。

  6月29日,下午14时,上江埠大桥及接线工程交工通车典礼将如期进行。从此,千岛湖环湖公路将真正实现闭合,环湖公路真正成环。这一时刻,淳安南部的乡村百姓,翘首期盼了50余年。

  3座大桥,3座隧道,6.69公里,让天堑变为通途。上江埠大桥似腾起的一条巨龙,连接起梅花半岛两岸的期待与梦想。

  克七难,千方百计保建设

  千岛湖的山水生态环境世界闻名,泱泱573平方公里,178亿立方米之巨和平均34米深的水体,是“天下第一秀水”无与伦比的优势。然而这些优势,对于在千岛湖上架桥而言,却并不能继续成为优势。

  “建设上江埠大桥可以概括为七难,首先就是深水桩基施工难度大。其次就是千岛湖的生态环境所需,施工环保要求相当高。第三,周边都是岛屿没有平地,实施场地小。再加上地材供应紧张、节能减排、千岛湖高水位等等。”工程部建设指挥部负责人徐晋军说,这些困难也让原本紧张的工期更加紧张,然而这些困难并没有成为大桥建设的阻碍,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七难一一得以破解。

  按照建设要求,桩基施工水深70米,打桩产生的废泥土石渣,不能随意倾倒湖中,要全部装车运到指定倾倒地点。所以,从2008年9月全面开工建设至今,大桥的桩基和桥墩建设上足足花了2年时间。而每次,县环保部门到桩基施工点附近检测的水体都为一类水。这样的“奇迹”如何实现?

  徐晋军告诉记者,工地全部设有垃圾箱,就连水上桩基平台也不例外。工人们在水上平台作业、吃饭、甚至抽烟,垃圾也不会随意扔在水中。施工期间,最多的时候,有来自全国各地的700多位工人。为了强化工人的环保意识,每批工人到场,除了进行安全教育外,还增加了一项环保教育。

  早圆梦,加班加点不停干

  大桥早开通,是淳安南部三镇两乡百姓的共同祈盼。为让百姓如愿,保证大桥建设进度,只要有条件施工,3年来,建设者们不分昼夜,不分晴雨。施工中,不放过任何一个影响工程质量的细小环节,哪怕是桥面伸缩缝内的一丝棉絮。

  “水深、水下地质条件复杂,桩基施工是最难的事”。中铁大桥局公司中来自陕西的姚宪文,建设大桥2年多,他说,这是自己建设过的难度最大的桥。而为建好大桥,打桩、建桥墩期间,大家曾天天吃住在桥墩上。而今,大桥合拢了,无需驻守现场,但每天工作结束,从施工现场回项目部则要步行近1小时。

  “临岐的”、“梓桐的”、“汾口”、“姜家”……走在上江埠大桥上,问一问,参与大桥建设的还有来自本县各乡镇的普通工人。为确保如期完工,正抓紧进行港口桥护栏基座建设的郑金开和工友们,从6月11日进场至今,每天从早上6点半开工,要到晚上23点才歇息。扎钢筋对天气的要求不高,所以头一阵的大雨天气,郑金开和工友们天天赶进度。大雨过后,又是30多度的高温,这让郑金开热得够呛。“就算不干活,在大桥上玩一天也吃不消啊。”

  “我们晒得都认不得自己了。”汾口同乡程顺美,听见郑金开说热,也半开起玩笑。“他,衣服都没时间洗,堆了好多咯,裤子都磨破了。”程顺美指指另一位工友。她说,大家的睡眠时间,不足6小时,累是累了点,不过赶工期最重要,而按照现在的进度,开通前完成任务肯定没问题。

  腾飞路,乡村百姓共祈盼

  上江埠大桥的建成通车,彻底解决了新安江水库历史遗留问题和我县石林、里商、安阳、大墅、枫树岭等地百姓的出行,对当地群众来说是一件大好事、大喜事,开工建设2年多来备受附近百姓关注。

  “建的时候经常来哦,来看看大桥合起来没。这个大桥真是建得好!”里商乡鱼泉村村民姚光阳说,关注大桥的建设进展是2年多来自己和村民们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也是茶余饭后谈论最多的事。而6天前,姚光阳也有幸参与到了大桥的护栏建设中。他说,现在他每天能走在桥上,看着雄壮的大桥,比其他村民们“快一步”上桥感受,这让他心里有一股说不出的高兴。

