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镣铐也能跳好舞——浅谈小说笔法在新闻报道中的灵活运用
  发布时间:2012-04-10 16:27:02   

方 俊 勇

 

【论文摘要】新闻报道和文学创作是两个不同概念,前者侧重真实性,后者侧重艺术性,所以一直以来新闻写作都有“带着镣铐跳舞”之称。随着社会发展和读者的需求不断提升,人们对新闻报道的要求越来越高,在强调新闻性的同时,也对艺术性提出了一定要求。其实,新闻报道的真实性与运用小说笔法并不矛盾,如果能恰当地运用叙述、逻辑推理、抒情笔法、史家笔法等一系列小说笔法,同时妥善处理好几个注意点,就能增强文章的艺术性,让新闻报道更出彩。目前,小说笔法的运用已经渐渐为广大新闻工作者所接受和喜爱,成为了跳好“镣铐舞”的必备技能。

【关键词】新闻报道  小说笔法  注意点

 

新闻报道的最大作用是传递信息,这是其第一功能。从目前我国的媒体现状来说,尤其是对于地方性党报而言,都特别重视政治性、引导性和真实性。具体到新闻报道的写法,在过去的许多年里,报纸的新闻创作手法太过于强调新闻的写实性,以至于渐渐放弃了文学的许多创作手法,写作套路僵化,文章嚼之无味。其实在新闻报道中,我们可以借用很多写作手法,小说笔法就受当其中。

小说笔法和新闻报道不矛盾

什么是小说笔法呢?笔者翻阅了许多文献资料,都只有大意,没有形成统一的概念。笔者认为,所谓小说笔法,是一种综合性的写作技巧,这种技巧多见于各种长、中、短篇小说,对文章的气氛熏染、主题突出等起到了重要作用。

许多新闻工作者在新闻写作中都不太敢于使用小说笔法。他们片面地从“小说笔法”的字面出发,认为新闻和小说不能混于一谈。其实,小说笔法仅仅是许多小说写作中采用的一种创作手法而已,并非小说创作专用,没有固定的使用文体。

以前的许多新闻报道,因为政治性强导致不敢赋予艺术性,而艺术性的缺乏又会导致缺乏感染力,这会很大程度上影响新闻报道的宣传效果。如果能够把新闻报道的政治性、新闻性、文学性融为一体,定能获得读者的喜爱,极大增强宣传效果。另一方面,现在的媒介越来越多, 信息获取渠道日益丰富, 报纸必须要依靠文章的深度、厚度争夺受众市场。而新闻报道一旦要深入、有厚度,内容固然重要,但是也需要一定表现艺术,只有这样才能将好的题材写精彩,让读者在阅读中失之枯燥。如果把传统的八股文式新闻写作手法比作是“用铅笔绘画”,那合理运用小说笔法进行新闻写作就是“用五彩蜡笔绘画”。

当前,全国新闻媒体都在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新闻报道的方式,也就是文风,越来越受重视。贴近实际、拥有现场感、拥有艺术性……这些也成为了“改文风”的重要内容。由此,新闻工作者在多下基层、转变作风的基础上,也应该不断尝试新闻报道写作的新技巧,重视小说笔法的利用。

如何在新闻报道中融入小说笔法

小说笔法是一个笼统概念,覆盖了许多种具体的写作手法。现仅就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叙述手法、逻辑推理、抒情手法、细节描写、史家笔法等手法进行一一举例。

1、叙述手法

在新闻报道中,我们可以合理使用顺序、倒叙、插叙等手法。一旦使用得当,就能极大增强新闻的可读性。

比如,2010331日的《今日千岛湖》报上发表了一篇题为《当“上访户”坐上了“监督席”之后――石林镇民主评议村级财务工作见闻》。该文在开头就用了时间上的倒叙手法:“石林镇玳瑁村玳瑁自然村村民练志城怎么也没有想到,今年的民主评议村级财务他会接到村两委的邀请通知,请他全程参与村里和组里的年度民主评议村级财务工作。”

