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乡镇在线 > 梓桐镇 > 政策文件
梓桐镇城乡统筹发展工作实施意见
发布时间:2011-12-06

梓桐镇城乡统筹发展工作实施意见

  梓委〔201137

 

梓桐镇城乡统筹发展工作实施意见

 

各村党组织、村委会:

为大力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推进我镇城乡统筹发展工作,根据县委201065号《关于以新型城镇化为主导  进一步加快城乡统筹发展的实施意见,结合梓桐实际,就我镇城乡统筹发展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县委《关于以新型城镇化为主导  进一步加快城乡统筹发展的实施意见》的精神,以中心村建设为主导,以特色村、精品村建设为重点,坚持县域统筹与镇域统筹有机结合,力争生态优势与产业优势相得益彰,做到盘活土地与集聚人口先试先行,确保基础设施与基本保障同步推进,实现外力推动与内力驱动有效互动,大力发展服务经济,积极发展生态工业,提升发展生态农业,全力打造文化名镇,把梓桐建设成为乡镇生态工业功能区的模范区、新农村建设的示范点、欠发达地区城乡统筹发展的先进镇。

二、主要目标

2015年,初步形成产业发展提升、基础设施配套、公共服务均衡、社会保障覆盖、农民转移聚集的新格局,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发展质量不断提升,发展环境不断优化,全镇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力争超万元,低收入农户人均纯收入力争达到6000元。

三、总体思路

根据城乡统筹发展主战场在乡镇、主阵地在农村、主抓手在农民的工作要求,结合梓桐镇实际,我们城乡统筹发展的工作重点是抓好“一线、二中心、三区块、四提升”,具体发展工作思路是:

“一线”就是以郑鸠线与千汾线连接工程已列入我县十二五规划纲要为契机,注重发挥未来公路沿线丰富的山水资源、土地资源和人文资源优势,依托现有西湖老年度假公寓、文佳休闲观光农业有限公司等项目,超前思维,前瞻规划,大胆实践,力争用三至五年的时间,把这一线建设成为休闲旅游度假产业的十里长廓,使之成为我镇转移农民、安置农民、富裕农民的前沿阵地和新的经济增长极。

“二中心”就是以新型城镇化为主导,以提升城镇的承载能力为目标,以土地综合整治为抓手,着力推进杜井、慈溪两个中心村建设。在中心村规划和建设中,要注重因地制宜、因村制宜、分类推进。杜井村要在盘活国有和集体土地存量资产、完善集镇公共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增强集镇的承载力和辐射力上下功夫,努力建成拥有2500人口以上的以商贸流通为特色的中心村。慈溪村则以村庄整治和土地综合整治为突破口,加快农民转移集聚区和公共基础设施、服务设施建设步伐,努力建成拥有1500人口以上的以工贸旅游为特色的中心村。

“三区块”就是根据现有产业布局、区位优势和资源禀赋,科学合理地配置二三产业在空间上的布局,为城乡统筹发展提供产业支撑。一是镇工业功能区提质增效。今年计划投入100万元,在规范土地利用制度的同时,加快实施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为今后承接西湖科技经济园区产业转移和引进新项目夯实基础。二是搭建服务经济新平台。通过盘活镇区土地存量资产和闲置房产,加快实施入城口改造、入城道路改线、亮灯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大力发展商贸流通业、文化产业、餐饮业、农家乐等第三产业,把镇区培育成服务经济的集聚区。三是搭建来料加工新平台。把握慈溪、练溪中心村、特色村建设的良好机遇,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做大做强医用口罩和日本祭祀用品来料加工业,努力建成来料加工的集散区和领跑区。

“四提升”就是以科学发展观引领城乡统筹发展,最大限度地满足农民对社会公共产品的需求,使广大农民尽享城乡统筹发展的成果。一是组建蚕桑专业合作社,大力推广“十天养蚕法”,提升农民的组织化水平。二是投入1000万元实施小流域治理和农业综合开发工程,大力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提升生态农业的保障水平。三是整合政策和资金资源,大力开展水电路等农村基础设施和医疗、卫生、教育等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建设,提升农民的品质生活和民生保障水平。四是围绕“书香梓源、文佳故里”工作思路,以建设梓桐镇文化中心为切入点,筹办今秋淳安县首届民俗文化艺术节,并努力实现每年一届,造浓文化名镇的氛围,提升农村文化产品的供给能力。