  说起上桥,里商乡向阳村的向新旗觉得自己比姚光阳幸运多了,因为他已参与大桥建设2年多,亲眼目睹大桥如何一步步从水中慢慢架起,直到合拢。“在这里做事,每一天都很高兴。”向新旗说,最近的心情更是好,因为大家盼望已久的大桥马上要通车了,到千岛湖镇办事再不用等轮渡,路上的时间从2个小时一下缩减到半个小时,他们再不是最不方便地方。

  “对、对、对,骑着电动车都到得了千岛湖,而且,听说以后还要开通公交车,那更方便。”姚光阳也激动起来。他说,以后,家里的茶叶能直接到千岛湖茶叶市场去卖,不经过收购商,价格会更高。“干茶最少相差七八块一斤,我家6亩茶叶,100多斤干茶,这里就能多收一两千块呢。”

  姚光阳的算盘,一下打到了向新旗的心理,两人一对视,眼角都眯起了深深的褶皱,两个搭档抬起钢板脚步似乎都轻盈了起来。他们深知,手上正在建设是一条腾飞路,是一条致富通途!

我的上江埠大桥,我的梦!――上江埠大桥与我的两个七年

(记者 徐丽)

  2011年6月29日,是一个值得载入淳安史册的重要历史时刻:这一天,上江埠大桥将建成通车,横亘淳安南北的“天堑”变通途,千岛湖环湖公路真正成环,历经半个世纪受阻水域的淳安人民终将畅行无阻。

  我,是淳安45万人民中的一员,成长于这片山水,深切地感受着这片土地出行不畅的困扰。与45万人一起做着一个梦:千岛湖湖畔路成环,能让我们每个湖畔人顺畅地回家。

  今天,环湖公路的最后一个节点――上江埠大桥即将建成通车,我的梦终将实现,此时此刻我心雀跃。

  6月25日,我有幸踏上了这座梦想的大桥,途步大桥,来自五湖四海的建设者仍为扫尾工作而挥汗如下。远眺湖面,上江埠轮渡由远而近,轮渡上的人们眼巴巴地望着大桥,想起多年前,我也是他们中的一员――

  上江埠大桥与我的第一个七年

  结缘――1998年8月24日,我踏上梦寐以求的工作单位――枫树岭电厂。曾几何时,电力工人是许多人的向往与追求。我的第一份工作便是一名电力工人。当然,枫树岭电厂坐落于枫树岭镇,上江埠是必经之路,8月24日,我踏上工作岗位的第一天便于上江埠结缘。

  当然,我也不知道我的第一天之行是如此艰难:淳杨线是砂石路,一路漫天扬尘,对我来说,更要命的是路弯多且急,从千岛湖镇到轮渡口,我已经是晕得七荤八素,不辨东西。在轮渡口又等上了半小时,几经折腾才到达目的地。晕是我对淳杨线的印象,等是我对上江埠轮渡的第一印象。在我最青春的第一个七年里,不知有多少个半小时耗费在这无谓的等待中。而这等待,淳南二镇三乡的人民已经历经半个世纪。

  惊恐――2002年暑期的一个周五,我和我的同事们下班后返回千岛湖镇,我因有事担搁坐上了赶下午第一渡的车子,四五个同事赶上了上午最后一渡。但是,当我到渡口的时候,一下车远望就感觉不对劲,一辆客车“斜挂”在渡口,好似掉下湖般。

  不会是同事坐的那辆车吧?我心一紧,连奔带跑往前冲,一看,吓出一身冷汗,是同事们坐的那辆车,车头已经水中,只留一个车尾挂在渡口,车内已是人去“楼”空。同事们怎样?

  几经询问,才知道同事们互相自救,有惊无险。叶子(化名)是我家乡的一个女同事,她被同事搭救但仍受到刺激,几度向我倾诉,人不能呼吸了,人往下沉了,沉了。我感伤于她,惊恐于自己,当时如果自己也坐那辆车,运气再不好点,车子完全掉下去,来不及搭救,我就有可能到水晶宫给龙王“作伴”,没有今天这个记者了。一想起这件事,至今,我仍惊恐。

