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入行记者如何培养新闻敏感性
  发布时间:2013-05-07 15:32:23   
浅谈新入行记者如何培养新闻敏感性

(吕园苗)

 

摘要:作为新入行的记者,往往不知道如何从生活中发现新闻线索,抓住有价值的新闻事实,从而采写出优秀的新闻作品。新闻敏感性是记者必须具备的专业素质和能力,作为经验不足的新记者,更需要努力学习,增加知识储备,不断积累实践经验,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有目的性地培养新闻敏感性。本文就新闻敏感性的概念和重要性,其来源渠道以及新入行的记者如何培养新闻敏感性方面进行分析,为新闻工作者更好地开展工作提供借鉴。

关键词:记者 新闻 敏感性

 

1、新闻敏感性的概念和意义

对于新入行的记者,常常会有这样的困惑:同样的新闻素材,自己写的稿件枯燥乏味、抓的点成就老套,而经验丰富的优秀记者却立意新颖,采写出了好新闻;发生在身边无数次的事都被自己忽略,而优秀的记者却能够在第一时间作出反应,抓住某个切入点,形成了一篇结合实际、深入人心的报道。

这就体现了记者对新闻的敏感程度,新闻敏感性是记者的新闻鼻、新闻眼、新闻耳,是新闻记者必须具备的素质和能力。罗丹在谈艺术家的职业敏感时曾说:“要善于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别人见过的东西,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发现出新的美来。”与艺术敏感类似,新闻敏感性是记者独一无二、不可替代的宝贵素质。美国新闻学家卡斯柏・约斯特在《新闻学原理》中讲道:“一个不善于辨别色彩的人,不能成为一个画家;一个不懂得和谐的人,不能成为音乐家;一个没有新闻敏感的人,也不能成为一个好的记者。”

纽约时报著名记者迪姆士•泰勒在初涉新闻业时,曾去采访一个著名女演员的首场演出,到剧场后发现演出已经取消,他就回家睡觉了。半夜,他被电话铃声惊醒了,编辑告诉他:其他各报都在头条刊登了这个女演员自杀的消息。编辑气呼呼地说:“像这样的女演员首场演出被取消,本身就是新闻,背后还可能有重大新闻。以后你的‘鼻子’不要再感冒堵塞了!”这一事例说明,新闻敏感性对于记者来说是多么重要。

那么什么是新闻敏感性?《新闻学大辞典》中的定义为:新闻敏感性是新闻工作者迅速、准确地判断有价值新闻事实的能力,又称为“新闻嗅觉”、“新闻鼻”,是新闻工作者的一种职业敏感。也有学者认为,新闻敏感性是新闻采编人员对新近发生的事实作出快速反应的能力,是记者职业素质的集中表现。它表现为记者对社会现象的洞察能力,对客观事物发展的反应能力,对新闻线索的辨别能力,以及对新闻事实的分析能力。新闻敏感性具有快捷、准确、灵活的特点,能让新闻记者及时发现新闻线索,深入挖掘新闻事实,敏锐察觉新闻价值,并且准确预测新闻事件的发生。

2、新闻敏感性从何而来

新闻敏感性看似神秘,其实它的获得说难不难,说容易也不易,它来自长期的新闻实践和经验积累。新闻敏感性主要来自于以下几个渠道,需要新闻记者在平时的生活和工作中予以关注、留心。

2.1 关心国家大事和身边的小事

调查指出,当前群众的需要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全面地、及时地了解国内外和本地的重大事件;对令人迷惑不解的、引起群众关心的事情作出合理的正确的分析和解释;反映人民群众在工作中的实际困难、要求、意见、建议,并希望运用新闻媒体的力量促进问题的解决;了解新的知识;获得健康的娱乐。

从这一调查来看,群众最关心的还是国家大事。我国的新闻业是在党领导下的人民的事业,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是我国新闻业的宗旨,千方百计地满足群众的需要,是由我国新闻业的性质所决定的,是我国新闻业本身应尽的职责。新闻行业的性质决定了国家政策、党政建设是新闻敏感性最基本的依据和源泉。作为一名新入行的记者,要比其他记者更加关注国内国外发生的大事,反复熟悉这一时期的大政方针,抓住主旋律。

