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党报的媒体副刊放光放彩——浅析媒体副刊的采写
  发布时间:2011-10-23 10:19:34   
让党报的媒体副刊放光放彩――浅析媒体副刊的采写

作者 方俊勇

 

 

 

论文摘要:

媒体副刊是报纸副刊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文学副刊一起构成了报纸副刊的主体。和文学副刊相比,媒体副刊(比如《今日千岛湖》报上的《百姓叙事》栏目)更多是由记者采写,采用平民化视野,通过讲述各行各业百姓的点滴故事,但既反映了民生,又体现媒体在文学上应有的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随着社会发展,媒体副刊有了更多发展机遇,也面临了巨大挑战。注重策划,在体现文学性的同时,兼顾新闻性、导向性、深刻性和媒体人的良知,这已经成为了新时代对媒体副刊的新要求。

 

关键词:区别 关注对象  平民视野  责任  策划

 

 

 

 

 

 

 

 

 

 

 

 

 

 

 

 

在信息时代的今天,各种资讯呈爆炸式涌现,为了吸引读者的眼球,许多报纸都大幅度增加了新闻版面,缩减了副刊版面。2004年的时候,《南方周末》更是发表了《纸上的风云:副刊时代的终结》一文,引用台湾作家龙应台的话:“台湾报纸的副刊一个接一个消失……大陆的副刊面临同样的问题。关心副刊的文化人面有忧色:副刊没落了。”

副刊真的没落了吗?笔者认为此论大谬。对于新闻和副刊在报纸上的各自作用,许多报业名人都有非常精辟的阐述。《明报》创始人金庸曾说:“对于报纸而言,新闻为攻,副刊为守。”著名报人赵超构也说过:“新闻是报纸的灵魂,副刊是报纸的面孔,报纸耐看不耐看主要看副刊。”可以说,一个副刊的文化品位决定了报纸的品位,而作为副刊中“拳头产品”的媒体副刊,更是体现了一张报纸的文化经营上的良苦用心。

 

  媒体副刊的新时代特征

 

媒体副刊是报纸副刊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文学副刊一起构成了报纸副刊的主体。和文学副刊相比,媒体副刊拥有更多特点,更能体现报纸的文学理念。这些年来,媒体副刊的不断发展,带来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其特点越来越鲜明,形成了一系列新时代的特征。

1)媒体副刊的作者大多是记者

媒体副刊大多作品是由副刊记者所采写,这是媒体副刊与文学副刊的最大区别,也是媒体副刊的最大特点。在各类报纸上,媒体副刊都冠有不同的名称,比如说《杭州日报》,其媒体副刊就冠名为《倾听・人生》栏目,在《今日千岛湖》报上,则被冠名为《百姓叙事》栏目,这些栏目中的副刊稿件大都是由记者所采写。

2)媒体副刊强调真实性,具备一定新闻冲击力

在文学副刊中,其作品属于纯文学范畴,故事情节可以是虚构的,也可以是经过加工的。媒体副刊则不同,必须是真实的人或真实的事,不能编造,不能虚构。同时,媒体副刊是记者所采写的,具备了一定的新闻性。

3)媒体副刊体现人文关怀和媒体责任感

媒体副刊作为副刊的一种形式,在具备文学性的同时,在字句中也体现了人文关怀和对社会的责任感。这种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既体现在作者对人物的描写、评述中,也体现在文章的主题上。

 

  媒体副刊的聚焦对象

 

人是文章中的永恒主角。由于媒体副刊大多是记者采写,因此记者采访到了什么人,挖掘出了什么故事,直接决定了文章是否吸引人,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文章的品质。同时,媒体副刊关注什么人,关注什么事,这也直接体现了媒体人的责任感。

那么,媒体副刊该聚焦哪些对象呢?笔者认为,媒体副刊应该更加关注以下三类人物。

1)关注小人物

所谓小人物就是普通的老百姓。比如一个在小城中,城东卖烧饼的王某是一个小人物,城西当老师的李某也是一个小人物,还有刚刚退休的普通干部方某、从农村来到城市为子女带小孩的刘老太太、每天早起晚归的白领金某……他们都属于小人物。他们虽然过着普普通通的日子,但是却是这个社会上绝大多数人正在过的日子。作为一张报纸,理应关注大多数人的生活。因此,对于媒体副刊来说,关注这些小人物,具有非常强的现实意义。同时,这些小人物在生活中的遭遇、他们所经历的故事,往往是大多数人可能遇到过的,因此也最容易引起大家的共鸣。