  遗憾――2004年,我唯一的妹妹结婚,夫家在安阳一个山沟里。而那一年秋天我刚做产,母亲照料着我。

  因为妹夫的家在山沟里,交通不便,妹夫不是母亲理想中的女婿, 她极力反对妹妹的婚事。而开通的父亲尊重了妹妹的选择。

  那年秋天,妹妹成婚,母亲说我做产不能奔波,而母亲也借口照料我没有去妹妹的婚礼,最后,只有父亲一人到场祝福妹妹新婚。

  至今,妹妹提起此事就伤心,我作为唯一的姐姐,没有到场祝福妹妹也感觉十分遗憾。

  梦想――正因为这一桩桩,一件件,使我每次往来单位与千岛湖镇之间坐在轮渡上总要神游一番。

  看着千岛湖这碧波秀水,又望望沿途的这些岛,我总梦想着:这里岛与岛之间有座座桥梁相连,淳安南北人民不再受制于这道“天堑”。

  上江埠大桥与我的第二个七年

  喜悦――正因为交通不便,在有了孩子之后,就十分为孩子的就学而担忧。我在枫树岭上班,到千岛湖镇得3个多小时,能赶上千岛湖镇到杭州的时间了。所以,那时候回千岛湖镇,同事们经常戏称之为“进省城了”。

  为了能到千岛湖镇上班照顾孩子,我选择了艰难的公开招考之路。2005年,在孩子8个月时,看到千岛湖传媒中心招考公示,当即忍痛将孩子扔给我的母亲,开始经历三周的高强度备战之旅,也尝到“挑灯夜读”与思子之苦。

  最后,幸运之神光顾了我,“提溜”我进了千岛湖传媒中心。

  寻因――上江埠这里能不能建大桥?如果能建,为什么迟迟不建?这是我当记者之后急于想找的答案。

  和大多数人一样,没当记者之前,我从不关心地方财政收入是多少,而只关心桥到底能不能建,什么时候给我们建的问题。而在当了记者之后,我才知道地方财政收入对地方建设进程的影响有多大。

  淳安因建水库经济大受影响,由建库前的甲等县变为全省25个欠发达县(市)之一。地方财政受到重创,基础设施投入严重不足。尤其是公路,25公里断头路,湖畔人家路不能相连,亲不能远送。

  在前辈历经几十年的努力,湖畔人家一点点的连接,尤其是在近些年来,投入不断加大,交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接二连三的投入让淳安这个“吃饭财政”备感压力。

  急切――因为是千岛湖传媒中心的记者,仍免不了奔波于淳杨线、上江埠轮渡之苦,当然,也更深切地感受到两镇三乡人民对这座桥的期盼。

  “要是建桥了,我这茶叶就可以早点到千岛湖,每斤就可以多好几块钱,一年下来收入就多很多。” “要是桥建起来,过年就能少吃苦头了。” “要是建桥就好了,我的爸爸也能抢救过来。”……采访中,我听到这急切的声音不知有多少。

  希望――当然,急切地声音,县领导声声入耳、历历在目,也心急如焚。

  而这些,也正因为我是记者,有更多机会接触县领导,了解他们为实现人民建桥愿望而背后付出的努力有多少。

  一任任的领导,齐心协力,运筹帷幄,咬紧牙关,挤压财政空间,为造桥积蓄力量。

  2008年,好消息传来,上江埠要建桥了。

  听到这个消息,全县人民为之沸腾。

  艰苦――千岛湖水深70余米,要在如此水深条件下建桥,国内没有先例。

  建设者力排众难,艰难前行。

  施工设备到现场改制;水位上涨,潜水作业……一项项前所未有的技术在这里实施,载入了建桥史,更填补了国内空白。

  作为记者的我也感受了大桥的建设者的艰苦。2009年的大年三十,451位大桥建设者在工地吃的年夜饭。当天,在上江埠1号桥3号墩的工作平台上,只感觉湖上冷冽的风“嗖嗖”的吹袭而来,使人浑身打冷战,但是,工地上许多建设者冒着这冷冽的风正在进行清孔打桩工作。

  依然穿着一身旧棉衣,来自山东的李积鹏,正在低头忙着。他放下手里的活告诉记者,过年了家里人都想呢,但是,这里工作不能停那就要干下去,家里人埋怨就只能让他们埋怨了。我们早日将桥建好了,让淳安的老百姓回家过年方便,咱老家的乡亲们也来千岛湖旅游旅游。