但是,新闻不仅仅来源于党政机关这条渠道,我们身边的许多小事往往潜藏着有用的新闻。新闻实践客观地告诉我们,新闻事实存在于社会的方方面面。比如工业、农业、畜牧业林业、商贸业、旅游业、交通、教育、卫生等行业,还有与人民群众生活、工作、身体健康等有关的咨询性、知识性、娱乐性信息,也具有新闻报道价值。

2.2充分用足新闻资源,挖掘新闻背后的新闻

从运动的角度说,任何一件新闻都是动态的,总是处于发展变化之中。从新闻受众的角度来说,读者、观众或听众总想了解新闻报道后有什么下文和最新进展,这就要求记者在事件发生后还要关注新闻见报后在社会上产生的影响,事件的最新进展,发展走向。新记者往往容易就事论事,一次的报道结束就不会继续追踪下去。要充分用足新闻资源,不能浪费,对一件新闻源的挖掘切忌虎头蛇尾,要循序渐进,形成完整的系列报道,做“新闻的终结者”。

2.3深入基层一线,贴近“三农”

随着“走转改”的贯彻实施,越来越多的记者走进社区、企业、农村,深入到了基层一线,作为县级媒体记者,乡镇和农村是新闻报道的主阵地。不仅需要了解农村的改革进展、发展趋势及其它重要情况,而且还要了解农村的基层情况和农民的生产、生活。无论是在乡镇还是在村组,无论是在工业园区还是在企业里,都应该时刻注意观察“三农”中涌现出的新事迹、新典型、新人物、新鲜事。

2.4整合同类型新闻线索,揭示发展走向

新闻是在事物变化进程中即时发生的,事物的过去是新闻得以产生的生长基,新闻所以为新,是以旧事作参照系的,能不能及时把握这种对比,察觉这种变动,是发现新闻的关键,也是锻炼、打磨、培养新闻敏感性的极好办法。新闻忌讳就事论事的报道,既要报道现象,还要敏锐地揭示事件的本质发展趋势,也就是常说的新闻落点要找好。在工作和生活中经常会有一些事情从身边擦肩而过,没有引起注意,或者说现在人们警惕性提高了,许多现象伪装得也就更加深了,这就要求新闻记者有足够的洞察力,从纷繁复杂的事物中找出有价值的新闻来。

2.5结合政府新出台的法规、政策挖掘新闻

每年政府都有大量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出台,围绕这些新法律法规和政策有大量的新闻可以做,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小到大地进行剖析,跟踪报道。在报道中,主要围绕新政出台后,老百姓的反映,对相关行业的影响和政策在许多行业的辐射等,这时记者就需要依靠新闻敏感性来敏锐地抓住这些线索和影响。

2.6关注省市和其他县的新闻事件,从中找到关联点

任何事件之间都是有关联的,了解省市和其他县发生的事,并在我们身边找到有关联的落点不失为挖掘新闻点的好办法。

2.7逆向思维,找到新闻的另一个角度

在一件很隆重、精彩且社会反映强烈的新闻背后找出不和谐音,找出冷思考,或在新闻发生后不久,再杀一个回马枪,进行反思是新闻逆向思维的良好运用方式,可以另辟蹊径,从其他不同角度反映事实真相,从而吸引人们的眼球,使这一事件更加饱满、全方位。

3、如何培养新闻敏感性

3.1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理论水平

新闻敏感性首先是一种政治敏感性,在现有的政治环境中及时捕捉新现象、发现新问题,都需要培养政治敏感性。

培养新闻敏感性,必须倾注高昂的政治热情,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把握好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努力提高思想水平,深入研究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用辩证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新闻记者首先必须是一个“政治家”,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吃透,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把你所了解的人和事分析透,这样才能站得高,看得远,分辩能力才能增强,才能从一般事实中识别和发现新闻价值,透过现象看到本质,透过现实看到未来,透过具体小事看到其重大的社会意义,才能摸准时代脉搏,成为一碰就响的好新闻。

3.2要深入实际,抓住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

要知道当前宣传的重点是什么,清楚应该宣传什么,不应该宣传什么,多关心广大人民群众的所思所想,用高度的政治觉悟和鲜明的政治观点去观察、分析、研究、反映人民大众普遍关心的问题。

3.3胸中要有全局,手中要有典型

一个合格的新闻记者,要站在社会发展的潮头,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成为“信息库”和“活地图”。新闻记者耳朵要多听,眼睛要多看,脑子要多想,手要多记。公共汽车上、火车上、飞机轮船上、旅馆酒楼里、散步聊天的时候……无论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神经都应当随时处于采访状态之中。在掌握众多信息的同时,还要善于把国家和省市的新闻与本县发展政策、社会现象、人文现象相结合。用自己的新闻眼去看社会、看身边的人、看身边的事,不断挖掘新鲜的、特色的、亮点的新闻。只有这样才能透过现象看本质,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4学会比较的方法,养成分析的习惯

