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 耀)
摘要:
关键词:视频新闻拍摄的类型、环境、拍摄技巧、新闻摄像工作者素质
千岛湖新闻网网络视频开通半年来,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使千岛湖新闻网向全媒体时代发展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为了利用好这个平台,新闻摄像者就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视频拍摄水平,下面从视频新闻拍摄的类型、环境、拍摄技巧、新闻摄像工作者素质四方面谈谈自己的想法。
一、新闻拍摄的类型
1、会议新闻拍摄
会议新闻是目前我国各大小电视台,尤其是地方小电视台新闻节目的主要内容,千岛湖新闻网视频开通以来也进行了会议新闻的拍摄,会议新闻看似简单,但要想拍好却十分不容易。总的来说,会议新闻中要重点把握以下几个要点:
以拍摄《我县隆重集会庆祝建党89周年》和《我县召开服务经济发展大会》两个会议视频新闻为例
①主要领导形象――县委书记胡侠和县长凌志峰的形象:会议的主角是领导,无论领导是传达精神还是布置工作,都是会议的主体,因此拍好领导尤为重要。而如何拍好领导,首先要保证胡侠书记和凌志峰县长的特写镜头,该镜头用来交代胡书记和凌县长出席了会议,因此机位要与领导持平(无论领导是站姿还是坐姿),让领导充满画面,但不可过满,以确保画面领导形象端正、整齐。
②次要领导拍摄――在主席台就坐的其他县领导:在主席台就坐的其他县领导有时候需要给特写镜头,而有时候就需要给三三两两的中景,拍摄的时候可以以主要领导旁边的第一位领导为近点斜向拍摄主要领导两边的次要领导,这样由于会议座位的因素,可以保证级别高的领导在近端,低一些的领导在远端,斜向拍摄可以选择两至三人,但不宜更多,更多会使人物变小,不符合拍摄要求。领导排位的问题,在会议新闻中,处理好领导排位问题十分重要,不仅要按照领导级别次序依次安排镜头,这是拍摄会议新闻时要时刻注意的,违反了领导排位,再好的镜头也不能用。
③主席台其他:除了县委书记胡侠和县长凌志峰和主席台就坐的其他县领导的基本镜头外,对于主席台还要拍摄全景镜头、挂会议布标的全景镜头,还要拍摄以县委书记胡侠和县长凌志峰为中心的三人镜头,拍摄这些镜头是为了在新闻片编辑中做补充。
④领导讲话:一般来讲会议末尾会安排领导讲话,这也会体现在新闻稿中,比如县委书记胡侠强调、县长凌志峰指出等等,这也是会议新闻拍摄的主要组成部分。一般来讲拍摄领导讲话时要拍摄特写镜头、以领导为中心的三人镜头并且可以推摄以突出领导、以胡书记、凌县长为前端以两边其他县领导为远端的斜向拍摄;拍摄领导讲话还要注意一定要拍摄领导抬头脱稿的镜头,现在领导讲话大多都使用提前准备好的稿件,但作为领导只会念稿又不太好,所以一定要拍摄胡书记抬头脱稿的镜头,还有,在拍摄胡书记讲话的时候镜头一定要尽量拍摄的长一些,因为在一些新闻稿中,领导讲话的部分比较多,如果镜头不够长,会在后期编辑时捉襟见肘。
⑤其他镜头拍摄:除了上述镜头之外,会议新闻还需要拍摄全景、参加会议人员、发言。像《我县召开服务经济发展大会》这个会议还有颁奖的环节。在拍摄颁奖的时候,一定要快,要站在主席台的一侧,拍摄领奖人依次排队上台的镜头,在拍完上台的镜头后还要立刻拍摄胡侠书记和凌志峰县长颁奖的镜头,拍完这写镜头还要跑到台下,去拍摄领奖人全景;拍摄会议新闻还要注意的是要一左一右地对应拍摄(当然不用一个左、一个右的按顺序拍,都拍了就好),这样不仅可以让镜头更丰富一些,还可以让编辑出来的新闻更加干净、工整。
2、活动新闻拍摄