  来自河南商丘、如今还是单身汉的技术员王晓文有点腼腆。他说,家里父母亲老想他了,想让他回家过年,但是,工地需要人在,等春节过了,大家都回来上工了,他可以调出来时间,再回家跟父母团聚。据他介绍,工地分为1号桥作业队和2号桥作业队,他负责1号桥1至4号墩技术工作。他说,桥墩浇筑封桩工作只要是开始了就不能停的,就像3号墩的封桩工作,腊月28日的11点多开工,连续作业20多小时,灌注800多立方混凝土,到腊月29日的上午才能完工。

  正是有了这些建设者们的努力,有了历届领导、淳安上下的努力,

  今天,这个积蓄半个世纪的梦想终于实现了。

长虹再贯千岛湖

(记者 程就)

  四十多万个心结,五十年的念想,四年多苦等,两年多的催产,终于让人感觉到了分娩前兴奋的阵痛。2011年6月25日,在一阵烈日一阵暴雨的反复中,上江埠大桥像一道横空出世的长虹,在千岛湖湖面缥缈的雾霭中伸展,等待着四天后的“接生”与检阅。

  久违的“海峡两对岸”

  因为6月29日,上江埠大桥将“掀起红盖头、潇洒降人间”,所以工地上连日来更显忙碌。刚刚躲过一阵暴雨后,商列兵又站到了机声隆隆的桥面作业台上,一根根钢筋在机械砂轮的切割下,飞溅出耀眼的火花,活像不断燃放着的烟花。

  他说,自己是里商人,和安阳、大墅、枫树岭等乡镇的上十万百姓一样,几十年来和县城一直处于“海峡两岸”的境地。虽然有轮渡相连,但那终究是一双“不听使唤的脚”,是一排“让人无奈的省略号”。多年来,发生在他和乡亲们身上有关交通的故事真是太多了,而且都充满着苦涩。他老爸曾因交通不便而延误了病情,他自己结婚时曾因赶渡迟到耽误了良辰。

  这位四十来岁的汉子擦了把脸上交织的雨水和汗水,接着说,过去,若有人说要在望不到边的两岸架桥,肯定会被人们嘲笑为“咆天佬”。当2008年9月9日,大桥全面开工建设时,我们才知道,圆梦的时刻真的要来到了。为此,他给自己立了规矩,造桥期间决不外出打工,一定要到建桥工地做事。“赚钱是一码事,更重要的是一定要亲手为自己圆梦”。他装了个怪脸说:“过两天我还要去完成一件事,就是去坐一坐最后一趟轮渡。轮渡“退休”了,我们“对岸人”的帽子也就彻底摘掉了”。

  潇洒的“孪生三兄弟”

  人们通俗意义上所说的“上江埠大桥”,实际上由三座大桥组成。其中“老大”即上江埠大桥,身长1278米。比它的“大表兄”千岛湖大桥还长一大截,与“二表兄”小金山大桥相比,更是“魁梧木佬佬”,与它头尾相接、携手相挽的分别为界牌桥和港口桥。其长度虽不及老大,但总长度亦达到854.06米。

  据正在现场指挥施工的该工程相关负责人介绍,因为大桥地处千岛湖交通的咽喉,是我县路网规划中环千岛湖陆路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浙江省发改委批准立项的省重点项目,所以必须经过国家级批准。也就是说,大桥“孪生三兄弟”得到的是国字号的“准生证”,可见其“来头不小”。“孪生三兄弟”的降生,使我县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环湖公路,成了淳安彻底征服环千岛湖交通瓶颈的重要标志。同时,将促成千岛湖南部区域的三镇两乡完全融入环湖交通圈,对加快实现城乡统筹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意义重大。

  为了上江埠大桥29日登台时精彩,亮相时出彩,施工人员就像对待即将出阁的新娘一样,忙着为其“梳妆打扮”。一位现场接受采访的本地技术人员兴奋地说:“说它是淳安交通建设的“分水岭”和“里程碑”,都当之无愧!”