随后,文章慢慢转入了前一年:“练志城就是前些年因村财务管理混乱而上访的领头者。去年,通过村务公开栏内的民主评议村级财务结果后,虽然对村里的财务状况和开支情况全部了解,但一直抱有怀疑态度的他还是觉的心里不踏实……”

这样的倒叙手法,从文章一开头就吸引了读者眼球,营造了悬念,避免了叙述的平板和结构的单调,达到了引人入胜的效果。

此外,插叙在新闻报道中的合理运用,有时能够对主要情节起补充衬托的作用;有时会起到解释说明的作用;有时使文章脉络清晰、结构紧凑。

2、逻辑推理

新闻报道讲究真实性,这就对逻辑推理的运用提出了很高要求。具体在写作过程中,逻辑推理主要起到两方面作用,一方面是对文章整体思路的把握,另一方面是避免细节出现硬伤。

对于前者,在深度报道上使用最为频繁。例如在《今日千岛湖》报上就发过一篇《茶农产销面临新课题》的报道,该报道就通过小标题将文章分为逻辑清楚的四个部分:“产地茶农――劳动力涨了,农资也涨了,青叶价格却跌了”、“茶乡现状――三成自采自制,四成卖给外商,还有三成留在茶园”、“茶叶市场――茶叶每公斤平均价格涨了25元,市场形势看好”、“理性思考:茶叶总体在涨价,茶农为何没能成为受益者?”

前三个部分,全面分析了当前茶叶产业的现状,从茶农到茶园,从茶园到茶叶市场,逻辑上非常紧密。最后,自然而然引出读者的疑问,三个层次有如此不同表现,问题出在哪里呢?就这样,层层递进,水到渠成地进入第四个部分,对问题进行更深层次分析。如此以来,就能体现较强的逻辑思辨能力,提升新闻报道的说服力。

对于后者,主要运用于字句之间,一旦不慎引发逻辑混乱,就将造成难以弥补的错漏。比如,有的新闻报道上说“道路上有协警在执法”,从逻辑上说,这是不通的,因为协警是没有执法权的。又比如,有的新闻报道上,前面刚刚介绍过同行的是三个人,后面却忽然来了一句,这四人如何如何,让读者不知到底是几人。再比如,有的新闻报道上说,一个案件发生在当天上午,但是文章后面却提到前一天就接到了案件举报,让人百思不解。因此,在新闻报道写作中,就应该重视逻辑手法运用,瞻前顾后,确保逻辑正确。

3抒情手法

2011年正月,我县发生重大森林火灾。杭州日报在27头版推出了大篇幅新闻报道《烈火丹心 ――淳安县姜家镇浮林村山林火灾扑救纪实》。该新闻报道就很好地运用了抒情手法。

报道开头就写道:“红彤彤的春联还没干透,白色的挽联就要挂起来。为新年准备的腊肉、腊鸡鸭还没下锅,放下碗筷的家人却再也回不来了。为扑救一场山林大火,淳安县姜家镇浮林村的8个家庭,生活突然转弯,陷入一片悲伤。”寥寥数笔,极尽抒情之能事,为全文营造了悲伤和感人的氛围,定下了全文基调。

到了文章中间,对火情因为风向变化而忽然转重也有非常抒情性的描述。在讲述这个转折点上,其实能运用很多不同的写作手法,但是作者却只用了一句话:“风,是这场山火另一个肇事者,也是最可怕的肇事者”。这简短的一句话,不但承上启下,而且紧扣读者的心。句子上看极其朴素,但是含义上却极其抒情,让人们忍不住在痛骂肇事的“风”之余,增添对烈士的同情和敬佩。

当然,抒情手法的具体运用是多种多样的。在许多新闻报道中,可以将文字风格散文化,甚至引入诗歌。

4细节描写

细节描写的最大作用是,增强现场感,强化新闻的视觉化,让人身临其境。20107月,我县遭遇强降雨。许多记者深入一线。78日,《今日千岛湖》报上发表了《暴雨!桃林村灾民紧急转移!》一文,其细节描写非常出彩。

