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摄影中的“改文风”浅探
  发布时间:2012-04-10 16:27:38   
新闻摄影中的“改文风”浅探

专刊部  程贤高

 

对于全国新闻界广泛深入开展的“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来说,以新闻图片作为报道稿件和新闻作品主要形式的新闻摄影和摄影记者,并不会因其业务的内容与形式不以文字为主、或者文字量极少而与此项活动有所脱离。

在整个“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中,相比较于文字报道,摄影报道由于主要载体是新闻图片的客观特定要求的缘故,从事新闻摄影之摄影记者在实践活动前两项、即“走基层”与“转作风”要求是相对容易付诸行动的,而独独“改文风”一项,如何实践与体现,相比于文字报道来说似乎“发挥空间”不大。

本文认识到,作为“走基层”和“转作风”要求的落脚点,“改文风”是“走转改”整项活动成效体现的根本性环节,决定活动成败。

在图片报道更加适应读者阅读节奏与特点的当下,新闻摄影及其从业者文风之“改”,应该不会无可作为。更进一步说,在“图文并重、两翼齐飞”理念践行了二十年后的当今时代,新闻摄影及其从业者之“改文风”实践,对于整个新闻行业落实好“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要求,正有其更为特别与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  新闻摄影  文风

一、新闻摄影的“文风”

文风,“语言文字所体现出来的风格、作风。”“是指人们在写文章、讲话时表现出来的风格和风尚,是文章和讲话的思想内容与表现形式等方面各种特点的总和。”“新闻文风是人的的思想作风在新闻写作上的反映,是人们运用新闻书面手段表现的格调、情趣和作风。”自以上文风概念可知,文风的实质是作者的思想内容在书面或语言上体现,而这种体现是因人而异、各不相同的。新闻文风,则是通过“新闻书面手段”的运用而得以表现出来。

对于新闻摄影而言,因尚未见有“新闻摄影文风”之特别概念,本文以下依照前述各定义,就“新闻摄影文风”如何定义、应有哪内涵,又通过什么样的载体和途径来表现,略作粗线的探求。

首先,就摄影报道来说,其每一件新闻摄影作品都会蕴含其特定主题和具体内容,这个主题与内容所表达的,是作者特定的思想。这样,新闻摄影也就天然具备了“文风”所体现中心,这就是作者的思想,这个思想向外延伸,还可以编辑思想,甚至是媒体宗旨与立场。其次,既然新闻摄影是新闻报道之主要方式之一,刚其所体现出的文风的新闻属性也不须另述。可以套用前文所述:新闻摄影的文风是摄影作者思想与风格的反映。

每个艺术门类的大家都有着自己独特的风格、一目了然,摄影领域也一样。甚至每个不时的时代,也会有着时代烙印的迥异风格。从国内所谓的“新华体”和都市风格、国际上欧美之间新闻摄影观念与美学差异,到具体各个摄影记者、摄影师的思想与个性,宏观与微观之中的不同,无不可归为“思想观念”“风格”之异,简言之,正是这些不同新闻摄影群体“文风”的各不相同。

新闻摄影的“文风”是一种客观存在。它包涵了“一个人的个性、独到的眼光和作品的特色,它将卓越与平庸区别开来。”也包涵了“作品所体现的创造力和想像力。”

值得我们在当下认真探讨的,它究竟是这样的一种文风,它通过什么形式或载体而得以存在,又如何来体现与表达一个新闻人特定的思想与作风?

二、新闻摄影文风之“外衣”

我们知道,摄影在新闻业务中,摄影是与文字并驾齐驱的一种报道手段。无论它具有怎样的属性与形式,作为新闻报道手段,都必然只有在其具备基本体系和表现方法和手段之后,才能担负新闻报道这一任务。在摄影的过程中,摄影的表现方法和手段,在摄影术语中称之为“摄影语言”。