  感慨的“建筑四奇观”

  在大桥施工现场,有一个人看去虽然满身的疲惫和满脸的憔悴,但一直像足球裁判般地跑动着,指导着。他就是工程负责人徐晋军。这位在工地上已经经历了“一次落水、两次过年、三次住院”传奇经历的工程“掌门”,在接受采访时却完全撇开自己,单单说起工程建设中的“四大奇观”。

  他说,上江埠大桥的桥桩深入水下70米,深水装机,先建四根巨型桩基,然后各浇筑245平方米的桩台,再进行水下作业,其难度之大,要求之高为国内首例,在有史可查的国际建桥史上也没有先例。某种意义上说,其施工难度超过杭州湾跨海大桥。这是其一;大桥建设施工区属于千岛湖核心景区,不容许形成污染。对如此浩大的施工来说谈何容易。由于他们采取了封闭式施工,隔离式清污等措施,在环保部门对施工现场的全天候监测显示,水体始终保持在一类水平,实属罕见。这是其二;大桥建设使用钢筋达到6万多吨,其他建筑材料更是接近百万吨,在如此狭窄的作业面保证正常施工,的确不易,这是其三;此外,由于工程质量需要高标号的混泥土,而当地又没有构成其主要原料的黄沙,所以,所需的数万吨黄沙,全部由福建通过闽江转运,千里迢迢运达作业区。

  无数平凡的故事造就了不平凡的壮举。6月29日,当第一辆车从巍峨的上江埠大桥驶过“海峡”时,千岛湖又将成就一份骄傲。

上江埠大桥历“难”记

(作者:程贤高)

  再过几天,到这个月底,上江埠大桥就要迎来它最美丽的时刻――竣工通车――这对深受大湖阻隔之苦的沿湖人们来说,这一刻真是翘首久盼。

  自2008年9月9日上江埠大桥工程全面开工建设后,这里的人们就如同期盼自己的孩子一样,等待着它的“长大”,等待着亲自走上桥身的这一天。“这种心情,几乎需要按捺才不会产生冲动!”距大桥十多公里的塔山村村民经常这样说。

  上江埠大桥,现在已经虹卧在了上江埠水域,它已经在南北两个轮渡码头之间稳稳站立。连日来接受各级媒体采访的大桥工程总工程师何仁不禁感慨:这座大桥不容易,大桥工程很艰难。它的确像个孩子,是经历了不少的“劫难”才终于建成。

  上江埠大桥工程(含接线工程)全长6.69公里,项目概算总投资5.16亿元,相当于先期已经建成的千岛湖环湖公路投资概算的两倍多。这样大的工程投资,对于淳安目前还处于欠发达地区而言,困难可想而知。大局观念极强的乡村群众都十分理解地说:这样规模的投资实在太大了,迟一点也能理解。

  然而,县委、县政府知道,环湖公路是淳安广大沿湖地区发展的“风火轮”,而经过十多年的建设,这个“风火轮”只要没有闭合,它就无法全速运转、发挥作用。着眼民意、着眼发展,县委、县政府立下决心:克服一切困难,上马上江埠大桥。

  上江埠大桥项目能够“降服”资金难题开工建设,无疑是2008年最令淳安百姓兴奋而有些意外的大事:幸福在困难中来临。

  宏观的难题在县委、县政府充满胆魄的决策下,还有省、市的关心与全力支持下圆满破解。接下来的技术难题,道道都压在了建设者们的身上。

  技术难题,不关工程建与不建的宏旨,却关乎质量与工程两大人们更加会关心的内容。

  从上江埠大桥工程开工起一直参与建设的河南籍工人余老二清楚地记得,自从他来到工地上的第一天起,遇到的困难就是这里没有场地、施展不开。“我们的浮台,都是先在千岛湖大桥边上的四十万吨码头那边做好,再拖到这里来的。”大型设备需要长途转场再进场,平添了许多麻烦。由于施工现场都是沿湖山体,无法直接停驻大型设备,这让准备工作都显得十分易。

  工程进程表明,场地的问题,是小问题。大桥指挥部综合部长徐晋军总结道,接下来的建设进程中,可谓困难频出、状况种种,包括预期的和不意的。

  事先已经预计、并且全力挑战的难题是深水桩基的施工,它的技术难度远超以往。工程指挥部徐来祥介绍,由于桩基所在位置,正是原新安江河床地段,深度达70米的桩基已是国内之最,在可查的技术资料来看,全世界也属第一。这样的难题引起了各方重视,以至建造了世界第一跨海大桥的总工程师也前来助阵。2009年2月23日,上江埠大桥桩基正式开钻,桩基施工水深70米,一举拿下中国之最。

  不过,能打70米深桩基,这不算完。考验技术人员的,还有个环保的问题,那就是要求钻桩孔的施工中,渣石泥浆不能直接排在湖里,那样会影响水质。70米的深度,还要将钻出的渣石泥浆进行收集上岸处理。