2)关注焦点人物

所谓焦点人物就是大家普遍关注的人物,他们也往往是新闻人物。这些人物之所以能够成为大众的焦点,肯定有其与众不同的地方,或是他们所做的事,或是他们的经历。比如,在今年暑假期间,千岛湖论坛上就出现了一名网名为“好心人520”的焦点人物,他之所以引起了众多网友的关注,是因为在暑假期间他骑单车15天跋涉了三千多里,从杭州骑行到了北京天安门广场。当网友“好心人520”返回淳安后,笔者第一时间联系上了他,为他做了一期《百姓叙事》,取得了不错的反响。笔者认为,越是焦点人物,他们的故事就越有吸引人之处,读者越希望了解他们,如果采写得当,其作品必然能得到读者的喜爱。

3)关注“边缘”人物

所谓“边缘”人物,就游离于社会主流之外的人物。他们可以是顽固坚守某一理念却为大众所不接受的人,可以是沉沦于社会边缘的迷途者,也可以是各种各样的忏悔者。再今年1026日,《杭州日报》的《倾听・人生》栏目就刊出了一篇题为“洗尽风尘”的媒体副刊,通过收容教育所中辅导员的口吻,讲述了她接触到了形形色色正在接受收容教育的卖淫女的故事。文章通过生活中的一件件小事,既反映了这些年幼迷途者的内心世界,也反映了政府和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对她们的帮助和关爱。这样的题材,不但故事精彩,而且还极富有教育意义。

 

  媒体副刊的采写要点

 

找到一个值得采写的人物,这是每一篇媒体副刊成功的首要因素,对于一个记者来说确实是可喜可贺的。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这仅仅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只有在随后的过程中,做到采访到位、写作到位,才能诞生出一篇好文章。因此,副刊媒体的采访和写作技巧也非常重要。

笔者认为,作为一名副刊记者,在采写中最重要的是做到以下三个方面。

1)低姿态采访

笔者认为,媒体副刊,尤其是党报的媒体副刊,应该要站到比读者更低的姿态。只有保持低姿态,才能使对方把你当做一位安静听众,才能在采访时贴近被采访者的内心。

我们都知道,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特性格,都有不一样的心理防线。有些采访对象是社会的焦点人物,他们所作的事得到了许多人的赞赏,因此他们自信满满,在接受采访时表达欲望强,往往口若悬河。对于这些人,要给予他们表达的机会,不能仅仅因为嫌弃对方话多且偏离重点而多次打断他们的阐述,须知记者此时只是一名普通的听众;有些采访对象是社会的“边缘”人,他们经历过我们所没有经历过的事,他们的内心或许曾经受过伤害,导致不愿迅速表达。对于这些人,记者要注意言辞,在说话、动作等各方面尽量低姿态,在采访时要保持足够的耐心,以免引起对方的反感。

2)平民化视角写作

所谓平民化视角,就是站在普通百姓的角度上观察事物、思考问题、讲述故事。从价值论角度来说,我们都是社会的一份子,而社会的主体是普通百姓,从平民化视角写作,最能反映社会民生和广大群众的内心世界,也最符合价值观理论。

笔者认为,平民化视角写作的关键在于真实。报道只有真实才能具有生命力,经得起时间考验。无论采访对象是谁,无论他是小人物、焦点人物还是“边缘”人物,他们都是有血有肉的人。比如,张海迪曾产生过自杀的念头,孔繁森对第二次到西藏工作也有思想斗争,但是这些真实的情况并不会影响文章主题,反而会使文章更加真实、富有感染力。

《解放军报》曾刊登过一篇题为《从科学家到农民》媒体副刊,主要讲述了科学家袁隆平的故事。为什么把标题取为《从科学家到农民》而不是《从农民到科学家》呢?笔者认为,这和该文章的平民化视角有关,这也正是作者的高明之处。在这篇文章中,记者让典型人物回归常理、常态、常情,让大家感受到袁隆平是一位伟大但又非常平凡的人,他就在我们身边,就这样,一个丰满、生动、立体、真实的典型人物形象跃然纸上。

3)时刻牢记自己的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

笔者认为,作为一张报纸,特别是一张党报,应该承担起自己的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而承担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的载体,不仅仅包括新闻报道,也包括媒体副刊,这就要求副刊记者在采写时牢记自己的责任,要有爱心、耐心、责任心。因此,记者在采写相关稿件中,应该抓住大环节,避免政治性和导向性差错,体现主旋律;应该深入百姓生活和社会生活,倾听百姓呼声,体验平民生活,努力反映群众疾苦,对老百姓关心的热点和社会难点问题进行报道,并向需要帮助的困难群众伸出援手,体现新闻工作者应有的关怀。

比如,三年前《今日千岛湖》上刊发了一期题为《一叶飘摇的小舟――― 一位13岁女孩的坎坷人生》的媒体副刊,讲述了一个揪心的故事。该媒体副刊见报后,故事中13岁的主人公徐园英获得了广大读者的强烈同情,《杭州日报》的《新闻故事》栏目根据此线索,联手钱江都市频道《大家》栏目,帮助孤独的小女孩千里寻母。随后,《今日千岛湖》对徐园英的故事进行了连续报道,许多读者纷纷打来热线电话询问情况,一些单位更是伸出了关爱之手,取得了非常好的社会影响。

