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显权威性增强亲和力——改进地方党报新闻报道方式的思考
  发布时间:2012-04-10 16:25:34   
彰显权威性增强亲和力――改进地方党报新闻报道方式的思考

新闻部  义永华

 

【内容摘要】党报是党、政府和人民的喉舌,担负着“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的崇高使命。提高党报的亲和力,对于贯彻“三贴近”的办报思想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党报的亲和力是指报道与受众之间的紧密感、亲切感、信任感和关注度、接受度。随着媒体竞争的日趋激烈和报业的改革深化,党报已经开始“变脸”,报道内容、报道形式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本文从搭建平台、双向互动,读者视角、增强新闻可读性,改变作风、打好亲民牌等方面来论述如何改变地方党报新闻的报道方式,以提高新闻的可读性,增强党报的亲和力。

【关键词】党报 亲和力  双向互动  读者视角 改变作风

 

自今年以来,翻开《今日千岛湖》报纸,感觉有一股清新的风气扑面而来。以往不切实际的报道少了,公文式的官样文章少了,代之的是来自农村、企业等基层的新闻报道多,反映人民群众的内容。这是新闻战线开展“走转改”活动带来的变化,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笔者认为最后的一步很关键,就是要改变新闻的报道方式,以提高党报的亲和力。

亲和力不仅是办报的手段、方法问题,而且是提高党报纸质量、拉近读者距离,赢得发展空间,有效地完成党报作为主流媒体的特殊政治宣传任务,引导社会向正确方向前进的历史和政治责任问题。在新的历史时期,地方党报在改革发展中,必须进一步密切新闻舆论与人民群众的联系,提升新闻报道的亲和力,满足受众需求。

一、搭建一个平台,变单向宣传为双向互动

在加强党报与读者的互动方面,传媒中心近年来做了不少有益的尝试。除在版面设置、题材筛选、角度选择、体裁确定、语言使用等方面充分考虑受众因素外,尤其重视与读者的沟通与联系。每年都要召开优秀积极通讯员会议,进行双向交流,今年还与各乡镇宣传委员进行了深入的沟通;评报员每月都对新闻报道进行点评,评出好新闻、好图片、好标题、好版面、好话题;开通新闻热线,解疑释惑、传递民情;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联动等,通过多方位的互动,拓宽办报思路,充实办报内容。

1、精心策划设置栏目,吸引群众的参与。

设计一些参与性强的栏目,既满足了受众的想知的欲望,提高了受众的积极性,也加深了受众对事件本身的关注程度。今年,城乡统筹发展是群众非常关注的话题,为此,传媒中心在千岛湖新闻网开设淳安城乡统筹工作大家谈栏目,邀请各部门、乡镇、村等的负责人进行访谈,对城乡统筹的各项政策等进行全方位的解读,让广大网友积极参与到这个话题中,同时《今日千岛湖》、千岛湖新闻网也同步报道这些信息,从而激发群众关心城乡统筹的热情,使群众加深了对我县城乡统筹的认识,并增强对未来发展的信心,很好地发挥了媒体的舆论引导作用。整个报道有声有色、高潮迭起,这种经过创新的报道形态也会更加贴近受众,更易促进形成共识。

比如,2010年我县制定《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而新的医改又会给老百姓带来什么?这是一个热点问题,为此传媒中心在对嘉宾进行访谈时,同步设置了“我对嘉宾有话说”这个栏目,网友们在此畅所欲言,表达自己的看法和希望。

2、设置话题讨论,通过网络交流。

网络的覆盖面广,信息上传速度快,影响极大。目前已成为重要的前沿媒体,网络交流的便捷决定了它可以成为推进一些热点问题报道的重要方式。

而且以往的宣传大多是单向的,即记者写读者看,信息的流通是单向的。但是读者对于接受的信息必然会形成自己的见解,于是信息的反馈成了很大的问题。如今,传媒中心设置话题讨论,通过网络这一平台让广大读者表达自己的意见,进行更深层次的交流。

比如现在千岛湖论坛上,专刊部和网络部的采编人员每周每人都会以网友的身份,在百姓百事、校园内外等板块设置一个话题,让广大论坛网友方参与讨论。这样普通民众也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他们的话语权,同时对我县的各项事业建设提出了合理的意见和建议。传媒中心还把这些老百姓关注的问题通过舆情上报反映给县委县政府,使领导有多了一个途径倾听到更多的民声民意,也使一部分问题及时得到了解决。

二、从读者视角采写新闻,增强新闻可读性

党报的记者可能是会议新闻写多了,写出来的新闻稿件套话多,官腔十足,可读性不强。长此以往,形成了一套固定的模式。比如,会议召开没有不“隆重”的,领导讲话没有不“重要”的,下基层没有不“深入”的,见到群众没有不“亲切”的……,像是八股文。如果我们站在读者的角度去采写新闻,就会大大增强新闻的可读性,读者会感到亲近、实用。

1.找准时政新闻的结合点,让硬新闻软着陆。

党委、政府的政策信息是党报的重要新闻资源,是党报的政治优势,也是老百姓关注的焦点,党报应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做足做活这篇文章,架起党委、政府与干部群众沟通的桥梁。

一些政务活动看似离普通群众很远,其实与读者联系紧密,一些新政策、重要信息,更是与老百姓的切身利益相关。如果站在读者的角度采写时政新闻,就能产生良好的亲民效果;将一些政策性强的新闻,从群众感兴趣的角度,用群众熟悉的语言加以阐述,就能让“硬新闻”软着陆,受到读者的欢迎。