  谁让这上江埠大桥是建在千岛湖里呢?最终,项目单位没有对环保要求打折,他们通过一边钻桩、一边由抽水机收集渣石泥浆到水面的船上,再运送至专门的场地进行沉淀处理。最后,环保部门设在桩基钻台附近的水质监测点显示,这里的水体一直保持了一类标准。

  徐晋军说,根据大桥建设质量要求,建设过程中,地产材料不足也给工程建设带来了一些困难。他解释说,大桥用的黄砂自福建闵江长途转运,而石子则要到萧山采购,水泥也是自富阳生产。“没办法,本地材料,达不到要求。”

  以上种种,虽难,但它们是明着来的。早作筹划就行。上江埠大桥在建设中,还遭遇了许多不期之困,有时还令建设者们一筹莫展,甚至延误了工期。

  这不期之困,其一就是湖区水位的突然暴涨。2010年1月,寒冬季节,本该是湖内水位最低的时期,却不料由于长时间降雨,千岛湖水位竟然上涨到了几年的最高,到3月初时水位达到105米以上。事出突然,令工程建设方措手不及。当时正在进行的桩基施工平台,被迅速上升的湖水齐齐淹入水中。这一淹,令工程停工一月余,损失巨大。随后,汛期7月水位再次涨上105.6米,由于平台已经升高,同时有了一次经验,早早采取了围堰平台的加固加高,才力保施工不受影响。

  上江埠大桥的施工,还受到了“节能减排”的“株连”。徐晋军说,由于节能减排的限制,生产大桥所需高标号水泥的富阳某水泥厂,产能直减九成,以至厂方停止供应水泥,大桥建设成了“无米之炊”。在县领导的亲自协调下,厂方将每天仅800吨的产量中,供应100吨给上江埠大桥工程。然而,这仅够大桥每天300吨用料量的三分之一。不得已,只好存3天水泥,再施工一天……

  一次次遭遇困难的上江埠大桥,如期如愿,走向胜利竣工。2011年5月21日清晨,在一片清晨的曙光中,上江埠大桥主桥传来合龙的号声。

  一千多个日夜,见证了上江埠大桥“成长”过程的喜与忧。风雨相砺之后的上江埠大桥,让环绕千岛湖的这一挂宝贵的“项链”――环湖公路――终于成环。它也像一把钥匙,打开了淳安大地上最后一个交通的死结。

天堑变通途 千里归咫尺――上江埠大桥 横跨在千岛湖上的巨龙

记者 周雅婷

  彩虹飞来为天桥,巨龙卧波笑海风。2728米的上江埠大桥、3个总长918米的隧道和公路连接着45万淳安人民50多年来朝思暮想的期盼。

  一桥通南北、天堑变通途。大桥的建成,整个千岛湖环湖公里将真正意义上的首尾相扣,挽起千岛湖的青山秀水,勾勒出淳安交通发展的优美画卷。

  半个世纪的梦想 

  从1976年竣工通车的威坪东方桥算起,目前千岛湖上共建成公路桥梁210座。但是没有一座大桥的意义能像上江埠大桥这样牵动着淳安人民的心。由于1959年,新安江水库蓄水后,淳安全县只剩下十二公里公路,库边二十八个乡镇群众出门全靠船。近十年以来,县交通部门千方百计筹集资金,加快公路建设步伐,逐步建成了全长约三百公里的环千岛湖公路。但是千辛万苦打造的环湖交通圈、县域1小时交通圈有一个最主要“缺口”,是淳安的西南片的老百姓心中免不去的遗憾,也是45万淳安父老乡亲的遗憾。

  在上江埠大桥通车前,前往大墅镇、枫树岭镇、里商乡、安阳乡、石林镇五个乡镇依旧离不开轮渡。 记者多次去上述几个乡镇采访,那种交通不便带来的艰辛,在大城市的人们无法体会,几个小时的公交车,半个小时的轮渡,长时间的等候,多年来给当地的百姓出行带来了许多的不便,阻碍了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

  “这座桥从开工建设起我就一直关注着,看报纸、看电视,只要一有上江埠大桥的信息,我肯定不会放过,如果不是淳安人肯定不能体会我们的感受,我们可是盼了半辈子啊,今后出门回家,终于不用摆渡了,听说坐车两三分钟就能过桥!”在杭州下沙打工的里商乡的村民吴红光说。