摄影的这种“语言”与通常所指以语音为外壳、由语法和词汇构成的语言不可并论,但它的确为摄影成为一种表达和表现手段奠定基础,获得人们的确认。“摄影是一种观看的语言,更重要的是,是一种观看的伦理学。”“摄影是一种新的语言工具。”摄影正是在其经过150多年发展产生的丰富的、具有基本规律可循的“摄影语言”支撑下,才成为人们越来越重视的表现和表达的工具,才能使摄影应用于新闻报道之中、成为新闻报道的主要手段之一。

新闻摄影的表现,是“利用新闻现场客观存在的某件条件,通过场景有的大小选择,透视方向的选择,机位高低的选择以及对比、呼应手法,使画面空间利用更得当、形象更生动、感情色彩更浓郁、主题更深刻。”是“作者主动把握摄影视觉语言的过程”。这个表述大体上已经标示出了新闻摄影语言的主要内容,这正是我们的新闻摄影文风形成与构成的主要内容。

同时我们不能忽略的是,新闻摄影作为一种视觉新闻,“是对正在发生的新闻事实进行瞬间形象摄取并辅以文字说明予以报道的传播形式。”文字说明也往往明确体现着一位摄影作者的文风面貌。亦即是说,我们在讨论新闻摄影的文风的过程,同时要包括图片文字说明的写作。

三、新闻摄影文风是怎样炼成的

以下,本文将以前述新闻摄影文风的构成内容为纲,分析在“改文风”活动中,新闻摄影这一报道形式应该当树立怎么的文风。

(一)思想与作风的正本清源――构筑新闻摄影优良文风的基石

我们知道,中宣部、中央外宣办、国家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中国记协五部门在全国新闻战线组织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是为了推动新闻工作者切实将群众观点、群众路线体现在新闻宣传实践中。是坚持党的新闻事业性质宗旨、履行新闻工作责任使命的必然要求,是落实“三贴近”要求、增强新闻宣传吸引力感染力的重要途径,是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新闻工作者综合素养的有效举措。

强调“走转改”活动的宗旨,是为了申明新闻摄影文风的“基石”所在。群众观点、群众路线要真正在每个摄影记者的心头扎根,要真能与人民群众增进感情、要真在提高服务群众能力上下功夫,在思想层次回答好解决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问题。这些都无可回避,缺之不可。

“在摄影作品中,作品的立意(作者的真实意图)总是第一位的。”作为党报党网的新闻摄影记者,唯在心里立稳了群众观点、扎根了群众路线,他的照相机也就解决了最基本的摄影语言问题:对准谁、反映谁、服务谁;解决了摄影记者如何观察、观察什么的问题。他的摄影报道的文风也就会自然而有风清气正的基调,不会有半点虚伪和矫揉造作之感。

(二)把握新闻摄影规律――形成新闻摄影文风的前提

把握新闻摄影规律,就是新闻摄影作者要认识新闻照片的构成与运作。这个方面主要内容有诸如把握新鲜性,让画面具有“新闻”特质;强化形象性,要让画面说画,做到宜图则图;重视思想性,给新闻画面注入灵魂;坚持真实性,维护新闻摄影的生命底线;认识瞬间的意义,让典型的瞬间凝固在新闻画面里;具备典型性,确保新闻照片的承载价值;营造一点趣味性,让新闻画面不乏吸引力。

对这些摄影规律的理解与把握,将起到在报道思想与最终平面新闻图片之架起桥梁作用。也为新闻摄影文风的展示,提供可掌控的舞台。

(三)摄影语言的正确理解运用――经营真实生动新闻摄影文风的必备技能

纯粹的摄影语言是新闻摄影文风特点最直接、最显性的手段。

景别、空间与主体。景别即场景大小,它决定着的主体形象的大小比例关系,这对主题表达影响重大。从报道主题出现,通过观察主体形象,来确定景别。从景别而言,远景表现深远,全景表现全貌,中景表现主体与环境交融关系,近景表现的是局部,特写展示的则是细节。都应依主题和主体的不同而确定。

机位与气势。依相机机位与主体相对位置在纵上的变化可分为平、俯、仰三种。平视会让气氛显得平和,俯拍适合表现大场面,却易使主体显得渺少和低下,仰拍则会使主体显得高大,但容易变形。机位的选择,往往会表达出作者对待主体的主观态度。比如,当你以俯视的角度拍摄农民群众辛苦劳作的中景场面,显然会缺乏了一种平等与尊重。

