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财务管理与成本控制
  发布时间:2011-10-23 10:23:25   
浅析财务管理与成本控制

   

[摘 要]财务管理之所以是企业管理的核心,因为它是通过价值形态对企业资金运动的一项综合性的管理,渗透和贯穿于企业一切经济活动之中。因此,加强财务管理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关键。我们应从成本控制入手把财务管理目标推向一个新阶段,这是企业目前财务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工作。

 

[关键词]财务管理、成本控制,问题,对策

 

 

 

 

 

 

 

 

 

 

 

 

 

 

 

 

 

 

 

 

 

 

 

 

 

目 录

 

引言……………………………………………………………………………1

1. 财务管理的目标是实现企业价值最大……………………………2

1.1财务管理发展简史………………………………………………………2
1.2
财务管理在企业中的重要作用…………………………………………2

1.2.1投资过程中应加强财务管理,提高投资效益,降低投资风险………2

1.2.2加速营运资金周转,提高资金利用效果……………………………3

1.2.3合理安排筹资,使资本结构达到最优,以降低筹资成本……4

1.2.4严格遵循收益分配原则,是财务管理的重要工作……………4

2. 成本控制是保证财务管理目标得以实现的坚实基础………………… …5

2.1成本预测………………………………………………………………6

2.2成本决策……………………………………………………………………6

2.3成本计划……………………………………………………………………6

2.4成本日常控制………………………………………………………………6

2.5成本核算……………………………………………………………………7

2.6成本分析……………………………………………………………………7

2.7成本考核…………………………………………………………………7

3.财务管理与成本控制中存在问题………………………………………7

3.1企业领导缺乏对财务管理人员的培养……………………………………7

3.2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的关系不能正确处理……………………………8

3.3企业领导的职责问题……………………………………………………8

3.4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8

4、解决问题的对策……………………………………………………………9

4.1在认识上……………………………………………………………………9

4.2在组织上…………………………………………………………9

4.3 在财会工作上………………………………………………………………9

4.4 在措施上……………………………………………………………………9

参考文献……………………………………………………………………10

 

 

 

 

 

 

 

 

 

 

 

 

 

 

 

 

 

 

 

 

 

 

 

在商品经济条件下,社会产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也表现为使用价值的生产和交换过程及价值的形成和实现过程的统一。在这个过程中,劳动者将生产中所消耗的生产资料的价值转移到产品或服务中去,并且创造出新的价值,通过实物商品的出售或提供服务,使转移价值和新创造的价值得以实现。企业资金的实质是生产经营过程中运动着的价值。

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实物商品或服务在不断地变化,它们的价值形态也不断地发生变化,由一种形态转化为另一种形态,周而复始,不断循环,形成了资金运动。所以,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一方面表现为实物商品或服务的运动过程,另一方面表现为资金运动过程;资金运动不仅以资金循环的形式而存在,而且伴随生产经营过程的不断进行,因此资金运动也表现为一个周而复始的周转过程。资金运动是企业生产经营过程的价值方面,它以价值形式综合地反映着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企业的资金运动,构成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一个独立方面,具有自己的运动规律,这就是企业的财务活动。企业的资金运动和财务活动离不开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

一言以蔽之,企业财务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客观存在的资金运动及其所体现的经济利益关系。前者称为财务活动,后者称为财务关系。

财务管理是企业组织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的一项综合性的管理工作。财务活动包括投资、资金营运、筹资、和资金分配等一系列行为。

财务管理区别于经济管理中的其它管理工作,具有涉及面广、综合性强、灵敏度高等特点。因此,抓企业管理应以抓财务管理为基础,为入手点。并把财务管理中的成本核算与控制全方位引入到企业财务管理中去,两者有机结合,才能保证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得以实现。本文着重分析财务管理与成本控制的依存关系。

 

 

 

1、财务管理的目标是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1.1、财务管理发展简史
 
 财务管理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结果,企业财务管理大约起源于15世纪末16世纪初,是财务管理的荫芽时期;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财务管理的成长期;20世纪70年代是西方财务管理理论走向成熟的时期。