四、主要举措

实施我镇城乡统筹发展工作,就要从产业发展、生态建设、基础配套、公共服务、民生保障、结对帮扶六方面入手,统筹安排,科学兼顾,全力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1、统筹城乡产业发展

全力推进生态工业。依托工业功能区平台建设,结合梓桐至千汾线接线工程和两个中心村建设,强化工业功能区配套设施建设,整合有限资源,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实现规模产出,提升工业功能区发展品位。按照县十二五产业导向目录,积极引进生态、无污染、高效益的高新技术产业类型,探索发展楼宇经济,结合中心村、特色村建设,推动来料加工、农副产品加工集聚发展。实现矿山企业的循环利用和可持续发展,逐步整合并淘汰矿山企业。到2015年,全镇工业年销售产值突破13.5亿元,年均递增15%,新培育规上企业3家以上。提升发展生态农业。进一步巩固蚕桑、茶叶、山核桃三大传统生态农业,大力推广实施“十天养蚕法”,实现全覆盖,提高蚕桑质量,提高农民效益。积极鼓励农民退耕还林,全面推广油茶、高山蔬菜等新兴产业,扩大种植面积。积极推行土地规模流转经营,以农业园区化和合作化建设为重点,到2015年,建设2-3个主导产业示范区和特色农业精品园。实施农产品品牌整合战略,结合“梓桐源”自创品牌,加快千岛湖名特优农产品走出去步伐。深化农业服务体系建设,大力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和设施农业,积极推行标准化生产,提高产业化水平和农民组织化程度。大力发展服务经济。充分利用长达6公里的湖沿线,依托西湖和工业功能区的山水自然资源,建成杭州千岛湖水天一色置业有限公司房地产项目,壮大杭州文佳农业观光有限公司农庄,建设练溪村集旅游、休闲、观光为一体的休闲农庄建设。利用网箱整治、养殖区域拍卖和垂钓区域的拍租契机,大力发展休闲旅游。利用整合工业功能区的契机,在沿湖区带规划商住房,带动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统筹发展。举办每年一次的民俗文化艺术节,集书法、体育、文化、艺术为一体,挖掘梓桐文化底蕴,把梓桐打造成“文佳故里、书香梓源”又一旅游胜地。

2、统筹城乡生态建设

创建国家级生态镇。扎实推进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确保2011年通过国家级生态镇考核验收。统筹城乡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集镇污水处理设施和配套收集管网,积极开展市、县级生态村创建活动。到2015年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70%以上。力开展农村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推进垃圾分类收集处置,到2015年,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率达到90%以上,集镇和中心村达到98%以上。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坚持开展保护“一湖秀水”行动,积极开展五大整治工作,确保在今年完成网箱整治任务。扎实做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规范畜禽养殖污染物循环利用,推广清洁能源,加快农村改水改厕和沼气池工程建设。坚持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强化尾矿库管理,实现矿渣综合利用,建立矿山逐步退出工作机制。积极开展“多绿”创建活动,深化“清洁乡村”、“清洁庭院”等工作。加强生态文明道德规范建设,积极倡导绿色、低碳的生活习惯、消费方式和生产方式。

3、统筹城乡基础配套

破解交通瓶颈,优化交通环境。积极争取郑鸠线与千汾线接线工程的尽快启动,加快富石、西湖等村的联村联网公路和杜石线乡道公路改造建设,稳步推进农村公路安保工程实施,加强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健全农村公路交通运输服务体系。加强梓桐车站内的农村客运班车管理,加快农村停车场建设的规划和实施。到2015年全面融入到构建县域1小时交通圈里面。加快公用设施向农村延伸。以中心村、特色村建设为重点,加快电气化标准村的建设步伐,继续实施病(危)险水库山塘除险加固和农村河道治理工程,加快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和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完成里桐源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加快整治村项目建设,到2015年初步建立安全可靠的综合防灾系统和覆盖城乡市政公用基础设施网络体系。