角度与情感。相机机位在水平上的移动,可与主体之间形成正、侧、背三种角度。这种角度,一方面,可以表现出作者与主体之间的关系融洽与否,另一方面,决定了主体的情感流露程度。正面角度完全展现主体情感状态,这种流露在照片中则会得以加强。侧面的角度,往往适宜表现某一种特定情感。背面的角度,会令人对主体的情感流露有所难以把握,以致抽象化。

我们还可以通过画面语言直接表现某个主题。比如种用画面中主体的大小、高低、数量、动静、距离、色彩、情状等等条件对比形成反衬表现法。比如利用相似的动作、表情、色调等,达成画面和谐之感等等。

摄影语言丰富而具有基本规律,适应的运用,会对摄影主题的表现更加得心应手,使新闻照片更加充满魅力,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表现群众、反映群众、服务群众的宗旨的实现。

(四)重视摄影报道中的文字写作――新闻摄影文风的强化剂

图片说明的写作,对一幅新闻照片而言,不可或缺。好的文字说明,不仅让读者能明白报道的内容和意图,还能在此基础上起到点睛、强化的作用,令新闻图片的效果得到深化。因而,也是新闻摄影文风的重要成分。

图片说明,主要应力戒文不对图、牵强附会、重复画面,语言生硬、高高在上、“戴帽”等习弊。摄影记者要善于从报道意图出发,结合图片内容,在促进理解、扩大信息量、深化主题、引导思考、鲜明立场、行文生动上下功夫,以求得自己良好的新闻摄影文风得以完美和完全地展现。

四、新闻摄影“改文风”实践的最终实现

由于新闻产品生产过程的特点,新闻摄影的“改文风”实践,并不在摄影记者终止,即摄影记者所作的努力,还将经过其后置环节与流程的加工,才能得以呈现。而这些后置环节,仍将会对“改文风”的努力与实践进行进一步的改造,以至摄影记者原初的思想与风格――“文风”并不能直接、全面得到体现。亦即是说,新闻摄影“改文风”的努力与实践,有赖于摄影记者及其后置环节的共同努力才能达到。居于后置环节中的版面编辑、值班总编、总编辑,对摄影记者“改文风”的努力与实践,能否最终在媒体上呈现有着予夺之权。

由此可见,当我们从见报见网之新闻摄影作品来考察“改文风”之成效时,应该当意识到,其“文风”之“改”乃是一个媒体于新闻摄影之综合表现,并能用以单纯评价摄影记者群体的状态。

这种情况提醒我们,当我们要求摄影记者去践行“改文风”要求之际,新闻生产的每个流利与环节,也应主动参与其中,并在“责任区”建立起良好的管路去确保“首创人员”努力得到应有的理解和响应,从而予以最大程度的展现。

最后,将新闻摄影“改文风”的实践纳入“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全局,照前顾后、系统推进,是既推动新闻摄影“改文风”实践走向深入,也让新闻摄影“改文风”成果及时、明确地在报纸版面和网站页面上呈现的重要保证。

 

参考文献资料索引:

1990819日至26日,银川会议上由中国新闻摄影学会会长蒋齐生、新华社社长穆青分别提出。

②《现代汉语规范词典》,李行健主编,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语文出版社,第1364页;

③《新闻采访写作》,张默著,武汉大学出版社,第367页。

④《图片编辑手册》,曾璜、任悦著,中国摄影出版社,第16页;

⑤《论摄影》(美)苏珊・桑塔格著,上海译文出版社,第7页;

⑥《摄影作品分析(北影摄影专业教材)》唐东平著,浙江摄影出版社,第3页;

⑦《现代新闻摄影》,延百亮著,武汉大学出版社,第236页;

⑧《新闻摄影学概论》,中国新闻摄影协会编写;

⑨《摄影作品分析(北影摄影专业教材)》唐东平著,浙江摄影出版社,第2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