财务管理在国内直到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1993年,党中央十四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国有企业的改革方向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实行科学的企业管理(财务管理),”财务管理才被重视起来。也正是这一时期,随着《公司法》、《会计法》等多项财务法规建立健全起来,财务管理才逐步发展完善。目前,国有企业正在加快企业改制工作。单一的国有企业正朝着投资主体多元化的股份制混合型经济形式发展,经营者与企业职工持股使国有企业和广大员工真正成为一个命运共同体。国有企业转换经营机制之后,将成为真正的市场竞争主体与法人治理实体。

1.2财务管理在企业中的重要作用

   企业规模不断扩大,经济活动的日益复杂和财务风险的日益加剧也迫切要求企业加强财务管理。因此必须明确认识到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加强财务管理工作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财务管理在企业组织机构中属于较高层次是对企业价值的综合管理。所以说财务管理在管理控制、资源分配、业绩评价中起核心主导作用,能够对与决策有关的诸多要素进行平衡,从而在经营决策中起核心作用。

1.2.1投资过程中应加强财务管理,提高投资效益,降低投资风险

 投资是指特定经济主体(包括国家、企业、个人)为了在未来可预见的时期内获得收益或使资金增值在一定时期向一定领域的标的投放足够数额的资金或实物等货币等价物的经济行为,企业在投资过程中必须考虑投资规模(即为确保获取最佳投资效益、企业应投入的资金数额);同时还必须通过投资方向和投资方式的选择来确定合适的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效益、降低投资风险,企业投资有广义和狭义投资之分,广义的投资包括对外投资(如投资购买其他公司股票、债券或与其他企业联营或投资于外部项目)和由内部使用资金(如购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流动资产等),狭义的投资仅指对外投资。财务管理中的项目投资是一种以特定建设项目为对象,直接与新建项目或更新改造项目有关的长期投资行为,项目投资具有投资内容独特(每个项目都至少涉及一项固定资产投资),投资数额多、影响时间长(至少一年或一个营业周期以上)、发生频率低、变现能力差和投资风险大的特点。因此在投资程序中应按如下步骤操作:①提出投资领域和投资对象;②评价投资方案的财务可行性;③投资方案比较与选择;④投资方案的执行;⑤投资方案的再评价。证券投资(包括股票、债券、基金及衍生金融资产投资)其目的是①暂时存放闲置资金;②与筹集长期资金相配合;③满足季节性经营以及未来经营活动对现金的需求;④获得对相关企业的控制权。企业的投资活动涉及到企业内外的各方面,为了获得稳定收益,必须运用科学合理的方法来降低成本、风险。

1.2.2加速营运资金周转,提高资金利用效果

营运资金,又称循环资本,是指一个企业维持日常经营所需的资金,通常指流动资产减去流动负债的差额。用公式表示为:

营运资金总额=流动资产总额-流动负债总额

使用“营运资金”这一概念,是因为在企业的流动资产中,来源于流动负债的部分由于面临债权人短期索求权,而无法供企业在较长期限内自由运用。只有扣除短期负债之后的剩余流动资产,即营运资金,才能为企业提供一个宽裕的自由使用期间。

营运资金是流动资产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因其具有较强的流动性而成为企业日常生产经营活动的润滑剂和衡量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的重要指标。在客观上存在现金流入量与流出量不同步和不确定的现实情况下,企业持有一定量的营运资金十分重要。

营运资金的周转通常与现金周转密切相关,现金的周转过程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①存货周转期,是将原材料转化成产成品并出售所需要的时间;②应收账款周转期,是将应收账款转换为现金所需要的时间;③应付账款周转期,是从收到尚未付款的材料开始到现金支出之间所用的时间。现金循环周期的变化会直接影响所需营运资金的数额。一般来说,存货周转期和应收账款周转期越长,应付账款周转期越短,营运资金数额就越大;相反,存货周转期和应收账款周转期越短,应付账款周转期越长,营运资金数额就越小。此外,营运资金周转的数额还受到偿债风险、收益要求和成本约束等因素的制约。为此,为提高营运资金周转率,企业的营运资金应维持在既没有过度资本化又没有过量交易的水平上。