所谓活动新闻,大致包括一些比如宣传活动、咨询活动、启动仪式、奠基仪式等等,还包括一些社区居民们搞的文体活动,这些新闻事件不同于会议新闻,这些活动形式多样、人员复杂、站位较随意、内容程序较多,因为拍摄这些新闻主要是在熟练掌握好构图技巧的基础上,快速、准确捕捉各个重要的环节,有了这些具有代表性的环节,新闻的内容性就比较明显了。
以拍摄《有机鱼文化节》活动专题为例
3、视频专题片的拍摄
电视专题片是介于电视新闻和电视艺术片之间的一种电视形态,要求既要有新闻的真实性,又要有具备艺术的审美性。
专题片制作流程分为前期策划,中期操作,后期制作。
以拍摄《淳安县排水公司专题片》为例
第一步,拍摄前要和淳安排水公司相关负责人对专题片拍摄的要求、内容、细节等方面进行洽谈,制定出详细的拍摄方案。
第二步,实地拍摄,要分别到淳安排水公司三个污水治理厂去取景,首先要拍摄污水处理厂的外景,通过外景的拍摄初步呈现出淳安排水公司的整体状况;其次,拍摄一下淳安排水公司员工的办公环境,工作状态等画面,画面要求生动、真实,反映出排水公司员工的精神面貌,公司的良好形象;同时还要拍摄下,公司办公楼内部的环境、获得的荣誉称号、公司宣传栏等等内容,最后还要拍摄下,污水处理的各个主要环节和经过处理后污水变清的画面,让观众进一步了解排水公司的功能和用处。
第三步,拍摄完成后,把拍来的视频素材进行后期制作,运用声音、特技、字幕、片头片尾、暗转等技巧对专题片进行细节包装,让片子完美的呈现在观众面前。
拍摄专题片,同期声也很重要
现代观众已经不满足于“只见画面闻其声”从头至尾充满解说词的电视专题片,更希望能从屏幕上欣赏到有声有色的真实世界。这就要求专题片创作人员,不仅要记录下客观世界的真实图像,还必须同时引入现场真实的音响��同期声。
所谓的同期声,包括画面上出现的和未出现的人物语言、动物声响和环境音响,它们分别能真实地传达出人物的思想情感、性格特征和现场空间气氛。同期声所造成的内在氛围和情绪,能给受众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
同期声在电视专题片创作中的运用尤为重要,因为声画合一产生的效果代表了完整的现实存在。同期声的正确运用,可以增强电视专题报道的真实性,可以把事件现场音响、人物的讲话及所表达出来的人物情感直接传递给受众,减少主创人员的转述过程,将一些具有报道价值的信息原原本本地传递给受众,增强了报道的真实可信性和亲和力。
以《拍摄千岛湖首届无核柿节》专题为例
千岛湖首届无核柿节当天,现场是人生人海,丰富节目是一个接着一个,有首届柿王的比拼,有精彩的歌舞表演,有威坪镇的河村板龙表演,有现场魔术,有东北二人转,有现场抽奖,千岛湖新闻网视频专题制作人在剪辑精彩内容的同时,分别在柿王争霸环节中,河村板龙表演期间,无核柿节接近尾声三处地方巧妙的加入了观众欢呼声、主持人的现场解说等现场音效,在无形中增强专题的真实感和现场感,增强观众的参与感,增加了专题信息含量,从而使整个视频专题在内容上和表现手法上变的丰满。这种现场音效的运用较之解说词的简单表述来得更加真实生动,是多少妙笔生花的解说词都无法媲美的。
4、演播室视频直播的拍摄
网络视频直播是传统的电视直播无法替代的,要完成演播室的视频拍摄需要多机位来完成,分别拍摄嘉宾、主持及全景,多机位由直播一体机现场进行编辑切换,经过调音混音、录制、编辑等步骤将编辑好的音视频进行编码、发布,由网站服务器专发给网民。
以拍摄《推进医改步伐 促进全民健康――卫生局局长祝云祥在线访谈》为例,视频拍摄有以下几个步骤。
第一步,安装直播机和摄像机。
第二步,调整摄像机的白平衡,在调好演播室内的灯光后,就要对三台摄像机进行白平衡的调整,由于是在演播室内,一般灯光色温较统一,比较好处理,只要选择标准的白纸置于演播台上方(大概在嘉宾位置坐好后脸部位置)在同一光源照射下,白纸与光源的照射方向一致,然后用镜头对准白纸并使其充满画面,稳定住摄像机后按下White Balance键,等待数秒后,在摄像机寻像器中看到显示“OK”,表示白平衡调整工作成功。