  如今,经过1000多个日日夜夜的期盼和努力,6月29日,下午两点,上江埠大桥将正式通车,半个世界的梦想终于实现,不仅极大地改善淳安县西南地区的区位条件,大大拓展淳安县经济的发展空间,还开辟淳安经济社会发展的全新篇章,“一纵、一横、一环”中“一环”(环湖公路),终于从蓝图成为现实。

  克难攻坚奋战千日

  6月的一个深夜,上江埠1号、2号大桥上灯火通明。700多名建筑工人,在暗夜里挥洒汗水,模板工戴宝火佝着身子,熟练地将水泥打平,水泥斑斑点点凝固在他脸上。同乡陈老友站在一旁,为他举起1000瓦的照明灯。

  这些来自全国各地的工人,肩挑起重担,埋头苦干,面对技术上的难题咬牙坚持,克难攻坚将热血和汗水凝聚建筑成一座气势恢宏的大桥,他们这没有周末,亦没有节假日,只为一个孕育着一个共同的梦想。

  来过千岛湖的朋友,都对着一湖秀水情有独钟。湖区573平方公里的湖水晶莹透澈,平均深度37米、最大深度90米,这些原本让我们引以自豪的数据却让上江埠大桥建设工程师们一筹莫展。“33个月的建筑工期,有24个月我们是在水下作业,因为千岛湖水深使桥桩打入河床的过程异常艰辛,最大施工水深达70米,水深每增加1米,成本就提高1000万,这样的难度可想而知。”上江埠工程师徐建富说。

  然而,就在这两年的时间里,工程师带领着工人日日夜夜专研技术,因为这样的水深甚至超过了杭州湾跨海大桥,在国内和国外都是首例,没有经验可循,只有一步步摸索,本桥护筒设计为永久性钢护筒,单根护筒重达180余吨,采用竖向逐节对接下入,需要对接十余次,许多零件和设备的厂家被邀请到了施工现场,进行为大桥量身定做的现场定制。

  在所有工作人员的努力下,2010年8月20个桥墩建设全部完成,2011年5月21日,主桥顺利合拢,6月24日路面工程完工同时完成桥梁荷载实验,一座初具规模的巨龙横卧在秀美的千岛湖上。

  一湖秀水下筑起绿色巨龙

  一湖秀水是淳安人民的珍宝,“以湖兴县”,其根在“湖”,其源也在“湖”自从1959年新安江大坝截流蓄水,在淳安出版图上少了一条川流不息的新安江,却多了一个“平地卷波涛”的千岛湖,千岛湖情结已经融入千岛湖人的血液之中,这晶莹透澈湖水容不得半点破坏。

  早在上江埠大桥工程建设初期,项目指挥部就确立了“绿色工程”的建设理念,把环境保护、水土保持工作纳入到日常工程管理工作中。融入了零开挖、多结构、少挖填等环保设计原则。“我做工程做了将近大半辈子,从未见过施工现场像这样干净,整洁,施工区域隔一段路就是一个垃圾桶,让我们这些粗人不知不觉都变得环保起来啦。”来自湖北的操作工人方军仁说。

  为减少大桥桩基施工过程中泥浆的排放,该工程特意应用了泥浆循环工艺,在经分离的泥浆在沉淀池中得以重复利用,而钻渣和剩余泥浆则排至弃渣船,运至指定地点倾倒。对于垃圾和废土,各施工点人员也统一倾倒至远离湖区的弃土场和弃土堆,并及时压实砌方,种植草皮和灌木,四周设排水沟,在防止水土流失的同时美化环境。

  在减少占地面积和山林植被破坏方面,施工场地还设计成了三级阶梯式布局。其中,混凝土搅拌站设计从水上站改为陆地站,旁边设置沉淀池,收集混凝土产生的废水,并经二次沉淀,用来对施工现场洒水降尘。

  工程项目指挥部负责人徐晋军说:“千岛湖的环保要求高,我们在施工的每一个阶段都特别的注意,不敢掉以轻心,不然对不起这一湖秀水啊。”

五十年梦想 天堑变通途――写在上江埠大桥即将竣工通车之际

(记者  刘波)