情况掌握得多,线索、事例了解得细,这只是个基础,决不是一切事件都可以当作新闻来报道的,就好像选矿一样,矿石中决不都是闪光的金银铜铁,但它们存在于矿石之中,这就有个筛选、比较的过程。只有通过比较,才能知道大量的事实中哪一件新闻价值最大。采访过程不单是搜罗情况的过程,还应当是一个伴随着逻辑思维的过程。有经验的记者采访时,总是一边记下原始材料,一边记下偶尔迸发的思想火花,如分析、思考、归纳、疑问、感想等。这样边了解,边分析,边归纳,待采访结束,哪件事从哪个角度写心中就有底了。在进入新闻写作之前,再对材料进行一翻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分析,新闻的主题就水落石出了。比较和分析的过程是一个“淘金”的过程,一个“剥皮”的过程,它能帮助你透过现象看本质,抓住有新闻价值的东西。

3.5要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和实践经验

直觉只有与丰富的知识以及从实践中积累来的经验相遇,才能擦出新闻敏感的“火花”。新闻发现与平时积累直接相关。对记者来说,积累的程度不同,外界的信息在头脑里引起的反响就不一样。知识面广的人,往往思路开阔,头脑敏捷,对新闻的捕捉力强。作为一名记者,不但要在采访本身下功夫,而且还要多下些“稿外功夫”。只有广泛地参与社会实践,做个生活中的有心人,才能在关键时刻,产生新闻敏感。只是储备来自于博闻强记,多看、多跑、多听、多写、多问、多读,通过采访、写作、编辑、阅读等新闻生产的各个环节去培养自己的新闻敏感性。

3.6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社会责任感是记者对党、对人民、对社会负责的一种强烈动机。虽然责任感、动机本身并不能去直接捕捉新闻,但是,它却对记者捕捉新闻起着关键的作用。记者的责任感越强,不但触发新闻敏感的机会越多,而且产生的动力也越大,促使记者去捕捉新的信息的能动性也就越大。

4、结论和建议

新闻敏感性不会从天而降,它来源于生活和实践,作为新入行的记者,前面的路还很长,应热爱自己的职业,提高政治素质、文化修养,努力开阔自己的眼界,增强对事物发展规律的认识,广泛积累知识,深刻分析了解形势,全面熟悉各方面情况,努力学习成功记者的新闻业务经验,不断总结失败的教训,坚持不懈地对带有新的信息的事实进行追踪和规律性的探索,以满腔的热情全身心地投入到新闻工作中来。

“会当凌绝顶,才能一览众山小”,积累是增强新闻敏感性的必备条件。记者每天穿梭于大街小巷、乡间工厂,接触着形形色色的人,丰富的社会生活必将形成丰富的社会印象。当这些印象或信息积累并深化到一定程度时,偶然遇到更强烈的信息触动,就会随着新闻敏感性的触发而产生从量变到质变的升华。各种知识积累的越多,新闻敏感性就越强,看问题就更加准确而深刻,也就更容易写出贴近生活、影响力大、受众愿意接受的作品来。

做一个合格的记者就要放下架子,静下心思,投身到社会中去,用眼睛去看,用脑子去采访,到人民群众中发现新闻,发挥新闻批评监督功能,促进党和人民群众联系与沟通。

总之,培养新闻敏感性是一个持续积累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要求新闻记者自己长期地、脚踏实地在新闻工作中,努力学习和积累,靠自己对历史和现实社会生活的准确了解,靠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精准把握,并在实践中不断锻炼和培养,不断地总结提高。

 

参考文献:

[1] 朱敬民,刘丽虹. 在实践中培养新闻敏感[J]. 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第3卷第4期,20108.

[2] 姜冬梅. 浅谈记者的新闻敏感[J]. 新闻传播,20107.

[3] 陈峰. 浅谈记者的新闻敏感与热点报道的关系[J]. 新闻传播,20099.

[4] 王晓雨. 略谈新闻敏感[J].滁州学院学报,第7卷第1期,20052.

[5] 汪丁丁. 何谓“新闻敏感性”[J].新世纪,2011年第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