1.2.3合理安排筹资,使资本结构达到最优,以降低筹资成本

企业筹资,是指企业根据其生产经营、对外投资以及调整资本结构等需要,通过一定的渠道,采取适当的方式,获取所需资金的一种行为。按照资金的来源渠道不同,可分为权益性筹资和负债性筹资,负债性筹资一般承担较大的风险,但其具有抵税效应,付出的资金成本较低。

资本结构是企业筹资决策的核心问题。企业应综合考虑有关影响因素,运用适当的方法确定最佳资本结构,并在以后追加筹资中继续保持,企业现有资本结构不合理,应通过筹资活动进行调整,使其趋于合理化。影响资本结构的因素包括:①企业财务状况;②企业资产结构;③企业产品销售情况;④投资者和管理人员的态度;⑤贷款人和信用评级机构的影响;⑥行业因素;⑦所得税税率的高低;⑧利率水平的变动趋势。企业必须权衡财务风险和资金成本的关系,确定最佳资本结构。最佳资本结构是指在一定条件下使企业加权平均资金成本最低、企业价值最大的资本结构。具体方法有:每股收益无差别点法、比较资金成本法和公司价值分析法。

1.2.4严格遵循收益分配原则,是财务管理的重要工作

  企业通过经营活动赚取收益,并将其在相关各方之间进行分配。企业的收益分配的广义的收益分配和狭义的收益分配两种。广义的收益分配是指对企业的收入和收益总额进行分配的过程,狭义的分配则是指对企业净收益的分配。本文所指的收益分配是指企业的净收益的分配。

作为一项重要的财务活动,企业的收益分配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①依法分配原则:企业的收益分配必须依法进行。企业的收益分配涉及国家、企业、股东、债权人、职工等多方面的利益。正确处理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协周各方面的利益矛盾是进行收益分配的重要方面。为了规范企业的收益分配行为,国家颁布了相关法规。这些法规规定了企业收益分配的基本要求、一般程序和重要比例,企业应当认真执行,不得违反。

②资本保全原则:企业的收益分配必须以资本保全为前提。企业的收益分配是对投资投入资本的增值部分所进行的分配,不是投资者资本金的返还。

③兼顾各方面利益原则:企业的收益分配必须兼顾各方面的利益。企业是经济社会的基本单元,企业的收益分配直接关系到各方的切身利益。企业除依法纳税外,投资者作为资本投入者、企业的所有者,依法享有净收益分配中应当体现出对债权人利益的充分保护,不能伤害债权人的利益。另外,企业的员工是企业净收益的直接创造者,企业的收益分配应当考虑到员工的长远利益。因此,企业进行收益分配时,应当统筹兼顾,维护各利益相关团体的合法权益。

④分配与积累并重原则:企业的收益分配必须坚持分配与积累并重的原则。企业赚取的净收益,一部分对投资者进行分配;另一部分形成企业的积累。企业积累起来的留存收益仍归企业所有者拥有,只是暂时未作分配。积累的留成收益不仅为企业扩大再生产筹措了资金,同时也增强了企业抵抗风险的能力,提高了企业经营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有利于所有者的长远利益。正确处理分配与积累之间的关系,留存一部分净收益以供未来分配之需,还可以达到以丰补歉,平仰收益分配数额波动,稳定投资报酬率的效果。因此,企业在进行收益分配时,应当正确处理分配与积累之间的关系。

⑤投资与收益对等原则:通常而言,企业的收益分配必须遵循投资与收益对等的原则,即企业进行收益分配应当体现“谁投资谁受益”、收益大小与投资比例相适应的原则。投资与收益对等原则是正确处理投资者利益关系的关键。