  在浙江西部,跃动着一个激情四射的身影。

  50年前,一道新安江水电站大坝,湮没了曾经“舟楫往来,商贾云集,城内城外,能工巧匠无数”的浙西古城。

  50年后,也是因这道大坝,不经意间造就的“天下第一秀水”千岛湖,令世人瞩目。

  今天,又一座大桥的即将通车,她再次聚焦了世人的目光。

  这座大桥,就是千岛湖上江埠大桥。

  (一)

  两年报批,3年施工,5亿投资,6.69公里的上江埠大桥,把淳安南部区域的三镇两乡,融入半小时环湖交通圈。

  北接排岭半岛,南联里商半岛,上江埠大桥,为里商、安阳、大墅、枫树岭、石林加快城乡统筹发展步伐,奏响华章。

  淳安、遂安两个千年古城,曾借便捷的水路陆路,成为远近闻名和的富庶之地。千岛湖形成后,库区的交通基础设施丧失殆尽,淳安成为浙江交通基础设施最落后的县。“当时,淳安是浙江交通基础设施最落后的县。全省11个不通公路的乡镇中10个在淳安。”淳安全县仅留下12公里长的断头路。“山高石头多,出门就划船,隔湖能讲话,握手要半天”,是淳安人饱受出行之苦的真实写照。

  淳安陷入困境,经济社会面临十年倒退、十年徘徊的局面。百姓“船为车、楫为马”,被牢牢困顿在深山大湖之间。

  (二)

  跨越天堑,成为淳安人的梦想。

  2000年,千岛湖环湖公路建成通车;2005年,千岛湖大桥连把淳安北部的  10多个乡镇联接在一起;2008年,杭千高速使淳安真正融入了杭州都市圈。

  2009年,建设上江埠大桥被推到了历史前沿。淳安县环湖公路上江埠大桥及接线工程,经省发改委批准立项,作为省重点工程全面推进,该工程也成为浙江省交通西进、旅游西进的重要战略工程。

  上江埠大桥,是千岛湖环湖公路的“最后六公里”,使环湖公路真正成环,制约千岛湖交通的瓶颈被彻底打破。

  今年6月29日,淳安又一历史性的时刻就要到来。这个因湖而衰、又因湖而兴的城市,正敞开胸怀,迎接八方宾朋。

  (三)

  这座大桥,是淳安人民的骄傲。

  这座由上江埠、界牌、港口三座桥和三座隧道组成的大桥,创造了建桥史上的四个奇迹:桩基最深,湖底打桩处深达70余米;环保要求最高,诺大的工程,一锹土都不能倒进湖里;条件最艰苦,山水之间难觅一块可以施展手脚的工地;考验最严峻,三年中,洪水、冰冻接连造访。

  这座按二级公路技术标准建设、设计时速60公里的大桥,工程概算总投资为5.16亿元,相当于先期已经建成的千岛湖环湖公路投资概算的两倍多。

  这座大桥,是淳安的城乡统筹发展之桥。

  城乡统筹发展,前提是空间的一体化,是交通的全面彻底贯通。上江埠大桥对淳安空间一体化作用巨大。这座大桥,让石林到千岛湖,不必再绕道建德;让里商、安阳、大墅、枫树岭的百姓到千岛湖,不必非要等一天四次的轮渡。三镇两乡不再是交通的末梢,而是100多个村的重要交通枢纽。

  这座大桥,不仅是交通的动脉,更是经济的动脉。

  “它作为环湖公路最后一段,意味着千岛湖环湖公路真正实现闭合,彻底实现了畅通淳安。”上江埠大桥工程建设部部长徐晋军说,近年来,我县交通建设发展速度之快、效益发挥之明显前所未有。

  上江埠大桥对未来淳安经济发展的作用巨大,记者近日走进里商,发现它的影响力已经显现。

  里商乡的富旦山庄是个已经开办三年的农家乐,老板娘叶金竹高兴地说:“大桥通了以后,客人会越来越多,东边正在接盖的房子,就是为了扩大规模,招待更多的客人的。”

  石林镇富德有机蔬菜有限公司经理邵小平说:“我们为追逐大桥经济而选择落户石林,走大桥一年光运费就能省下10多万元。”

  上江埠大桥,使淳安真正实现了人畅其行、物畅其流。

  一桥跨南北,当惊浙西殊。上江埠大桥掀起的新一轮发展热潮激荡着千岛湖畔。这个“最后六公里”,正成为千岛湖融入长三角、走向全世界的标志,巍然耸立在世人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