第三步,调整摄像机的光圈,在调试完白平衡后,等候嘉宾卫生局局长祝云祥和主持人坐到演播台前,根据嘉宾祝云祥局长和主持人的脸型,皮肤的颜色等因素进行摄像机光圈大小的调整,总的要求就是确保三台摄像机在呈现的整个画面是平均曝光,呈现的图像均匀、清晰。
第四步,在调整完摄像机光圈后,就是要调整摄像机的画面,要注意保证拍摄方向的统一性,其目的在于正确处理镜头间的方向关系,使观众对各个镜头所表现的空间有完整、统一的感觉。在演播室有三台摄像机,中间的一台摄像机是主机,取的是视频访谈的全景,画面要求突出此次访谈的主题――《推进医改步伐 促进全民健康》,同时在嘉宾卫生局局长祝云祥和主持人的两侧要留出一定的空间,使画面呈现出大气、方正的感觉;拍摄嘉宾卫生局局长祝云祥摄像机机位一般放在主机的左边,斜对着祝云祥局长,要求呈现出的画面是左边宽,右边窄;而拍摄主持人摄像机的机位一般放在主机的右边,斜对着主持人,要求呈现出的画面是左边窄,右边宽。为什么要这样调整画面布局呢?因为访谈节目,嘉宾和支持人是要有交流的,这样的布局会使观众在单看个人画面时,也能够感觉嘉宾和主持人在交流。
第五步,摄像机白平衡、光圈、画面都调整完毕之后,就可以放心的进行视频直播了,在进行视频直播期间,直播系统采用淡入淡出的功能,对全景画面和个体画面进行互相切换,使直播画面效果更加的丰富,更加的灵活。
二、新闻视频拍摄的环境
1、雨天拍摄
下雨天,除天空本身的亮度较高外,地面景物平均亮度较低,显得阴暗。在雨天进行新闻拍摄时,不宜选用大面积的天空为背景,少要或不要天空;以人物、绿树、山峦或建筑物为背景;雨天拍摄要使画面中既有明亮的高光部分又有暗淡的低调部分,以手动光圈控制曝光量,尽量扩大景物的亮度范围以达到丰富画面影调的目的。雨天的光线变化较大,一般来讲,云层薄且高时亮度高,云层厚且低时亮度低,两者之间的曝光量可以相差几倍。当画面中背景明亮并且范围较大时,应相对减少曝光量以防背景过亮失去层次;当画面中背景是大面积的灰暗色调时应相对增加曝光量提高小面积的明亮物体的亮度,拉开画面影调反差。
2、黑夜拍摄
新闻事件随时随地都可能发生,如果遇到在黑夜进行拍摄时,首先是补光,利用外加光源或闪光灯,在黑夜中找到你要拍摄的对象,然后进行手动调焦,握稳镜头,找到物体的焦点进行拍摄;二是如果有三角架等辅助设备,可以把摄像机架在辅助设备上,保持稳定,同时降低快门速度(延长到足够的曝光时间),对新闻事件进行拍摄;三是在不需要大景深的情况下,尽量开大光圈(数字越小表示光圈越大,如F1.8>F3.5),使用高感光度, 尽量靠近被拍摄物体。
3强光下的拍摄
在强光下拍摄新闻视频时,是一种很常见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要拍好新闻视频就要科学地观察光线并正确地运用光线。要注意几个方面的要求,第一,摄像机镜头尽量避开强光源,避开强光源可以有效地减少画面中的亮度反差和亮度不平衡。比如,人的面部表情在强光曝光,面部表情难以看清;如果不依据人脸的亮度进行控制曝光,那人脸则因为曝光过度而出现大面积“嗤光”。 第二是在强光照射的情况下拍摄,最好使用手动光圈。随着镜头的运动随时调整曝光量,使拍入画面的景物亮度平衡而一致。如用自动光圈,由于摄像机内电三测光系统自动调整曝光量的速度慢于拍摄时镜头运动的速度,画面中会出现忽明忽暗的现象,破坏整个画面的光调气氛。
三、新闻视频的拍摄技巧
推、拉、摇、移、切…是摄像者应掌握的基本要领。在新闻视频的实际拍摄中,我们不可能在忙乱的场面下平稳、流畅地完美处理,这就要求摄像者能够灵活运用掌握的熟练拍摄技法,尽可能地拍出较为理想的视频效果。
