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近乎艺——略谈数字媒体技术与栏目包装艺术之间关系的思考
  发布时间:2013-05-07 15:07:25   
技近乎艺――略谈数字媒体技术与栏目包装艺术之间关系的思考

(杨彩萍)

 

  】在“上天、落地、入户、人心”和数字化、跨国界、新媒体竞争的全媒体时代,随着电脑进入设计领域,科学技术与艺术的结合越来越紧密。设计师的创意和需求都可以通过计算机来表现,电脑虚拟技术的发展使设计作品能综合艺术、结构、工艺、技术、材料、经济等多方面的因素,以谋求最佳的实现途径,成为设计的最佳手段。今天,数字媒体技术正以如火如荼之势蓬勃发展,当我们以热情的目光投向它时,发现它与栏目包装有着不解之缘。本文首先从数字媒体和栏目包装的基本概念入手深入的分析了各自的特点,进而延伸到数字媒体技术和栏目包装艺术二者的相互关系上来,围绕这些论讨和分析,详细的论述了我自己对数字媒体技术与栏目包装艺术的关系的见解和认识。随后,文章总结了数字媒体下栏目包装的现状,并对其现状和栏目包装的品牌化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数字媒体技术  栏目包装艺术  思考

 

  21世纪是信息化的世纪,也是数字化的世纪,在这个世纪里数字媒体就变的格外的重要和关键,建立在这个基础上的数字媒体和视频栏目包装就成为了新世纪里最有发展潜力的产业之一。数字媒体和视频包装中出现了很多新奇的,充满活力的景象,它们深刻的影响着我们的视野,改造着我们的视觉经验,进而丰富着我们的感受力和精神享受。所以我们要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学习研究数字媒体和视频栏目包装它们之间的关系,从而为我们的生活增添光彩和更多的活力。

一、数字媒体技术与栏目包装艺术

()数字媒体技术概述。在美术创作领域中,数字技术这一新的艺术形式在艺术表现上具有巨大优势,这与其技术特性和艺术表现特征关系密切。

    数字媒体技术常指有关后期制作的各类软件的使用, 例如影视后期制作、网页设计与制作、计算机辅助设计等。

    1、数字媒体技术是栏目包装的平台和手段。数字媒体技术应用于栏目包装。栏目包装和数字媒体技术是紧密结合的,很多栏目包装和创意是以电视、网络等媒介为传播方式,并由数字媒体来体现的,它们之间具有兼容性。数字技术作为一种全新的媒体形式和技术手段,为艺术创作带来了全新的手段和平台。它的发展,拓展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并且构建了一种新的视觉语言。

1)数字媒体是视频栏目包装的平台。栏目包装在数字化的平台上展现的淋漓尽致,数字技术为视频栏目的包装在数字音频,数字视频,声音,图像方面提供着新的技术平台,让栏目包装的整个制作流程都以数字化的技术手段来完成,真正实现了数字化的制作。而以数字媒体、网络技术与文化产业相融合而产生的数字媒体产业,正在世界各地迅猛发展,这也必将带动视频栏目包装的巨大发展。
  (2)数字媒体技术是设计师完成项目的一种表现手段。数字媒体技术者和媒体包装师、设计师的设计理念在栏目包装中尤为重要,栏目包装不仅包括大量拍摄与后期制作的内容,还要更加重视设计的层面。设计的艺术境界和表达均来自于人的思想,栏目包装艺术亦如此。

(二)栏目包装释义。栏目包装包括外在化、内在化、人性化的包装,是对栏目、视频节目整体形象进行一种外在形式要素的规范和强化。这些外在的形式要素包括声音(语言、音响、音乐、音效等)、图像(固定画面、活动画面、动画)、颜色等诸要素。  

  1、包装是视频媒体自身发展的需要,是视频节目、栏目成熟稳定的一个标志。与以往不同的是当今社会,电视观众每天要面对的是几十个电视台和电视频道,几十种类型的节目和栏目以及网络、城市屏媒等新媒体的出现,各频道、各栏目、各媒体之间存在着非常激烈的竞争。观众既有主动的选择权,又有较大的盲目性。在这种情况下,包装所起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

2、数字化时代的栏目包装。传统的栏目包装制作需要美工人员在画纸上手工设计出美术字幕、图标图案后,运用专业电视摄像机拍摄下来,再于编辑机上对编,与栏目内容串成一体。这种方法可操作性强,但工作效率极低,因受制于创作时间及制作人素质修养的不同,而缺乏艺术品位高、表现细腻的佳作。由于信息承载量少,致使容易出现片头内容简洁,形式单一,很难体现出该栏目的类型等问题。随着网络等新媒体的涌现和数字化软件的不断被开发,数字媒体促进了中国视频包装业的发展,并使其不断完善。中国媒体视频形象包装作品的风格由叠画时代到二维时代,再到现在的三维时代。从这个风格的演变历程中我们可以看到,数字媒体技术就像一只看不见的手,在不断操纵影响着视频包装作品风格的变化,使得它多姿多彩,成为艺术作品中的奇葩。现代的栏目包装无论在表现形式、观众认同度、信息承载量上都得到了根本性的提高,制作技术的超越再一次为形式的超越乃至思想内容的凝练升华提供了最为有效的保障。