4、统筹城乡公共服务

推进教育布局优化调整。巩固提升教育创强成果,进一步推进农村幼儿教育。到2015年,全镇中心幼儿园的建园率达100%4-5周岁幼儿受教育率达96%以上。加强农村成人教育,形成覆盖城乡的终身教育体系。加强中小学、幼儿师资力量建设,提升“书香梓源”品位。加快公共卫生城乡覆盖。进一步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稳步推进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切实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到2015年,90%以上的村卫生室达到杭州市规范化建设标准。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积极开展卫生村创建活动。完成外桐卫生服务站建设。加强责任医生队伍建设,提升公共卫生服务质量。注重公共文化向农村拓展。围绕“打造文化名镇”总体思路,以建设“书香梓源、文佳故里”为目标,积极挖掘整理硕真文化,探索研究现代文化,塑造弘扬特色文化。加强重大文化设施建设,今年完成镇文化综合楼建设,2015年以前,基本形成覆盖全镇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大力实施“数字兴农”工程建设,深入推进以历史建筑维护修缮为重点的农村文化遗产综合保护工程,开展文化惠民工程。重视加强农村社会管理。完善村党组织领导下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加快推进镇村两级社区服务中心建设。推进社会矛盾纠纷“大调解”机制建设,加强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加强对信访苗头的排查和信访件的回复力度。

5、统筹城乡民生保障

强化劳动就业保障。依托工业功能区和梓桐成校两大平台,大力开展创业培训,优化创业跟踪服务,以创业带动就业深入实施农民素质培训工程,全面实施农民学历和劳动技能“双证制”教育培训。强化城乡社会保障。建立健全城乡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实现养老、医疗保障城乡全覆盖,做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转换衔接工作,提高城镇职工医保、城乡居民医保补偿标准,实现城乡参保居民在杭州市范围内就医结算“一卡通”。强化城乡社会救助。发挥救助圈职能,完善临时救助制度,落实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成梓桐养老(托老)中心院,加强农村五保对象集中供养制度建设,多形式、多层次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深入实施残疾人共享小康工程,提高残疾人生活品质。积极探索城乡住房保障制度,加快构建城乡住房保障体系

6、统筹城乡结对帮扶

推进区镇协作工作。根据安排,我镇与杭州西湖科技园区开展区镇协作。按照杭州市城区与县(市)全面合作、联动发展要求,我们主动呼应,积极融入,完善机制,认真抓好工程对接,全面推进产业共兴、资源共享、乡镇结对、干部互派、环境共保,努力实现资源优势互补,城乡协调发展。

深化联乡结村活动。主动加强与市、县领导挂钩联系帮扶工作的对接和工作落实,进一步明确帮扶重点,突出项目建设,把“联乡结村”活动与“双百结对、文明共建”活动结合起来,提升农村文明素质,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强化结对帮扶工作。继续深入开展 “一户一策一干部”、“1+X”结对帮扶等活动,完善扶持政策和工作机制,重点帮扶农村低保户、农村困难户和低收入农户,落实帮扶结对责任主体每年至少为帮扶对象办一件实事好事的工作任务。

五、工作保障

为全力做好全镇统筹发展工作,我们建立健全工作组织,加大活动宣传力度,完善工作考核机制,造浓活动工作氛围,全力完成目标任务。

1、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镇党委书记徐军飞为组长的梓桐镇城乡统筹发展工作领导小组,下设一室九组,专项负责各项目工作的推进,具体组成人员和工作职责另行下文。

2、夯实基层基础。加强村级组织队伍建设,优化农村党组织设置,加强农村基层党建工作保障,通过财政补助、党费拨付等办法,村级党组织按总支、支部设置,每年分别落实5万元、4万元党建工作经费,落实农村党员每人每年50元活动经费。

3、强化宣传教育。召开全镇城乡统筹发展推进会,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组织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深入学习有关城乡统筹发展的决策部署和政策措施,不断增加基层干部群众的主体意识,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

4、严格督查考核。建立健全城乡统筹科学发展评价和干部考核体系,建立相应的统计制度和目标考核管理办法,把城乡统筹的各项任务项目化、责任化。安排8-1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单项考核奖惩,实现城乡统筹发展成效与村级主领导工作业绩综合考评挂钩。

中共梓桐镇委员会

                                     0一一年七月二十日

抄送:县城乡统筹发展领导小组

乡镇概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