比如,2011126日凌志峰到枫树岭镇、大墅镇等洪灾重灾区看望、慰问灾区群众,和他们共迎新春,传媒中心的报道就改变了那种传统的强调指出的写法,而是运用了大量现场画面和“同期声”,给人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在看望受灾村民时,凌志峰说:“在洪灾中木花坑几乎全村覆没,那天沿着这条路进村,我看到一路上都是哭着出来的村民,损失惨重,我的心情也很沉痛。现在经过几个月的重建,我们的住房、道路等设施正在完善,生活生产正在恢复,可以说这里是灾后重建的示范点,我很高兴,但万里长征只走完了第一步,后面还有好多事情要做……”听到这几句话,围在凌志峰身边的村民们眼圈都红了,村党支部书记黄国强、村主任方建军都不停地眨着眼睛、强忍着就要流出的泪水……

如此报道,情真意切,催人泪下,党和政府对灾区人民的关心这一重大主题,在这些画面和“同期声”得到了生动具体的体现和升华。可以说,这些话语句话所反映的内涵,远远胜过领导要求在现场相关部门要怎么,确保灾民怎么样的强调语句。

2.成就报道注重从百姓身边说事,让小事情彰显出大道理。

“政绩报道”一度成为党报成就报道的代名词,成为领导机关、主管部门的政绩榜,与普通百姓相距甚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高度重视县,一年来、五年来成效显著,据统计后面就是一大串数据,”这是记者写就成就报道惯用的表现形式。医疗、民生、城乡统筹等重大问题都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就应该从群众身边说事,用小事情阐述大道理,反映大主题,这样群众反而更容易接受。

比如,城乡统筹发展,内容涉及方方面面,但最关心这个问题的是那些需要集聚的农民,农民最关心的是搬迁到中心镇、中心村后,就业、就医、就学怎么办。在报道中,传媒中心不仅适时报道有关城乡统筹的召开的各类会议,刊登相关政策,还对这一重大主题在选题和角度上加以突破,在采写时通过一个侧面、一个细节、一个典型、一个角度去表现在城乡统筹发展中带有倾向性、代表性的问题,《秀美山村入眼来――界首乡云�村精品村建设见闻》、《老汪的“出山梦”》《破旧的庭院美化扮靓》《富阳场口五年打造一座新城》等一篇篇报道用质朴的风格、真挚的感情、实用的信息吸引农村读者,统一思想认识,调动积极因素,使城乡统筹发展变成农民的自觉行动

三、切实改变作风,打好亲民牌

近年来,虽然党报在改进报道方式上做了一些改革和创新,但党报的优越感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给读者的感觉是报领导活动、部门政绩的多,亲民意识淡薄,与党报发展要求、受众的诉求不相适应。

把版面留给群众,把镜头对准基层,突出群众的主体地位,这是时代的召唤,也是受众对党报提出的新要求。作为党报新闻工作者,必须改变传统的思维定势和行为习惯,切实转变思想作风和采编作风,牢固树立亲民意识,深入基层,贴近群众,与时代对接,与市场对接,与群众对接,打好“亲民”牌。

1 找准切入点,以贴近性亲民。

增进党报的贴近性,所选择的报道题材必须是读者关心的,切入的角度必须是读者容易接受的,要千方百计地抓住读者感兴趣的新闻,激活读者的兴奋点。对重大事件的报道如果从全局入手,就会显露其贴近性不强的弱点。如果找准切入点,用以小见大的手法描写,就会增强报道的贴近性,从而取得更好的传播效果。

比如,在《长龙卧波缀秀水 一桥飞渡铺坦途》《跨荏苒三载 越千难万险》《绘就新蓝图》写在环湖公路上江埠大桥建成通车之际这3篇报道的采写中,就以老百姓感兴趣或希望探寻的点切入:即,大桥通车后,会给两岸的老百姓生产生活带来带来哪些变化?在如此深的湖水里这座大桥又是怎样造成的?会给西南片区乡镇的发展带来什么样的机遇?带着观众的想知与未知,两位记者冒着烈日利用两天的时间,走访三乡两镇,对村民、村干部、乡镇主要负责人做了较为深入的采访,以点带面的切入,通过一个个群众的述说,大桥建设者的介绍,把读者最关心的事情报道出来,这样读者通过这些就很直观地了解到了这座大桥的不寻常意义。

2、关注热点民生,在服务中体现亲民意识。

在社会转型期,我们的社会涌现出许许多多新鲜的事物,也充满各种各样的矛盾,出现各种各样的热点。报道好热点新闻,能在读者的心目中彰显一张报纸的活力和影响力。地方党报必须直面社会生活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及时为读者解疑释惑,正确引导舆论。

《今日千岛湖》作为一张地方党报,对关注热点民生方面的报道进行了探索,在加强服务中体现亲民意识,并逐渐形成特色。一版开设的《走基层转作风 改文风 新闻现场》栏目记者深入边远乡村,走进学校、社区、企业等地倾听群众的愿望和呼声;在二版报推出了《记者巡查》栏目,对老百姓关注的热点、难点进行舆论监督;三版的《有事找我》、《你点我访》《科技信箱》、《网事点评》等栏目极具亲民意识,已经形成了为民服务的品牌,使党报的亲和力倍增。《山村农民想致富》、《1000多斤的白花鱼找到了买主》、《东树坑村的愿望》、《垃圾房里住着位想回家的人》……这些报道,体现了“办报为民”的理念,真诚地为读者服务。

笔者认为,只要真诚地与人民群众同甘苦,齐爱憎,关注普通老百姓的命运,既对上负责,又对下负责,就可以彰显党报的权威性增强党报的亲和力。

 

参考文献:

《新闻实践》《新闻前哨》《军事记者》

部分资料来源于专业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