  (三)栏目包装艺术与数字媒体技术的结合。数字媒体技术的出现,为艺术创作和应用提供了更加丰富的手段、更加高效的传播途径和更加广泛的传播空间。今天我们欣然地看到一些具有一定艺术品格、地域风格浓郁、富含人文色彩的包装作品不断呈现,很多制作人员已开始把软件技术融入到对包装作品内涵的挖掘与体现,同时也更注重自身的艺术修养。理性审视,笔者认为两者有对立统一的关系:栏目包装艺术和数字媒体技术的结合为视频栏目带来了新的发展机会,而数字媒体技术和栏目包装艺术的对立就是通过设计来统一和高度融合。

二、数字媒体下栏目包装的现状

众所周知,“包装”是产品走向市场的一种重要手段。近年来视频包装作为视频媒体营销体系中的重要环节,一直牵动着他们的品牌形象,并在业内受到了普遍关注。中央台和各省级、卫视、腾讯视频、优酷网等视频媒体都纷纷改版,不断地在形式上推陈出新,大有将数字媒体技术应用包装进行到底之势。然而由于频道包装在国内缺乏科学的理论体系和操作流程,在一道道亮丽的风景背后,同样也在操作上存在着明显的误区。
   
(一)品牌诉求不明确。节目宣传片、栏目宣传片各自为营,缺乏统一的品牌形象、标识、栏目标、版块标题复合呈现,使受众视觉累赘,多重信息使形式破坏了内容。
   
(二)盲目依赖技术,追求三维数字视觉表象冲击,风格仿效趋同,从而忽略了媒介的独立特征。很多形象宣传片,不惜花大成本制作数字动画,追求视觉表象上的华丽,盲目的仿效,城市台学上星台,上星台学中央台,通常用一些无地域特征的镜头组合来构成,最终造成了视听混淆,媒介风格的迷失和观众的无法识别。在这方面中央7套的《农业频道》、北京卫视和东方卫视的栏目形象包装在对意向的提取上颇为成功,分别以黄色和红色为主题,用简练单纯的画面语言,给你无限的想象和思维空间,它具有一种内在的亲和力。
   
(三)缺乏延续性,盲目改版。很多媒体频繁更换包装形式,每一次都改得面目全非,尽管在短期内让观众有耳目一新的感觉,但从长远看很难形成一个明确的品牌形象。
   
以上种种误区的产生,分析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包装停留在盲目追求技术和三维数字技术效果层面,即为节目或栏目设计一个漂亮的片头、片花。这对于某个节目或栏目的收视率提高或许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在新的历史时期,视频媒体的竞争的主体不再是某个金牌节目或栏目,而是整个媒体品牌形象的竞争。
做为我们县级媒体,在栏目设置和栏目资源方面虽不能和中央台、省电视台相比,但我们可以本着“人无我有,人有我特”的方针,注重本地特色,加大节目包装力度,在整包中我们一定要建立合理而完备的导视体系,充分考虑观众的各种需求和收视理,从整体上提升媒体形象,提高传播效果。

三、数字媒体技术和栏目包装艺术相结合推动品牌的发展

在传播技术手段日益发展的今天,我们已经进入“读图时代”。现代社会的日常生活被“源源不断的、渗透当今社会日常生活结构的符号和图像”所包围。数字媒体的到来让栏目包装从整体回归到个性,实现关注重点日趋从整体效果转移到个性特色、区域特色、专业特色和节目栏目的品牌特色上,塑造频道品牌形象,营造媒体、栏目的品牌效应。

在全媒体时代下,技术与艺术的结合推动着品牌的发展。品牌是个集约名词,它包括名称和标识两个部分,品牌名称可以用语言称呼,如《小强热线》、《1818黄金眼》等,而品牌标识是指某种图案或符号,一般都有特定的颜色,容易记忆和识别,但它们不能用语言称呼。视频栏目是文化领域的一种特殊产品,所谓栏目包装就是为产品进行营销或宣传,而树立品牌化形象就是要提升产品的知名度、促进产品的销量,通过包装的形式把节目、频道向受众推广出去。好的视频栏目包装可以突出自己节目、栏目的个性特征和特点;确立并增强观众对自己节目、栏目的识别能力;确立自己节目、栏目、媒体的品牌地位;使数字媒体技术与包装的形式和节目、栏目为一体。成功的包装是深入生活的,贴近民众的,其画面简练、语言单纯,具有一种内在的亲和力,并以自身的特色锁定观众,它用独特的品牌赢得观众。 

    四、结语

    21世纪是数字化的时代,是信息化的时代,我们只有适应它的发展才能够产生最佳的工作效率和最大的经济效益。数字媒体技术和栏目包装的融合和促进正是适应时代的发展才产生的,这是时代的需要,也是历史和社会发展的必然。

通过这次对数字媒体技术和栏目包装的关系论文的书写让我更加的了解了数字媒体技术和栏目包装艺术以及各方面千丝万缕的联系。

我会更加的关注它们的发展和相互柔和,让自己对它们的认识更加的广泛和深入,从而自己也可以让自己对专业知识有更多的了解,并把所学的应用到《图说淳安》和《屏媒为新闻》两档原创视频栏目中去,让自己更能够适应未来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 郭畅,数字媒体导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11213-235

[2] 李四达,数字媒体艺术概论.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10-333.

[3] 张燕翔,新媒体艺术。科学出版社

[4] 文卫军,电视包装专业技法。人民邮电出版社。2008

[5] 温秀娟崔文新:浅谈电视节目包装的误区[J].电视研究究,2002,(8

[6] 李桐鹏:电视包装艺术[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第1