比如,2009年是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同时也是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四。为了纪念新中国成立,《今日千岛湖》在二版推出了《红色记忆――几年淳安遂安解放60周年》特别栏目,引起了许多读者的关注。在报纸的三版,也推出了一期题为《追寻一段67年前的记忆――二战“杜立特空袭”飞行员夜降淳安》的媒体副刊,讲述了这段发生在淳安历史故事,体现了一家媒体对于历史应有的尊重。

再比如,2008年汶川地震后,我县派出了医护人员前往灾区服务当地百姓,当第一批医护人员返回后,《今日千岛湖》推出了一篇题为《在青川的日子》的媒体副刊,讲述了我县医护人员在青川的点滴故事;2010年全国各地医院出现了血荒,各大媒体纷纷呼吁广大市民踊跃献血,笔者采写了一篇题为《吴奕田――淳安无偿献血第一人》的媒体副刊,也起到了宣传无偿献血的作用。

笔者认为,上述的这些媒体副刊所起到的作用,不但在于充实了报纸的版面、为读者提供了许多精彩的故事,更在于反映媒体和记者的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起到了他们应该起到的作用。记者应该时刻提醒自己,无论是选题、采访还是写作过程中,要牢记自己肩负的责任,将这些责任体现在采写的每一个细节。

 

  媒体副刊要重策划、鼓励记者采写

媒体副刊是报纸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面对新的发展形势,那么作为一家媒体,该如何做好媒体副刊呢?笔者认为,应该做好两个方面。

1)媒体副刊要强化策划意识

时代的发展告诉我们,凡事预则立,媒体副刊也需要策划。与新闻策划相比,媒体副刊策划所面对的题材、内容更为宽泛,几乎可以涵盖日常生活的所有方面,包括文学、艺术、娱乐、休闲、旅游乃至各个专业领域。

今年101日,我县新客运中心站正式启用。新车站的启用,引发了我县交通格局和公交格局的大改变,是淳安的一件大事。为了做好这个事件的宣传,在9月份,千岛湖传媒中心在策划了一期新车站启用专题的基础上,还策划了一期题为《我在车站的日子》的媒体副刊,刊发在了《百姓叙事》栏目。根据策划,副刊记者采访了在老车站工作过的老司机、老售票员、老技师和几位熟悉老车站历史的老乘客,通过他们的口吻,讲述了当年发生在老车站的各种故事,抚今追昔,表达对新车站启用的期盼。该媒体副刊的刊发,造浓了新车站启用的宣传氛围,得到了读者的喜爱和相关部门的肯定,这就体现了策划的巨大作用。这样的策划,应该大力提倡。

2)要鼓励记者多写媒体副刊,媒体副刊也能获大奖

对于媒体副刊,许多报社存在着非副刊记者不愿意采写的窘况,这种情况大大制约了媒体副刊的发展。部分记者可能认为,写新闻作品可以获奖,而媒体副刊写了也就只能供自己乐一乐,根本拿不到奖。笔者认为,这是一种错误的观点。

在第19届中国新闻奖评选中,一篇题为《1980,四位新华社记者的西行漫记》的媒体副刊,感动大评委团的80多位评委,喜获一等奖。而这篇媒体副刊发表在《杭州日报》的《倾听・人生》栏目中。《1980:四个新华社记者的西行漫记》采取的是口述实录式的文体,记述的是30年前,四位新华社中青年记者受命调查西北农村的现状,探讨治贫致富的良策,为此他们跨越4(自治区)39县,走村串户,历时半年,行程万里,为党中央全面开展农村包产到户的重大政策,起到决策参考作用的精彩故事。该文章见报后,获得了非常好的社会反响。不仅读者和专家都写信、打电话来称赞它是多年来少见的、有历史纵深感、有思想力度的文章。由此可见,媒体副刊写得好也可以获奖,甚至可以获大奖。

通过审视媒体副刊的作用和面临的问题,笔者认为,每一个记者都应该重新思考记者职业的意义――记者的写作仅仅局限于新闻题材吗?记者的责任感应该体现在怎样的作品中?笔者认为,对于记者来说,常常接触到形形色色的人,遇到各种各样的事情,我们有责任、有义务把每一个他人的精彩故事真实记录,把每一次发自内心的感动细细书写。作为媒体单位,也应该鼓励和提倡记者写媒体副刊,让媒体副刊放光放彩。

 

参考文献:

1,孙官生,《办好专副刊 扩大影响力》,《新闻战线》

2,刘妍,《平民化视角与典型人物报道》,《军事记者》

3,杨乐明,《以打造精品的态度展现党报的副刊姿态》,《浙江新闻界》

4,黄禾青,《“新新闻主义”与党报副刊的亲民路径》,《新闻实践》

5,韩斌、周华诚,“倾听・人生”:党报副刊的成功样本,杭州日报

 

(方俊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