2、成本控制是保证财务管理目标得以实现的坚实基础

在企业发展战略中,成本控制处于极其重要的地位。如果同类产品的性能、质量相差无几,决定产品在市场竞争的主要因素则是价格,而决定产品价格高低的主要因素则是成本,因为只有降低了成本,才有可能降低产品的价格。成本控制必须首先是全过程的控制。成本控制的中心任务,是促使企业降低成本、费用,改进生产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广义的成本控制就是成本经营,强调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和方面进行全过程的控制。为了实现有效的成本控制,必须做好以下各个环节。具体包括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计划、成本日常控制、成本核算、成本分析、成本考核等一系列环节。

2.1成本预测

成本预测是根据与成本有关的各种数据、可能发生的发展变化和将要采取的各种措施,采用一定的专门方法,对未来的成本水平及其变化趋势作出的科学的测算。通过成本预测,可以减少生产经营管理的盲目性,提高降低成本、费用的自觉性,充分挖掘降低成本、费用的潜力。成本预测既要在计划期开始以前、成本决策之先进行;还要在成本计划执行过程中经常地进行。

2.2成本决策

成本决策是根据成本预测提供的数据和其他有关资料,在若干个与生产经营和成本有关的方案中,选择最优方案,确定目标成本。为了进行成本决策,应该在成本预测的基础上,拟订各种提高生产、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和降低成本、费用的方案,并且采用一定的专门方法对各该方案进行可行性研究和技术经济分析,据以作出最优化的成本决策,确定目标成本。进行成本决策,确定目标成本是编成本计划的前提,也是实现成本的事前控制、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

2.3成本计划

成本计划是根据成本决策所确定的目标成本,具体规定在计划期内为完成生产经营任务所应支出的成本、费用,并提出为达到规定的成本、费用水平所应采取的各项措施。成本计划是降低成本、费用的具体目标,也是进行成本控制、成本分析和成本考核的依据。成本计划的编制过程,也是进一步挖掘降低成本、费用潜力的过程。

2.4成本日常控制

主要是指对生产阶段产品成本的控制。即运用一定的方法将生产过程中构成产品成本的一切耗费限制在预先确定的计划成本范围内,然后通过分析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之间的差异,找出原因,采取对策以降低成本。

 

2.5成本核算

成本核算是对生产经营过程中实际发生的成本、费用进行计算,并进行相应的账务处理。

成本核算一般是对成本计划执行结果,亦即成本控制结果的事后反映。为了更加有效地控制成本、费用,有条件的企业,还应在各项成本、费用发生的当时,就计算实际成本、费用脱离定额或计划的差异,进行成本、费用差异的事中核算,以便为成本的事中控制和事中分析提供数据。

2.6成本分析

成本分析是根据成本核算提供的成本数据和其他有关资料,与本期计划成本、上年同期实际成本、本企业历史先进的成本水平,以及国内外先进企业的成本等进行比较,确定成本差异,并且分析差异的原因,查明成本超去的责任,以便采取措施,改进生产经营管理,降低成本、费用,提高经济效益。成本分析一般在期末(例如月末、季末、年末),即事后定期的进行。成本分析提供的信息应及时反馈。对于实际成本、费用中存在的超支和浪费,应该及时采取措施,改进工作,消除超支和浪费;对于成本计划、消耗定额本身存在的问题,应该按照规定修订计划、定额。通过成本分析,还可以为成本考核提供依据,为未来成本的预测和决策,以及编制新的成本计划提供资料。

2.7成本考核

成本考核是在成本分析的基础上,定期地对成本计划的执行结果进行评定和考核。为了分清经济责任,使成本考核更加合理,在对企业成本计划和企业内部各责任成本指标的执行结果进行考核时,都应剔除客观因素(即不可控因素)对成本变动的影响。成本考核应该与奖惩制度相结合,根据成本考核的结果进行奖惩,以便充分调动企业职工执行成本计划、提高经济效益的积极性。

3、财务管理与成本控制中存在问题

当前,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核心作用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成本控制没有落到实处,成本管理的思想没有得到创新。存在其主要问题是:
    3.
1企业领导缺乏对财务管理人员的培养

