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新闻写作的创新之道
  发布时间:2012-10-12 14:52:20   
经济新闻写作的创新之道

  在当前的经济新闻报道中,存在着一种值得注意的现象:缺少生活化、人性化的内容和情节,内行不屑看,外行看不懂,报道效果不理想。经济报道如何才能力避平淡、写鲜写活呢?实践证明,善于用创新的思维去思考每一个问题,反弹琵琶,不走常规思路和模式,将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通过新闻策划做好行业报道

  媒体之间的竞争正逐渐加剧,媒体开始由原来的“等料”向主动“找料”转变,很多媒体力图通过各种渠道来获得新闻事件的“独家报道”。在无重大新闻事件可供挖掘时,新闻策划就成了制造独家报道的重要手段。通过媒体人员大脑的创造,将一件本来可能不具备新闻价值的事件赋予其新闻性;或经过精心策划,有意识地安排某些具有新闻价值的事件在某个选定的时间内发生,如策划举办经济峰会、行业论坛、企业活动等,由此制造出适于传播媒介报道的新闻事件。

  新闻策划也是企业借以进行品牌宣传的良好时机,按照新闻规律,“制造”新闻事件和新闻热点,吸引新闻媒体注意和报道,以此来树立企业和品牌形象。这是一种在商品质量、服务水平、经营管理策略等方面创造出有新闻价值的商业经济行为。同时,媒体也可通过新闻策划丰富媒体版面看点,在事件中扩大在行业内的影响力。媒体对新闻事件的营销策划要谨慎适度,有的策划切入点很好,但过度渲染会让公众产生审美疲劳。相反,如果对企业活动的报道能做到不偏不倚,以客观的表述加上诚恳贴心的提醒,会让整个事件营销获得巨大的成功。

  跳出思维定势,找到新视角

  很多新闻记者都是跑固定行业的新闻,因此也就总会遇到很多经常出现的问题,结果跳不出老框框,了无新意,自己觉得不新鲜,受众更是不想看。

  怎样使老主题的报道出新?一个有效的办法是跳出思维定势、采取新视角来反映,以便独辟蹊径,注意寻找“经济现象的非经济视角”和“非经济现象的经济视角”,便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有效方法。所谓经济现象的非经济视角,是指在报道经济新闻时,不仅仅局限于用经济角度报道经济活动和经济现象,而强调把经济现象、经济活动放到整个社会背景中进行透视,从社会的、文化的、历史的甚至哲学的角度来把握和剖析经济活动和经济现象,揭示纯经济因素和非经济因素在经济发展中的相互作用和影响。按照这样的视角去写报道,不仅可以使报道富有新意,而且可以增强报道的深度,给人以入木三分之感。

  反过来,对一些非经济现象,诸如文化和社会新闻,也可以换个视角,从经济活动的立场来观察和报道。比如电影院、戏院的兴衰,歌星、影星的身价,精神产品的商品化等,仅靠狭义的文化观念和传统的文化视角,很难说清楚,更难说得深刻,而从经济的视角观察和解读,或许更能一针见血、鞭辟入里。

  对硬性材料做个性化处理记者有时候会遇到一些“硬题材”,比如要写一篇反映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综述,这样的题材时间跨度大,文章框架大,所需数据多,以“硬”对“硬”,则很容易把稿件写得杂乱枯燥、索然无味。为了避免这种情况,记者可以将“硬题材”作“软处理”,即把理性的东西感性化,把抽象的东西形象化,把宏观的事物微观化。记者在采访时就必须既注意收集宏观的、综合的、概括的“硬性”材料和数据,又注意收集感性的、形象的、典型而生动的“软性”素材;在写稿时,尽量采用故事性强、感情色彩鲜明的材料说明观点,从利益和感情上拉近与读者的距离。

  写大主题从小切口着手在经济新闻报道中,对于一些大主题,往往也可以从小地方、小问题切入。如果要写改革开放的成就报道,总是一味地写什么高楼拔地而起、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之类的套话,受众肯定不爱看。但是,如果从一个小城镇、一个小村庄的发展写起,进行今昔对比,或者从写一个普通的平民百姓的生活变化写起,以此为入口,通过大量典型生动的事例,去反映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效果就会好得多。由于选择的切入口小,展现在受众面前的都是一些很有说服力的具体事例和故事,就能带给受众更真实可信的感觉,从而使受众更容易接受。所以记者在进行经济报道时,要尽量突破旧模式,充分发挥自己的创新思维,从小问题、小角度切入,力求寓大于小,以小见大。

  关注经济现象中人的活动

  不少经济报道存在着见物不见人、见工作过程不见人、见数字不见人的现象。这是造成经济新闻死板老套的重要原因。要克服这一弊端,就应当在经济新闻中注意写人,注意写人的活动和思想,在刻画物质层面的人的同时,呈现精神层面的人。

  经济活动说到底是人的活动;人是各种经济工作和经济活动的主体。离开了人的参与,任何经济活动便无法开展。在经济新闻中写人和人的活动,是经济报道的题中应有之意。经济新闻应该关心人的现代化,关心人的全面自由的发展,通过新闻报道,从精神上加以启蒙,从榜样上加以示范。怎样把经济工作与人的活动结合起来写呢?首先,要把人的活动与经济政策的贯彻执行情况、经济工作进程结合起来写,力求做到既见政策又见人,或既见经济工作进程又见人;其次,要注意刻画经济活动中人的情感和精神风貌,借以增强经济新闻的思想性;最后,要从写一般人的经济活动或经济生活入笔,通过交代人的活动过程,阐明某一经济成就或某一经济理论问题。

  通过故事讲透经济现象

  美国有位学者提出过一个观点,“新闻学的本质是故事”。如果他回答不出“故事在哪里”,那么他就写不出新闻来。经济活动作为人类社会活动之一,必须有许多生动活泼的故事。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采写经济新闻说到底就是采写经济活动故事。经济新闻工作者应该像文学家观察生活那样观察经济现象和经济活动中的人,发掘和掌握大量有情节有细节的、充满生活化的故事,为写作新闻报道积累新闻素材。同时,还应掌握表达故事的技巧,力求将经济活动表达得有声有色,高潮迭起。

  经济新闻中的故事,不是为了娱乐读者,而是要让读者思考和理解蕴涵在故事中的深刻意义。所以,经济新闻记者只有在找到了故事所包含的意义后,才能有效地打造故事的结构,做引人入胜的叙述。记者在写经济新闻时,不仅要问故事在哪里,还要问故事的意义在哪里,通过故事中人与人的关系、事与事的关系的叙述与描写,来反映丰富多彩的经济生活。(张学冬)

  来源:浙江省记协-浙江新闻界

千岛湖新闻网 责任编辑:姜智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