首先,要拿稳摄像机。新闻拍摄不可能用三脚架进行固定拍摄,这就要求直接用肩膀或者手臂来支撑摄像机,如果摄像者是用肩扛摄像机进行新闻拍摄,摄像者最好两脚要撑开,与肩同宽,与水平面保持平衡,这样拍出的效果就比较稳定,而肩扛摄像机运动拍摄时,两腿最好走直线、迈小步,腿弯曲,要尽量使摄像机与肩保持一定距离,双臂最好展开并离开左右胸;如果摄像者是用手臂支撑进行新闻拍摄,练好手臂耐力十分重要,最好的方法是用右臂紧贴右肋,再用左手轻轻地扶住摄像机,减少抖动,这样的拍摄效果最佳。而拍摄画面的始终保持画面基本线条“横平竖直”。因为,人们观察事物的习惯先是水平方向后是垂直方向这么一个逻辑习惯,因此,镜头的拍摄必须符合观众的思维方式和视觉观察规律,以便观众容易接受,这才是真正的“稳”。
其次,少用推、拉、摇、移等移动镜头。电视新闻的拍摄应少用推拉摇移,多用固定镜头。这主要是固定镜头相对于移动镜头来说,每条电视新闻长度有限,为了增加单位时间的信息含量,多用一些固定镜头能使得观众在短时间内了解到自己想知道的信息。对推、拉、摇、移等运动镜头,要用得恰到好处,根据其不同的功能,有目的的使用,增加新闻的表现力。
再次,要对新闻事件下一步将要发生、进行的场面要有预见、判断能力。这一条很重要,如果缺乏这方面的预见性,很有可能会使一些关键镜头漏拍,对新闻事件的完美呈现产生一定的影响。新闻摄像者还要善于捕捉的镜头,运用多种多样的表现手法,使拍摄的新闻事件画面更加的生动,更加的有表现力。
还有,要注意画面拍摄的构图。人物不要重叠,摄像者在拍摄时所处位置十分关键,必要时要注意及时移动、变化位置和角度。同时随着拍摄的环境不同应及时调整机器的色彩平衡度、感光度,必要时进行补光处理。
最后,在保养摄像机方面。冬季、雨季要注意机器的保暖、防雨,防止电磁干扰也很重要。
四、新闻摄像工作者素质
一是对拍摄对象及事实的新闻和表现价值的挖掘识别判断能力。新闻摄像是对现实当中具有报道和表现价值的真人真事的拍摄活动,因此它首先要求新闻摄像记者对现实生活中的事件或人物是否具有报道价值或表现价值要能够加以认识和识别。对于新闻摄像记者来说,摄像机好比手中的“笔”,只有首先具有判断拍摄对象的哪些过程和情景具有新闻价值或表现价值的能力,才谈得上运用摄像机去拍摄。
二是运用画面语言准确恰当反映、说明、揭示和表现事件或事实的能力。发现了有价值的情景内容,还要能够运用恰当的画面语言和摄像技巧给以反映、说明和表现。并非到了拍摄现场,随便拍几个镜头就都能准确反映、说明和表现事实。除了选择的情景最能反映、揭示和表现事实的特点和本质之外,运用恰当的镜头焦距与景别、合适的角度以及合理的技法来反映情景内容也十分重要。
三是拍摄现场迅速判断构思的能力。新闻摄像不同于艺术性质摄像和科教服务性质的摄像,后者或在内容上属于一种虚构和表演,或出于目的要求的不同,往往可以由编导来控制或干预,而且拍摄之前往往可以充分准备。而新闻摄像拍摄的内容,其发生和存在往往不受新闻记者的主观意志所决定。也就是说,摄像记者在拍摄之前,并不能准确确定拍摄什么以及应该如何拍摄,而完全要根据现场的情况以及事件的发展变化来决定。新闻摄像在拍摄现场,不仅要决定拍摄那些具体情景,还要决定怎样拍摄。这就要求新闻摄像在判断构思上必须迅速。
四是敏捷的身手和对摄像机熟练运用的能力。判断构思的能力人们俗称“眼到”,意指根据观察到的情况迅速决定下一步要拍摄什么以及怎么样拍摄。对于新闻摄像来说,“眼到”当然也是必备的能力,但仅有“眼到”还不行,还必须要做到“手到”。因为只有“手到”了,“眼到”才会落到实处。所谓“眼到手到”,是指思维能力与行为能力的和谐一致和配合得当。而要做到这一点,敏捷的身手和对摄像机的熟练掌握都是必不可少的。
参考文献
《西部广播电视学刊》杂志 2007年第1期 总第108期
《电视新闻与纪录片摄影》,胡立德著,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方耀)
走向全媒体——千岛湖传媒中心十年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