企业普遍注重对科研技术人员的培养,而对管理人员的素质提高重视不够,对会计人员重使用轻培养,会计人员满负荷地工作只能使其被动地处理日常事务,却很难有时间和精力主动钻研深层次的管理问题,对介入财务管理心有余而力不足。财务管理工作基础薄弱,对现金管理不严,生产经营过程中坐支、大额使用现金购物,借用银行账户,个人借款长期挂账而不清理的现象屡见不鲜。资金使用缺少计划安排,过量生产或购置实物资产,无法应付经营急需的资金,陷入财务困境。应收账款清收乏力,周转缓慢,造成资金回收困难。原因是没有建立严格的赊销政策,缺乏有力的催收措施,应收账款不能收回形成呆账、坏账。存货失控,造成资金呆滞。很多企业月末存货占用资金往往超过其营业收入的三倍以上,原因是重生产、轻销售、重产量、轻质量,管理混乱,白条抵库、质次价高。
    3.2
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的关系不能正确处理。

或出于认识原因,或出于奔忙,在核算事务中导致出现重核算轻管理,重视资金运作和会计结构,轻视会计资料的加工处理和经济活动分析,淡化了财务管理自身在单位管理的核心地位和参谋决策作用。成本费用管理水平低下,相当数量的企业普遍存在成本费用核算不实,控制不严,控制体系不健全等问题。在成本费用管理过程中,往往片面追求利润,人为造成成本费用不实。企业会计基础工作不健全,成本核算缺乏真实准确的数据资料,企业内部缺乏科学有效的成本费用控制体系。
    3.3
单位领导的职责问题

大多数企业厂长、经理既是企业资产的代表者,又是企业经营的负责者,也是职工和自我利益的代表者 ,在这样三职集于一身的情况下 ,厂长、经理任命的财务部门负责人必然要对这位经营者“负责”,迫使会计人员做假帐、报虚数,形成“厂长财务”、“经理报表” ,造成会计信息失真 ,谈何财务管理作用的发挥。 

3.4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多数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不够全面,没有覆盖所有的部门和人员,没有渗透到单位各个业务领域和各个操作环节,使单位会计工作秩序混乱、核算不实而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现象极为严重。 

4、解决问题的对策

 

要充分发挥财务管理的核心地位,对财务管理与成本控制存在问题采取必要措施,在单位管理中充分发挥财务管理的核心地位:

4.1在认识上

要确立财务管理在单位管理中的核心地位,以抓财务管理为主,带动整个单位管理水平的提高,促进单位发展。

4.2在组织上实行委派会计作用制。对委派会计人员通过单位推荐、向社会公开招聘等形式产生候选人,进行业务素质、政治素质和协调能力的考试考核,择优录取,发放录取通知书,对被录用人员在聘用期间签订合同,发放委派书,区分不同的职务和职称,实行职务工资,在一个单位连续工作时间3-5年,以利会计改革手段的落实和会计队伍的稳定。

4.3 在财会工作上

要正确处理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的关系,以会计核算为基本,以财务管理为重点,在抓好会计核算工作的同时,加大财务管理力度,充分发挥财务管理的职能和作用。

4.4 在措施上

有组织、有计划地给财务人员创造学习条件,促使其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的提高。培养财会人员不仅要懂得会计核算,更重要的是善于理财,善于管理。

总之,我们应从成本控制入手,力争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从而促进单位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会太,《20世纪西方财务管理的发展》,《经济管理》,2000年第(6)期。

[2] 欧阳令南, 《公司财务》 ,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3] 王光远,《财务会计和财务管理理论研究》,中国审计出版社2001年版。 [4] 荆新,《财务管理学(第四版)》,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5] 乐艳芬, 《成本管理会计》,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6] 杜晓荣陆庆春张颖成本控制与管理》, 2007年版

[7] 傅建设周丽丽,《成本会计学(傅建设)》,立信会计出版社2008年版

[8] 陈珂,《企业战略成本管理研究》,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8年版

[9] 刘庆元,刘宝宏,《战略管理:分析、制定与实施》,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

[10] 尤登弘,《 赢在成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

[11 ] 高立法曹云虎,《现代企业成本控制实务》,经济管理出版社

2008年版。

 

 

(方育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