文章在第二大部分写道了当地干部开展紧急转移的场景:

“转移,转移,抓紧时间赶快转移!”村里的大喇叭几乎同时响起来。轮值人员镇干部5名、村两委干部7名,三人一组,操起电筒,踏进没脚的积水中。

记者随其中一组由村东北的小道拾级而上。左手边的小河沟浊流激荡,脚下的石阶也被雨水覆没。轮值人员的鞋子、裤脚已经浸湿,泥点斑斑。

…………

从上述文字我们可以看出,当时的情况非常紧急,所有干部办事都风风火火。可是这位记者却在这极短时间里,扑捉到了几个重要细节――人数、装备、天气。其后对附近小溪状况、行走道路、值班人员鞋子和裤脚如闪电般准确带过,显得非常有现场感。看了这段文字,让人脑海里马上浮现出了当时情景,仿佛电影场景一样,极具有新闻视觉化效果。

在新闻领域,有视觉新闻一说。所谓视觉新闻,实际上新闻叙事的一种方式,并不是一种体裁形式。说得具体一些,视觉新闻就是新闻叙事视觉化。合理地运用好细节描写,可以很大程度上让新闻叙事视觉化。

5、史家手法

史家手法诞生的时间颇长。我们说道新闻报道中的史家手法运用,更多的是指在新闻报道中引入精确表述、合理点评。对于新闻报道来说,其写作有客观、公正、真实的要求,这是一种写实的功能,和史家写历史有所类似。如果新闻报道采用纪实的史家手法,就可以极大增强报道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比如《南方周末》就曾发表过一篇题为《贾兰坡不能膜目》的报道,作者用冷静的思绪加上史家手法,写下了一段文字:“贾兰坡常说, 没有周口店, 就没有我贾兰坡。问题的严重性在于如果没有贾兰坡, 也许就没有周口店了。因为, 周口店的历史就在他的书房里。”通过这样的史家口吻,对我国考古学给予了深沉思索,使得整篇文章充满了理性思考,体现了记者的良知和真知灼见。

再比如《今日千岛湖》报上曾发表过一篇题为《有一个阳光灿烂的地方叫栅源》,记述了一座托养院和一群善良的人们。在文章中,有一段话:“虽然托养院的开支大多由政府补助,但是何喜平并没有以此获取盈利的想法。在何喜平经济事业的高峰时期,他的养猪场年饲养量达到1500头,存栏数300余头,产值300余万元,利润10万多元。同时,他还拥有一个效益不错的茶厂。当然,随着栅源托养院的建成,这一切都是往事了。”这样的史家笔法运用,文字看似很平淡,但是这平平淡淡字句,却更凸显出了主人公的高大形象。

新闻报道结合小说笔法的几个注意点

在写新闻报道中,小说笔法的运用固然重要。但是具体到实际运用中,还需要注意两个方面。

首先,新闻报道写作应该抓住重点,先内容后手法。文以载道,新闻报道的主题和内容最为关键,而写作手法只是起到修饰作用,不能本末倒置,忽视新闻报道的主题和内容。

其次,小说笔法在新闻报道中的运用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不能片面地求全、求多、求大和在新闻报道中滥用,一切都应该以让新闻报道更出彩为准而定。

笔者认为,一篇新闻报道,如果主题和内容都很好,而写作技巧有所欠缺,那最好的评价莫过于瑕不掩瑜。如果主题和内容都非常好,而且写得也非常好看,那就是文思并茂。合理利用小说笔法,让新闻报道文思并茂,这应该成为所有新闻工作者的目标。

 

参考文献:

张百宁,《试论新闻写作中的“史家笔法”》,《新闻与写作》,200201

高万云,《王蒙的小说手法》,《中国修辞理论与批评》,山东人民出版社

刘保全,《借鉴和运用文学笔法写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